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绍璗学术研究——严绍璗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 杂文 作者
  • 严绍璗学术研究——严绍璗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 杂文 作者
  • 严绍璗学术研究——严绍璗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 杂文 作者
  • 严绍璗学术研究——严绍璗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 杂文 作者
  • 严绍璗学术研究——严绍璗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 杂文 作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严绍璗学术研究——严绍璗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 杂文 作者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5.8 6.1折 75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75590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577页

字数528千字

定价75元

货号xhwx_11614002

上书时间2024-06-2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严绍璗老师和他的《目藏汉籍善本书录》
严绍璗先生职历简介
  上编
严绍璗学术的评述与研究
  辉煌学术的发生与发展
  严绍璗先生的东亚文学关系与本中国学研究——为纪念严先生七十寿辰而作
  熔“义理”、“据”、“辞章”于一炉——读严绍璗师著作心得二、三
  打通与:严绍璗的学术历程
  严绍璗先生
  安时代的《本国见在书目录》
  根深实遂——写在严绍璗教授《藏汉籍善本书录》出版之际
  《藏汉籍善本书录》之我见
  《中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序
  严绍璗:塔里纯学人
  下编
一、东亚比较文学研究
  短诗型的可能
  本文学翻译中的“汉字之痒”
  藤原定家的歌论与白居易
  大众媒介视域中的文学传播与表现——以《源氏物语》在我国的翻译和传播为例
  本诗僧绝海中津汉诗中之学杜迹象
  《菊花之约》的母题与中国古典作品
  中近现代小说“家”的文学观念比较
  中岛敦的文字观与庄子哲学
  1942—1945年田村俊子的上海时代
  “李香兰”电影研究
  古代东亚文学中女的解冤和变异——以《洪宰枢和尼姑》、《窦氏》、《吉备津之釜》为中心
  丽末鲜初“朝天录”的心理成因简析
  《三国演义》派生作品《五关斩将记》小
二、比较文学的方法与观念
  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为严绍璗老师七十寿辰而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论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
  中国比较诗学六十年(1949—2009)
  厨川白村的“essay”观
三、“中国学”与“本学”的研究
  原典实证的方法是展开域外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基本路径——《耶稣会在亚洲》档案文献研究为中心
  内藤湖南的“论”的变迁——以对华“监护人”意识的形成为中心
  服部宇之吉的“孔教”观念与其国体观念的察
  关于儒学的“原典批评”——以武内义雄的论语研究为中心
  拉夫卡迪奥·赫恩(小泉八云)《中国鬼故事》
  张伯伦的《古事记》英译与研究
  多元共生、海纳共存——李明滨教授、严绍璗教授与李福清院士
  谈中外文学交流
四、思想的研究
  “孝”的观念与古代本
  人文之中:文中子的中国观
  唐密教遗珍丹棱县陀罗尼石经幢异
  荻生徂徕对《四书》的解释——以《大学》、《中庸》为中心
  浅论福泽谕吉的早期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
  德富苏峰的亚洲观——以帝国主义的展开为视点
  黄遵宪《本国志》清季流行新
  杨守敬与罗振玉的交友——读杨守敬致罗振玉书札
  拒禅与逃禅——试说王夫之、方以智的不同人生选择
  中母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师资培养比较研究
  都市の诞生——上海の一九二○、三○年代
  北京挡茶事情
附录
  一、严绍璗先生70年大事编(1940一2010)
  二、严绍璗先生论著目录编
  三、严绍璗先生与“博士后”协作及指导“硕博”课题目录编
  四、严绍璗先生(1971—1978年)“与世界人事接触”事件纪事编
编后记

内容简介:

严绍璗先生五十年北大的学术生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其成体现在古典文献、东亚文学、中国学、思想史等诸多方面,在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提出了适合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观念和方法。这些重要的成本身已经成为了值得研究的当代学术现象,本书主要探讨严绍璗先生的学术成与相关领域的成果,这也是北京大学学术目前的一个重要呈现。 

精彩内容:

