• 中国美学通史(全8册) 美学 孙焘,任鹏,胡海 等
  • 中国美学通史(全8册) 美学 孙焘,任鹏,胡海 等
  • 中国美学通史(全8册) 美学 孙焘,任鹏,胡海 等
  • 中国美学通史(全8册) 美学 孙焘,任鹏,胡海 等
  • 中国美学通史(全8册) 美学 孙焘,任鹏,胡海 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美学通史(全8册) 美学 孙焘,任鹏,胡海 等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52 5.1折 88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焘,任鹏,胡海 等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35886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2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3436页

字数2980千字

定价880元

货号xhwx_1202331356

上书时间2024-06-28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图书内容精湛:这部书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是我国部大型中国美学通史,勾勒出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呈现出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理论魅力和体风貌,对于促进美学学科建设,深入美学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作者阵容强大:本书由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美学是北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北大的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多位学者都曾对中国现代美学作出重大贡献,本书则是百余年来北大美学学术研究的结晶。3.荣誉收获丰硕:本书是出版资助项目、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出版后获得第六届中华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第四届中国出版奖图书奖提名奖。

目录:

《中国美学通史(先秦卷)》

导言

一、中国美学的起始点

二、源头活水:先秦美学的风貌

三、以时代问题思想经典的研究

四、本卷的写作脉络

章 春秋之前的意义世界

引言

节 “象”与“兴”:华夏美学的人文源头

一、巫为礼之源

二、文、物、象

三、象形字

四、通神之兴

第二节 易象与意象

一、人世戏剧的模型

二、阴阳对待的动态之美

第三节 《诗》:名物与风情

一、《诗》之名物与精神家园

二、《诗》的风情与风教

第四节 音乐化的天道秩序

一、人文与天道

二、成均之教

第五节 “文”的蜕变

一、奢华与彷徨

二、理化的两面

第二章 《老子》美学

节 老子概说

一、“老子”与史官

二、老子思想的旨趣

三、《老子》美学的意义

第二节 大象无名

一、有无相生

二、对待之妙

三、名与“大象”

第三节 

一、婴儿之柔

二、专气致柔

三、真正的强大

第四节 审美心胸(一):知足者富

第五节 审美心胸(二):虚极以观复

一、涤除玄鉴

二、反观其身

第六节 抱一守独的审美理想

一、抱一为天下式

二、“独”:道家的圣人形象

第七节 不言之教

一、不思美善的为政之道

二、“小国寡民”的美俗理想

第三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节 孔子概说

一、儒家的兴起

二、孔子的生和追求

三、孔子的气象与儒家的审美精神

第二节 诗教切磋

一、孔子之前的诗教

二、孔子为何重视诗教

三、“诗可以兴”

第三节 君子人格

一、“君子和而不同”

二、文质彬彬之典范

三、“君子不器”的美育理念

第四节 “孔之乐”

一、切磋琢磨:君子之学

二、游戏:君子之争

三、乐以忘忧

四、孔子的“艺术学”

第五节 存在与敬畏

第六节 “仁”与天道信仰

第四章 思孟学派的美学思想

节 战国时代的社会与思想状况

一、“士气”:战国思想的社会背景

二、战国时代美学思想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美情”与“致诚”

一、美情曰真

二、尽己为诚

三、仁声入人深

第三节 身心同观的威仪之美

一、道不远人

二、作为意义基点的“身”

三、“威仪”与“玉”

第四节 时代忧患中的孟子学说

一、针对墨家的论辩:义利之辨

二、针对杨朱的论辩:小体大体之辨

第五节 人之美与自得之乐

一、善论的美学证明:情感的自明

二、善论的美学意义:内求之乐与普遍之美

第六节 人格之美与大人境界

一、“践形”与“养气”

二、大人之“化”与“兴”

三、“养”:基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节 庄子概说

一、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

二、时代问题与庄子的思想旨趣

三、庄子的哲学及其美学内涵

第二节 处物不伤

一、驰心不足以为乐

二、无用之用

三、“以鸟养养鸟”

第三节 无知之知

一、突破小知

二、孰知美恶

三、小大之辨

第四节 适者忘言

一、忘于江湖

二、言无言

第五节 “游”与“逸”:道家的大人境界

一、游刃有余

二、游于一

三、大人之游

第六节 庄子思想的感

一、生死

二、道通一气

三、“无情”与“心镜”

第六章 《易传》的美学思想

节 《易传》概说

一、《易传》的思想史定位

二、《易传》的主题与思想史意义

三、《易传》的美学意义

第二节 乾坤之象

第三节 立象以尽意

第四节 不测之谓神

第七章 战国末期的美学

节 战国末期的学术合流

一、战国末期的“一统”要求和诸子思想的“入海”

二、战国末期的美学思想概述

第二节 荀子论人与礼的功能

第三节 “血气和”与“移风易俗”

第四节 稷下学派的“精气”与“虚静”观念

第五节 术数构架中的“天”与“人”

参文献

索引

……

《中国美学通史(汉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美学通史(隋唐五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宋金辽卷)》

《中国美学通史(明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清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现代卷)》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通史是关于中国历美学思想的发展史,从上古时期的商代开始一直写到1949年,反映中国美学从上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全幅波动,力求成为一部闪耀着当代光芒的美学史。本套丛书包括以下内容: 中国美学通史(先秦卷)(精):先秦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学史的个思想高峰。本卷重点讨论先秦诸子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美学思想如何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相联系。 中国美学通史(汉代卷)(精):汉代是中华传统定型的时代,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也在汉代基本形成。画像砖的古拙典雅,大赋的铺张扬厉,建筑的庄严雄伟,无不凸显出汉博大、包容、人的精神。本卷紧扣汉代历史特征,叙述汉代美学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成。 中国美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精):魏晋南北朝美学开启了中国美学发展的新阶段,秦汉讨论的若干美学问题在此得到深化,并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内涵的美学概念。本卷对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美学家、美学发展的脉络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论述。 中国美学通史(隋唐五代卷)(精):隋唐五代是中国美学发展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隋唐五代美学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中国美学的传统,并影响了宋元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本卷对隋唐五代时期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发展脉络、历史地位等做了全面的论述。宋代社会的转型、理论思维的成熟、主体情的凸显、市民阶层的兴起、人本需求的张扬、士人心态的世俗化,导致宋元境界与汉唐气象有很大不同。与汉唐美学相比, 中国美学通史(宋金元卷)(精):宋代美学一方面走向理,走向成熟;另一方面走向生活,走向休闲。本卷完整地展现了这个时期美学发展的面貌。 中国美学通史(明代卷)(精):明代是中国古典美学向市民转型分化的时期,明代美学的市民化精神对后世美学具有先导作用。本卷是对明代美学的论述,概括了明代美学的特点与基本内容,对重要人物的美学思想及主张做了归纳和阐述。 中国美学通史(清代卷)(精):清代美学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进程。明末清初以来,社会的动荡、思想的激越带来了美学观念的变革。以王夫之“意象”、石涛“一画”等概念为中心的美学体系的形成,对一系列重要美学问题的探讨,成为这一时期美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美学通史(现代卷)(精)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相互激荡形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复杂和独特。本卷叙述中国美学的现代进程,讨论东西方美学相互碰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各社会阶层对美学的审美要求,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精彩书评:

光明报:中国美学研究的里程碑。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工程”“堪称迄今为止全面的中国美学文献资料库、部大型中国美学通史、部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学界专家这样评价。中华读书报:这是部大型的中国美学的通史型著作,系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出版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豆瓣分:8.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