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管理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徐祖迎
  •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管理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徐祖迎
  •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管理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徐祖迎
  •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管理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徐祖迎
  •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管理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徐祖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管理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徐祖迎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5.4 6.1折 5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祖迎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56056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01页

字数35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xhwx_1201334940

上书时间2024-06-2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及理论综述
一 三种基本的研究视角
二 网络动员的结构、策略、条件和作用
三 对既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阐述
二 相关理论支撑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动员的基础、载体和特征
节 网络动员的基础
一 技术基础:互联网
二 人力基础:从精英到民
第二节 网络动员的载体
一 群:温情脉脉的咖啡馆
二 网络论坛:自由的时代广场
三 博客():私人的会客厅
第三节 网络动员的基本特征
一 动员成本的低廉
二 动员主体的身份
三 动员参与者之间的高水互动
四 动员形式的多元选择
五 动员信息的快速传播
第三章 网络动员的作用机制及其意义建构
节 网络动员的杠杆作用
一 “少数人的大努力”
二 “多数人的小努力”
第二节 网络动员的影响因素
一 吸引网民参与的主观因素
二 影响网民参与的客观因素
三 影响网民参与的调节因素
第三节 网络动员的意义建构
一 网络动员的意义框架建构功能
二 意义框架对集体行动的动员作用
第四章 网络动员对社会的影响
节 网络动员对双方博弈格局的影响
一 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
二 博弈中强弱双方不同的行动逻辑
三 网络动员成为弱势方改变格局的佳选择
四 网络动员对双方的体影响
第二节 网络动员对双方的影响
一 网络信息传播对双方认知的影响
二 网络判断形成对双方评价标准的影响
三 网络情绪感染对双方情绪的影响
四 网络的行动号对双方意志的影响
第五章 网络动员的社会作用及其对管理的挑战
节 网络动员的积极作用
一 保护弱者权利
二 推动更广泛的参与和监督
三 释放社会的深层压力
四 为改革提供动力和契机
第二节 网络动员的消极作用
一 冲击社会秩序
二 “人肉搜索”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三 网络暴力引发了民众的不安全感
四 “媒体审判”对公正审判的干扰
第三节 网络动员对管理的挑战
一 网络动员对信息管理的挑战
二 网络动员对情绪管理的挑战
三 网络动员对评价管理的挑战
四 网络动员对行为管理的挑战
第六章 外网络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节 中国互联网管理的现状
一 互联网管理的内容
二 互联网管理的方式
第二节 中国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立法层级不高,缺乏系统和可作
二 “多头管理”带来了“对接”和协调的困难
三 立足于控制,对“自律”重视不够
四 信息封锁引发民众猜疑
五 拖延战术错失解决良机
六 无原则妥协形成示范效应
第三节 国外的网络管理及其启示
一 国外网络管理的主要方式
二 国外网络管理的经验
第七章 网络管理的相应建议
节 对网络表达权的尊重、保障与
一 尊重网络表达权利
二 保障网络表达权
三 网络表达权的合理
第二节 建立网络的自我约束机制
一 网络交流台建设
二 网络交流规范建设
三 网络交流道德建设
第三节 合理发挥在网络管理中的作用
一 及时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回应
二 有效疏导负面情绪
三 树立诚信形象
四 抑制破坏的行动意志
结论
参文献
附录
案例1:厦门px事件
案例2:宜黄拆迁事件
案例3:石首
案例4:“伤城”事件
案例5:抵制家乐福事件
案例6:云南“躲猫猫”事件
案例7:2012年的“抵制货”运动
案例8:山西黑砖窑事件
案例9:浙江“钱云会事件”
案例10:天价烟事件
案例11:互联网助推官民“争水风波”的解决
案例12:深圳市民抗议垃圾焚烧厂事件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稿洞察到了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内容之一的新经济营销的普遍特征,尤其指出移动数据互联极大地缩短和下沉了供应链,它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商业营销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不仅仅对经典营销理论赋予了新时代的含义,还对众包、众筹、数据货币和移动程序化营销等新现象,从市场营销的视角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参价值。

作者简介:

徐祖迎,安徽萧县人,管理学博士,讲师。2013年6月于南开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2013年7月至今,应聘到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从事和科研工作。主讲课程:公共政策学、员工关系管理、劳动关系学、社会保障概论等。参与、主持社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安徽省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等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州学刊、新疆社会科学、理论探索等杂志发表多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