在严先生的学术研究之中有许多重要的著作,藏汉籍善本书录是近出版的著作,这部著作在严先生的学术发展目前有着极其特别的地位和意义。这是严先生积三十年的时间完成的巨著,三十年的时间在严先生的学术生涯之中应该说是相当漫长的,差不多占据了严先生学术生涯的所有历程。如果去除50年代末开始的求学阶段,再去除十年不能正常进行学术研究的时间,那么会明白三十年意味着什么。当然即使是在前的短暂时间与的十年,严先生也没有停止他的学术追求,也有历代职官表索引(与吕永泽、许树安合编)、李白成、关汉卿戏剧集(校本)等著作。有一些著作还在不断地重印,但这些著作还不是东亚文献学、东亚比较文学、中国学的著作,只能认为是东亚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在这一准备阶段中,严先生初与本相关的学术接触是始于50年代末。70年代在与国外的交流几乎停止的时候,他与本京都大学的世界有名教授吉川幸次郎等人交流,无疑也促使他关注本的学术。但是真正开始研究本的汉籍与文学是始于新时期,书录的撰著显然开启了新的时代。严先生出身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献学专业,他的东亚研究从目录学开始,也是产生东亚比较文学与研究的基础。在撰著书录的数十年之间,严先生也写了其他的重要著作,但与书录相比无论是占用的时间,还是学术价值,都是有所不同的。在当今学界如此浮躁的时代,真是不知道有几个人愿意用几乎是毕生的精力来撰著一本书。余嘉锡先生曾经用五十年的时间撰著了四库提要辨证,并以此书评选为了学部委员。

精彩书评:

将严绍盪先生的学术历史作为当代比较文学发展过程的个案来看,是非常合适的.严先生的比较文学历程与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发展差不多是同步的。将严先生的学术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于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学术史研究,不能不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学者)在自己的学术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后提出自己的问题、观念和方法,并以坚实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才是成熟的标志。严先生三十年比较文学历程,正是呈现了这样的特征.先生的学术成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有东亚文献学、东亚比较文学、中国学、思想以及其他相关的领域。(研究严先生的学术)是一个值得思的命题。”先生致力于发生学的建构,他将发生学观念运用于东亚的研究。那么现在有必要用发生学的方法与观念来探究严先生自身的学术,也许能够更加近距离地触摸严先生的学术成。
——张哲俊教授在东亚比较文学的新起点中如是说
严绍盪先生在中国当代学术目前,可以说有“五个”。他是我国个全面系统地调查本藏汉籍善本并集其大成的学者,是个从事本中国学研究的学者,是个撰著中文学关系史著作的学者,是个培养中国历东亚比较文学博士的学者,也是个培养中国学博士的学者。严先生的开拓学术成,必然会成为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对象。
——王晓教授在“东亚诗学与互读国际会议闭幕式”上如是说
在现代学术语境中,严先生的学问,以学术独立、理批判为宗旨,以原典解读、实证辨为方法,以专业工具书、史论著作为表述,他所追求的,正是一种义理、据、辞章三者并举的学术实践应该是有审时度势的睿智,与物推移的圆融,时地的通达,再加上动心忍的坚守。惟其如此,才能使人生如水般流动常新,如山般坚实厚重;才能在个人所从事的具体领域中,做出超乎常人的贡献.这或许是智者的人生境界吧。
——钱婉约博士在熔“义理”、“据”、“辞章”于一炉中如是说
将本汉学(中国学)作为毕生的事业且有成者当属严绍燙教授。他的贡献在于,其一,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揭示丁东亚的历史联系和各自的民族特征,阐明了构成各种联系的的内在机制,建立了理解东亚本质的“变异体”理论,把对东亚的“双边关系研究”提升为以“语境”为生存环境的“发生学研究”;其二,它建立并推进了“本汉学”和“本中国学”的学科建设,使“本中国学”成为世界“汉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他的本中国学史是中国首部对本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具有代表的学术史著作;其三,他编撰了汉籍在本流布的研究、藏汉籍善本书录等著作,对追寻域外汉籍善本,并进行整理和编撰,形成了理论上的原创见解和方上的原典实证特征.之,严绍璗的研究与理论,对中国的汉学研究界,影响深远。
——阎纯德教授在汉学研究2集“卷前絮语”中如是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