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物多样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2版) 农业科学 作者
  • 农业生物多样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2版) 农业科学 作者
  • 农业生物多样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2版) 农业科学 作者
  • 农业生物多样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2版) 农业科学 作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业生物多样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2版) 农业科学 作者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29.3 7.2折 180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50334

出版时间2024-0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44页

字数507千字

定价180元

货号xhwx_1203222793

上书时间2024-06-28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生物多样与农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 1 

节生物多样与农业生物多样的概念 1 

一、生物多样 1 

二、农业生物多样 3 

三、生物多样的生态功能 4 

第二节农业生物多样与有害生物生态控制 5 

一、农田生物多样降低导致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风险升高 5 

二、农业生物多样与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研究进展 5 

小结 9 

思题 10

参文献 10

第二章农业生物多样控制病害的效应 14

节遗传多样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14

一、品种多样间作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15

二、品种多样混作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18

三、品种多样区域布局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20

第二节物种多样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22

一、物种多样间作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22

二、物种多样轮作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29

第三节生境多样对病害的控制效应 33

一、调控作物立体冠层生境控病害的效应 33

二、利用物理避雨改变植株冠层生境控作物病害的效应 33

三、利用林下生境控阴生植物病害的效应 33

四、利用干旱河谷少雨生境控作物病害的效应 34

五、热区冬季少雨生境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应 35

小结 36

思题 36

参文献 37

第三章农业生物多样控制作物病害的 41

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作物病害的遗传学基础 41

一、基因对基因说 41

二、作物多样控制病害的遗传异质 42 

三、寄主与病原菌协同进化的遗传学基础 42

四、寄主与病原菌非亲和减轻病害发生的作用机制 46

第二节农业生物多样抗病的诱导抗 47

一、作物种内互作激发诱导抗的作用机制 48

二、作物种间互作激发诱导抗的作用机制 49

第三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作物病害的生态学机制 52

一、作物病害流行与农田生态环境的关系 52

二、作物多样调控田间小气候控制病害 53

三、生境多样与作物病害控制 55

第四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作物病害的病原菌稀释和物理阻隔 59

一、遗传多样对病原菌孢子稀释、阻隔 59

二、物种多样优化群落空间稀释病原菌、阻隔病害 60

第五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作物病害的化态基础 62

一、植物挥发物对非寄主病原菌的作用 62

二、植物根际化感物质及其对根际微生物的作用 63

三、作物多样种植通过根系分泌物干扰病原菌对寄主的识别 66

四、作物多样种植通过根系分泌物抑制非寄主病原菌 68

五、作物多样种植通过残体降解物抑制非寄主病原菌 69

第六节农业生物多样调控作物营养抑制病害发生的 70

一、作物多样种植通过改善作物大量元素吸收控病害 70

二、作物多样种植通过改善作物微量元素吸收控病害 71

小结 72

思题 73

参文献 74

第四章农业生物多样控制害虫的效应 87

节作物多样种植控制害虫的效应 87

一、作物多样种植控制害虫的 87

二、作物多样种植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90

第二节作物轮作控制害虫的效应 94

一、作物轮作控制害虫的 94

二、作物轮作控制害虫的效果 95

第三节农田周边环境对害虫的控制效应 98

一、农田周边环境对害虫的影响 98

二、农田周边环境对天敌的影响 100 

三、农田边界的设计与管理 102 

小结 103 

思题 103 

参文献 104 

第五章农业生物多样控制害虫的 111

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害虫的生态学基础 112

一、农田小气候 112

二、边缘效应 113

第二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害虫的生物学基础 113

一、天敌说 113

二、资源集中说 117

三、联合抗说 118

四、干扰作物说 118

五、适当/不适当着陆说 120 

第三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害虫的遗传学基础 120 

一、作物抗虫机制 121 

二、抗虫转基因作物 122 

第四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害虫的物理学基础 123 

一、物理阻隔作用 123 

二、视觉效应 124 

第五节农业生物多样控制害虫的化学基础 124 

一、化学通信与化感作用 125 

二、植物挥发物多样控制害虫的机制 128 

三、植物挥发物的收集方法 129 

四、昆虫对植物挥发物反应的测定方法 129 

第六节害虫治的推拉策略 131 

一、推拉策略的概念 131 

二、推拉策略的组成 132 

小结 134 

思题 134 

参文献 134 

第六章农业生物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141 

节作物品种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141 

一、作物品种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 141 

二、作物品种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方法 143 

第二节物种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146 

一、物种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 146 

