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辛波 大中专文科经管 辛波 陈燕娟 铁凝 孙宇 殷金鹏 黄燕 张晓林 李海央
  • 学/辛波 大中专文科经管 辛波 陈燕娟 铁凝 孙宇 殷金鹏 黄燕 张晓林 李海央
  • 学/辛波 大中专文科经管 辛波 陈燕娟 铁凝 孙宇 殷金鹏 黄燕 张晓林 李海央
  • 学/辛波 大中专文科经管 辛波 陈燕娟 铁凝 孙宇 殷金鹏 黄燕 张晓林 李海央
  • 学/辛波 大中专文科经管 辛波 陈燕娟 铁凝 孙宇 殷金鹏 黄燕 张晓林 李海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辛波 大中专文科经管 辛波 陈燕娟 铁凝 孙宇 殷金鹏 黄燕 张晓林 李海央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1.3 7.4折 56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辛波 陈燕娟 铁凝 孙宇 殷金鹏 黄燕 张晓林 李海央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41837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9页

定价56元

货号xhwx_1201998352

上书时间2024-06-26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与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学研究的内容、视角与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二章市场、与职能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市场失灵
第二节干预
第三节的职能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三章支出规模及效益评价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支出的意义及分类
第二节支出规模
第三节支出效益评价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四章支出结构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支出结构概述
第二节对几项重要支出的分析与比较
第三节投资支出分析
第四节支出结构的优化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五章收入论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收入的意义和分类
第二节收入规模
第三节收入原则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第六章税收基本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税收的概述及特征
第二节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第三节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
第五节很优税制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七章流转税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流转税概述
第二节增值税
第三节消费税
第四节关税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八章所得税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所得税概述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
第三节个人所得税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九章财产税及其他税收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财产税
第二节其他税收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章国际税收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国际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税收管辖权
第三节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和消除
第四节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第五节国际税收协定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一章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税收筹划概述
第二节税收筹划的与方法
第三节税收的征管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二章国有资产收入、经营管理与收费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国有资产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第三节国有资产收入与分配
第四节收费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三章公债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公债的含义及分类
第二节公债的运行与管理
第三节公债的经济效应与政策效应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四章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预算概论
第二节预算程序
第三节预算改革
第四节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五章衡与政策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衡与赤字
第二节政策
第三节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坚持基本遵循公共学的一般分析框架下,结合我国近期新的改革理论与实践,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按照学的产生与发展—、市场与的关系—支出—收入—管理—政策这一主线,来构建其基本内容。全书共分15章,各章设专题若干,其内容基本都涉及本章节近期新的资料,具有前沿、知识、可读的特点,以激发对学与思的兴趣。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作者或对感兴趣人士的学参书。

精彩内容:

