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来自广院 散文 潘奕霖

卢静、康辉、叶蓉、史小诺、郎永淳、瑶淼、凯叔(王凯)、鲁健、邵圣懿、尼格买提等10位知名主持人访谈录

35.8 5.3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奕霖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0194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688页

字数272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710_9787521210194

上书时间2024-06-2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0

目录:

《我,来自广院》无目录

内容简介:

作者潘奕霖,采访了卢静、康辉、叶蓉、史小诺、郎永淳、瑶淼、凯叔(王凯)、鲁健、邵圣懿、尼格买提等知名主持人,深入挖掘每个人的青葱岁月、入行苦乐、创业艰辛、生活所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于中国传媒大学,也是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他们对自己的母校,尤其是“广院”两个字有很深的情结,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这是一场关于青春、梦想、困惑与抉择的对话,欢迎热爱、向往播音的你加入,与10位很好主持人相约,感受横跨40年的中国电视业的辉煌历程。流逝的是时间,亘古不变的是对梦想的执着与渴望。

作者简介:

    潘奕霖,1993年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同年进入广播电台。1995年进入筹备中的–6电影频道,并于1996年主持电影频道开播后档栏目流金岁月。现为电影频道主持人、佳片有约栏目制片人。

精彩内容:

    潘奕霖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个广院人。那是1995年的初秋,广院还没改名,还叫北京广播学院,2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直到现在,我们还喜欢用广院人称呼潘奕霖和他的校友们。潘奕霖在这本书里采访的主播们,也都来自广院。
    我和潘奕霖相识在电视台电影频道(6),那年央视同时新开几个频道,经过几轮试后,我们一同进了新成立的电影频道。他是主持人,我是撰稿人。
    认识潘奕霖之前,我对于广院,特别是来自广院播音系的主播主持人们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预设。他们有着不错的形象,声音都很好听,还有着的记忆力,可以把别人写好的文字地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或收音机旁的听众。作为撰稿人,我的工作应该是把他要说的话一字一句写好,他再一字一句地背下来。
    不过我们在开始阶段做着接近一样的工作。电影频道在开播前要准备出足够的片源,我们这些新招进来的人都以看片为主,每天连看几部电影,按照频道的要求写看片意见。为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积累下很多的影片,我们不得不两班倒,上早班的早上六点开始看片,上晚班的要工作到晚上十点左右。潘奕霖在早班那一组,我上晚班,跟他对接时,我曾随手翻看过他之前做的记录。他的字迹很工整,每页纸上也没留空白,应该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他还有很好的观点,有高度有深度,文笔也不错,我没想到做主持人的有这样的文字水和思想,他好像并不需要撰稿人帮忙,可以自己为自己写稿。
    除了审看片子写影片介绍,作为主持人,潘奕霖很快又接手其他的一些工作,出去采访一些电影人,采集片花、做节目导视、为宣传片配音那是电影频道很艰苦的筹备阶段,超负荷的工作累垮了一些人,也吓跑了一些人,留下的不了抱怨,大家凑一起时发发牢。潘奕霖对身兼诸事一直没什么怨言,好像乐在其中,我这种一心不可二用的人有些羡慕他,同时做着几件事,还能把每件事都做好。后来我才发现,做主持人的得有三头六臂,还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1995年11月30,电影频道试播成功,潘奕霖那富有激情和魅力的声音,随着一个崭新的媒体传遍了大江南北。
    广大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时间并不长,潘奕霖很快作为流金岁月的主持人出现在荧屏上。流金岁月是电影频道推出的个电视栏目,频道的发动大家为这个栏目起名字,很终选用的恰好是潘奕霖起的名字——流金岁月,这也算是潘奕霖跟流金岁月的缘分吧。
    流金岁月优选确定的不是它的名字,而是它的主持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潘奕霖是这个节目无可替代的主持人,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有主持过电视节目。众望所归之下,他成为电影频道推出的个节目主持人。
    1996年4月,流金岁月跟广大观众正式见面。这个栏目融电影剧场和访谈为一体,在每周一晚上的时段播出一部经典老电影,影片播出后请这部影片的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回忆当年拍摄时的幕后故事,也有专家学者和观众的评介。初上荧屏的潘奕霖还略显青涩,有时候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搁。流金岁月期的编导却在办公室里预言,潘奕霖会成为一个很好好的主持人。因为他很好敬业,不厌其烦地拍好每一组镜头,拍摄时是全身心地投入,而且很虚心地接受编导和同行的指点,任何一个对节目有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他的老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有很好好的天资和悟,是一个做主持人的好料。
    初次主持节目的青涩期果然倏忽而过,潘奕霖很快找到了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感觉,并且渐人佳境,我们这些同事也渐渐看到了他的闪光点。他从不局限于背台词,接近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驾驭访谈。编导们都喜欢跟他合作,他不是一个被动的传声筒,他提的问题基本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且问得很到位,不会说出让被采访者尴尬的外行话。他在节目中还常有奇思妙想,给他的合作者们意外的惊喜。遇到采访外国影人时,他还可以直接用英语交流。有次参加上海靠前电影节的一个见面会,翻译不知跑哪儿去了,撂下几个外国影人和一帮外语一般的中国记者,一时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冷场,刚到现场的潘奕霖自告奋勇客串起翻译,场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潘奕霖的表现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以前对主持人的定位有失偏颇,我们对广院出来的人有了新的印象。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主持人,潘奕霖成为流金岁月的编导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在做专职主持人的时候,已经是半个编导了。有段时间流金岁月缺合适的编导,这个栏目当时的负责人把目光投向了潘奕霖,没想到他编导的期节目赢得了一片喝彩。
    潘奕霖做编导延续了他一贯的敬业精神。为了采访到更多的老影人,尽可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愿望,他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各地,让很多多年没有音讯的老影人又鲜活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这让关心他们怀念他们的广大观众兴奋不已。有些老影人并不乐于接受采访,这时候潘奕霖是想尽办法说服他们。譬如我国很好的表演艺术家刘琼老师无意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