二、物种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方法 149 

第三节生态系统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152 

一、生态系统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 152 

二、生态系统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方法 156 

第四节景观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157

一、景观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 157 

二、景观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方法 160 

小结 162 

思题 162 

参文献 163 

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立体种养与作物病虫害控制 164 

节立体种养的概念及其效应 164 

一、立体种养概述 164 

二、立体种养的趋利避害 166 

三、衡量立体种养效益的指标 168 

第二节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及其对病虫害的效应 170 

一、稻田立体种养模式 170 

二、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对病虫草害的治机制与局限 183 

第三节旱地立体种养模式及其对病虫害的控制 186 

一、“猪-沼-果”模式 186 

二、果(林)下养鸡 188 

三、果(林)下养蜂 190 

第四节水陆立体种养模式 192 

一、桑基鱼塘模式 192 

二、“猪-沼-鱼”模式 194 

三、“鱼-猪-禽-草(菜)”模式 195 

四、“林-果-草-鱼”模式 197 

第五节庭院种养模式及其效应 198 

一、庭院种养模式类型 198 

二、庭院种养模式的效应 201 

小结 202 

思题 202 

参文献 203 

第八章农业生物多样与生物入侵 207 

节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与现状 208 

一、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 208 

二、生物入侵的基本特征 208 

三、生物入侵的原因 210 

四、生物入侵的现状 211 

第二节生物入侵与农业生物多样关系的理论基础 215 

一、外来种成功入侵的生态学理论 215 

二、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关系研究的意义 222 

第三节入侵病原菌对农业生物多样的影响 223

一、入侵病原菌对水稻多样的影响 224 

二、入侵病原菌对番茄多样的影响 225 

三、入侵病原菌对桉树多样的影响 226 

四、入侵病原菌对大豆多样的影响 227 

五、入侵病原菌对棉花多样的影响 227 

六、入侵病原菌对马铃薯多样的影响 228 

七、入侵病原菌对松属植物多样的影响 229 

八、其他入侵病原菌对农业生物多样的影响 229 

第四节入侵昆虫对农业生物多样的影响 231 

一、入侵昆虫对农业生物多样影响的效应 231 

二、入侵昆虫对生物多样影响的作用方式 233 

第五节入侵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的影响 239 

一、入侵植物对农业物种多样的影响 239 

二、入侵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的影响 240 

三、入侵植物对农田生态系统多样的影响 241 

四、入侵植物对农田景观多样的影响 242 

五、入侵植物对农业多样的影响 242 

第六节外来种的生物安全评价及管理 243 

一、外来种的生物安全评价 243 

二、生物入侵的预测和风险评估 244 

三、生物入侵的管理决策 247 

第七节生物入侵的控技术及其应用 247 

一、入侵种与本地农业有害生物控制方法的异同 247 

二、传入前和传入过程中的与预警 247 

三、生物入侵的控制方法与技术 250 

第八节生物入侵的管理 257 

一、生物入侵管理的法规公约 257 

二、生物入侵管理的原则 262 

三、生物入侵管理的措施 264 

四、生物入侵管理的策略 266 

小结 269 

思题 269 

参文献 270 

第九章农业生物多样保护的方法和 278 

节农业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 279 

一、农业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79 

二、农业种质资源的价值及保护的必要 280 

三、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81

四、农业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 281 

第二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 281 

一、栽培作物 282 

二、野生近缘种 283 

三、农作物的同种杂草类型 283 

四、基因库及其种质资源利用类型的划分 284 

第三节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 285 

一、生境破碎化和生态功能丧失 285 

二、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 286 

三、种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 286 

四、全球气候变化 287 

五、生物入侵 287 

六、栽培作物的种质渗入对野生近缘种的影响 288 

七、转基因逃逸及其对种质资源的影响 288 

第四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289 

一、迁地保护 290 

二、地保护 292 

三、传统农家品种的保护 293 

第五节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及其国际准则 294 

一、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概念及提出原因 294 

二、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原则及意义 296 

三、有效推进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实施 298 

第六节农业微生物资源保护的技术和 299 

一、微生物资源多样 301 

二、微生物的保存 302 

三、微生物的保存方法 303 

第七节农业昆虫资源保护的技术和 312 

一、农业昆虫资源 312 

二、农业昆虫资源保护的 313 

三、天敌昆虫保护的技术 316 

小结 320 

思题 321 

参文献 321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阐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效应、理论与实践。全书共9章,章简述了生物多样的概念,农业生物多样与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二章至第五章介绍了农业生物多样控制病虫害的效应和;第六、第七章结了农业生物多样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方法及实践;第八章概述了农业生物多样与生物入侵;第九章阐述了农业生物多样保护的方法和。本书可供生物多样、植物保护学、昆虫学、作物栽培学、植物营养学等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参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