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学    辛波陈燕娟主编    铁凝孙宇殷金鹏    黄燕张晓林李海央副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在坚持基本遵循公共学的一般分析框架下,结合我国近期新的改革理论与实践,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按照学的产生与发展―、市场与的关系―支出―收入―管理―政策这一主线,来构建其基本内容。全书共分15章,各章设专题若干,其内容基本都涉及本章节近期新的资料,具有前沿、知识、可读的特点,以激发对学与思的兴趣。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作者或对感兴趣人士的学参书。    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62782989 1370112193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学 / 辛波 陈燕娟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11    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ibn 978?7?302?54183?7    ⅰ?①财ⅱ?①辛  ②陈 ⅲ?①学高等学校教材ⅳ?①f81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56099号    责任编辑:刘志彬    封面设计:李伯骥    责任校对:宋玉莲    责任印制:丛怀宇    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    :://?tup??, ://?wqbook?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邮编:100084    社机:010?62770175邮购:010?62786544    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 c?ervice@tup?tinghua?edu?    质量反馈:010?62772015 zhiliang@tup?tinghua?edu?    印装者:三河市龙大印装有限公司    经销:新华书店    开本:185mm×260mm印张:20字数:499千字    版次:2019年12月版印次:2019年12月次印刷    定价:56?00元    产品编号:085391?0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作用,但也存在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妥的公共问题。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首要的“责任人”,而且也必须筹集与掌握的资源。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教育、住房、医疗、物价、税收、扶贫等问题。我们每一个公民既是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的实际承担人。因此,不管从的层面来讲,还是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关心、了解、学。    是一种以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分配及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实践中,表现为的一系列收支行为或的理财活动。    学是研究收支活动及政策的一门社会科学,是从现象入手,透过现象探索其本质,揭示支配这些现象的规律。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的确定、过程的分析、结果的评价接近遵循和经济学研究相一致的原则,并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和“市场”(或者“公”与“私”)两大部分,从二者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力图使活动更能符合全民利益优选化的经济目标。    从当代中西活动来看,公共是主流,但由于每个经济发展不同,中西活动的演变也不一样。在西方,学是公共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中国,改革开放前主要表现为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改革开放后,外在影响理论中的市场因素和内容逐步增加,并指导和服务于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学研究近期新的特点是引进、学和借鉴西方学理论,否定计划型理论,无论是体系还是内容都已大幅度向国际通用的公共学靠拢。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组织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在每章开始分别设置了学目标、知识点与开篇导言,以利于掌握本章的内容主旨,起提纲挈领之效;章节结束设置了本章小结、关键词、思题、案例讨论,以便于进行系统结和复,做到温故而知新。第二,知识体系的系统。每章从基础知识入手,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对实践运用能力的训练。第三,知识面的拓展。各章设专题若干,其内容基本都涉及本章节近期新的资料,具有前沿、知识、可读的特点,以激发对学与思的兴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借鉴并引用了有关学教材及学术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并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我们还要感谢刊印本书的出版社的各位,正是由于他们极大热情与辛勤努力的付出,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虽尽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本书难也会存在遗漏和不足之处。在此,编者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帮助本书不断完善,以便共同推进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课程与改革的进步。    编者    2019年5月    章与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学研究的内容、视角与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二章市场、与职能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市场失灵    第二节干预    第三节的职能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三章支出规模及效益评价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支出的意义及分类    第二节支出规模    第三节支出效益评价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四章支出结构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支出结构概述    第二节对几项重要支出的分析与比较    第三节投资支出分析    第四节支出结构的优化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五章收入论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收入的意义和分类    第二节收入规模    第三节收入原则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第六章税收基本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税收的概述及特征    第二节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第三节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    第五节很优税制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七章流转税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流转税概述    第二节增值税    第三节消费税    第四节关税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八章所得税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所得税概述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    第三节个人所得税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九章财产税及其他税收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财产税    第二节其他税收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章国际税收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国际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税收管辖权    第三节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和消除    第四节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第五节国际税收协定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一章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税收筹划概述    第二节税收筹划的与方法    第三节税收的征管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二章国有资产收入、经营管理与收费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国有资产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第三节国有资产收入与分配    第四节收费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三章公债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公债的含义及分类    第二节公债的运行与管理    第三节公债的经济效应与政策效应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四章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预算概论    第二节预算程序    第三节预算改革    第四节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第十五章衡与政策    学目标    开篇导言    节衡与赤字    第二节政策    第三节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题    案例讨论    参文献    章与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要求掌握的产生、发展及的质、特征、概念;了解中西方学说的演变过程;熟悉学研究的内容、角度与方法。为以后的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是什么?这是我们开始学这门课程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说起来,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国民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例如,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利工程、登月工程、高速铁路建设、歼?20战机研发、航母建造等,都是由投资的。另外,每年要拿出大笔的资金从事农林基本建设;、学校、军队、、基础研究等部门主要靠拨款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领域都在程度上享受着的补贴;国际交流、对外援助等也需要由承担的责任。同时,为了维持庞大的支出,必须要依法向企业、单位及居民征收相关的税费,例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高速公路通行费、社会保障费,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税费,会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财力越来越强,2018年中国的gdp值为900 309亿元(可折算成14多万亿美元),的收入超过25万亿元的规模。但这些收入还不足以保证的需要,必要时还会通过发行国债或国际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一年一度的各级代表大会上,全体代表成员还必须通过必要的立法程序对本级上一年度的决算报告和当年的预算报告,给予讨论、审查与批准。在会议过程中,表会把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反映出来,各界媒体也会对热点问题给予集中公开报道,使社会公众知道的钱来自哪里,用到何处。    以上诸如此类的问题或现象还有很多,对此,不仅要关注它、研究它,是普通的百姓也自然而然地去关心它、议论它。对于大来讲,我们将来要承担起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因此,对于问题,我们不仅应只是去接受它、感受它,更需要从基本与利用逻辑思维来学它、掌握它。    节的起源与发展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从来有的。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的提高,人类社会发展到阶段后,在社会产过程中,产生了独立于社会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之外的统治阶级为了自己及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而形成的。    一、的起源    (一) 产生的过程    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初期,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为抵御外界的侵袭,人们只能聚集在一起生活,运用原始的生产工具共同劳动,生产出数量极少的劳动产品并归全体成员共同所有。随着社会生产力水的提高,畜牧业与手开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且单纯地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也出现了。于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人们大力度优惠生活需要之外,还出现了剩余,私有制也因此而产生。此后,因人们所占有的私有财产多寡不均,贫富分化逐渐加剧,社会分裂成为奴隶和奴隶主两大根本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奴隶的反抗,建立起了军队、、法庭及监狱等统治机构,这标志着奴隶制的诞生。而作为一种管理机构,虽然它本身并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直接创造财富,但是为了维持其自身的发展壮大并履行其职能,却需要消耗的物质资料。于是,依靠它所拥有的政治权力,采用赋税等形式,强制、无偿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其需要。这样,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一种由凭借政治权力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而这是分配。    (二) 产生的条件    从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社会经济条件;另一个是政治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是产生的物质基础。如果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也不存在产生的可能。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水,社会出现剩余产品时,才能具备产生的物质基础。    政治条件是产生的权力保证。只有当社会发展到阶段,贫富两大对立阶级的盾变得不可调和时,才会出现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权力――。的产生及统治机构的设置为无偿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提供了权力保证,同时,的出现也意味着的产生。可见,不仅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政治范畴。    二、的发展    随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的发展而发展,也将会随着的消亡而消失。它依次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相应地形成了为各社会形态的政权提供服务的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在不同历史时期,作为的分配,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分配的形态经历了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收入形式由贡赋、租税、官产收入为主过渡到了以税收、公债甚至货币发行为主;支出重点也从祭祀、战争、王室、官俸等为主转向以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教科技、社会保障为主。此外,新的范畴也不断出现,如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了公债,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预算、赤字、社会保障等;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地得以拓展,由简单的收支发展成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广泛地服务于实现其职能的各个方面。    三、的质与特征    作为一种分配范畴,具有其他分配范畴所不具备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 分配的主体是或    分配是以或的存在为前提的,是由或组织在全社会进行的集中分配,是凭借的政治强制力进行的分配,因此或是分配的主体。而其他分配形式如银行信用分配、企业财务分配及价格分配的主体是银行、企业,或是交换双方的买者或者,只有以或为主体的分配才是分配。    (二) 分配的客体(即对象)是社会产品的价值    社会产品是一个的劳动者在时期内(通常是1年)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和,其价格和即为社会产品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产品价值均由三部分价值形态组成,分别是: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c)、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部分(v)、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部分(m)。其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包括流动资产价值和固定资产价值两部分,固定资产价值是以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体现出来。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产品或社会产品价值三个组成部分的分配政策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收入主要来自于社会产品(价值)中的“v”和“m”部分,这两部分作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称为国民收入。而作为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是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还会通过包括对个人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等在内的多种形式从“v”中筹措资金。    (三) 分配的目的是满足或实现职能的财力需要    职能如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促进民生进步等,这些都属于社会公共需要。分配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实现职能的需要,间接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从意义上看,与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不会有;而没有提供财力,的职能难以实现,社会公共需要得不到满足,自身也不易存续。因为“赋税是喂养机器的娘奶”“赋税是机器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9卷,第32页;第4卷,第342页。巩固政权也好,经济建设也罢,职能的实现都要依靠提供财力。    四、的概述    “”一词属于外来语。据证,fini一词在公元13―15世纪起源于拉丁语,意思为货币支付,后来又发展为finare。16世纪末期,法国政治家布丹在其所著共和国六讲一书中使用了“”一词,并且将finare写成法文finance一词,专指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到了18世纪,英国有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质与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多处使用finance。直到1892年巴斯塔布尔才用public finance表述这个概念(汉语的意思是公共)。    在我国“”一词早出现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虽然有了“改革,实行预算”的条文,但直到民国(1912年)以后,人们才逐渐对“”一词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20世纪40年代,中华书局所出版的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谓理财之政,即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为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中华共和国成立以后,虽然引进苏联的教科书,但人们对于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对于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论点:一是认为是以为主体所进行的分配;二是认为是的经济活动。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理论的传播,人们对于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通常的解释是:是以(或)为主体的经济(或分配)活动、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也有将的一般概念表述为:是一种以(或)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不管如何来定义这一概念,但在实践中,表现为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的理财活动。    第二节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如同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样,学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轨迹。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和思想家。他们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为治国安民寻求良策,在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见解。    (一) 轻徭薄赋的思想    轻徭薄赋是中国思想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政策主张。历代的经济思想家普遍认为,轻徭薄赋的不仅有利于缓和社会盾,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例如:西周时期的周公提出了统治者应“勤政裕民”的主张;春秋时期的管仲以“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原则为齐王理财;孔子反对苛政,主张“敛从其薄”;孟子认为“易其田筹、薄其税敛”是富民的首要因素;唐代的刘晏以“理财常以养民为先”来告诫他的君王;北宋的王安石认为,理财要做到“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清代的魏源说得更形象化,他指出,“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叶而培其本根;不善赋民者,譬剪韭乎,剪一畦,不罄不止”。    (二) “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的思想    “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的思想是中国思想目前关于收支安排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量入为出”的思想早提出应是在西周,当时在周礼中有“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的记载。而与“量入为出”相对应的“量出制入”的思想,早见于唐代的杨炎。他说,“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由此也引起以后历代理财家对“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的争论。如唐代陆贽率先批判杨炎提出的“量出制入”原则,指出“量入为出”是“圣王”之法,只有在政治衰败时才会“量出为入,不恤所无”。明代的张居正,也坚持的“量入为出”原则。事实上,封建统治者是交替使用“量入为出”和“量出制入”两种原则的,即使在杨炎没有公开提出“量出制入”之前,也是这样。    (三) 开源节流的思想    开源节流思想主张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开辟财源、节制赋税、富国富民。战国时代的荀况早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只有生产才是“财之本也”,只有以劳动为本,才能达到“上下俱富”。在税收思想上,他主张“轻田野之税,关市之征,省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