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造传统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刘东
  • 再造传统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刘东
  • 再造传统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刘东
  • 再造传统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刘东
  • 再造传统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刘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再造传统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刘东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5.6 4.0折 39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20860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46页

字数126千字

定价39元

货号719_9787208120860

上书时间2024-06-2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拥有全球眼光的中国宣言!传统不是死物,世界尚未定型,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
 当代拥有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十年磨一剑的忧思之作,以毕生激情为重振传统而奔劳呐喊。

目录:

小引
章 尚在过程中的全球化
第二章 全球与全球
第三章 当中国传统遭遇全球化
1.申遗
2.语言
3.建筑
4.电影
5.
6.体育
7.通识
8.家庭
第四章 自我殖民与中体西用
在全球化中漂移的中国
危与机并存的复杂态势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为联合国世界报告新增的中国部分主持撰写的讨论提纲为基础,进行了大幅度扩充,参照的情势变迁进行增补与修改,尤其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对论述的重心与次序进行了调整。本书虽然篇幅有限,却收纳了尽量广博的内容。作者以前两节来完成对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化之现象描述与理论概括,接着用八节内容来展示和剖析传统在申遗、语言、建筑、电影、、体育、通识、家庭等方面所受到的冲击,后以结的两节尖锐地提出了六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从而对中国在当今世界所遭遇的态势和承担的命运,以及相应的应对之策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括思。

作者简介:

刘东: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早岁师从思想家李泽厚,曾先后任教于浙大、南大、科院、北大,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除国学领域外,所治学科依次为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政治哲学、教育学,晚近又进入艺术社会学;发表过著译作品十七种;创办并主持了“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

精彩内容:

再造传统:熬出中国的现代形态
2009年与好友陈来协力主持清华国学院之后,刘东的思想重心发生了偏移,从更关注跨的对话转为更加立足本文明的立场。全球化进程席卷而来,不可逆转,全球化更是大势所趋,中国的传统在备受西方文明冲击的同时,如何重建主体,获得新生并延续活力?——这是令刘东费尽思量的重大问题,这些思虑也体现在清华国学院推出的各类学术成果中。
若要尝试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现代形态,刘东认为,我们不能将传统看作奄奄一息的,而是必须以丰富间为基础,让它跟其他当代摸爬滚打,并长争高。刘东坚持学术译介,继承梁启超“讲学社”的衣钵,不断邀请学者来清华讲学切磋,都不外出于这样的虑。
中国的传统与的安身立命息息相关,因此,这样的问题不应仅为少数思想者所承担,而是成为每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都应共同致力的课题。刘东希望自己2014年推出的小册子——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能够与更多有使命的读者分享自己思索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面临的危难和机遇的心得。
刘东认为,只有时刻警惕自我殖民,将全球化当作宿命来承担,我们的传统才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进而,当代政治的合法才能有所着落,人与自然的深重危机才能够和解。
眼下,刘东一心希望能够将自己毕生所思化作激情的文字,因为他的治学岁月无论如何前进,要回到原处的迷惑:要是连写作都没有劲头了,不用提什么沉重的社会担当了,以学术为天职的我们,还靠什么来点燃后半段,以享受生命的辉煌火光呢?
文摘:
第五章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沿着上一章的论述思路,我们将在这一章里,透过几个为紧迫而重大的侧面,尝试地企望与规划“中国现代形态”。——具体而言,本章将再处理三个问题,它们依次凸显为:只能当成宿命去承担、重建政治合法和重新思发展模式。
 尽管中国从未中断过同其他文明的互动,然而像当代全球化这样的环球网络关系,作为一种险象环生的冲击,甚至是一种前途未卜的赌命,决不会出于任何文明的主动追求。——在这方面,没有必要进行任何教条主义的夸:既然整个地球都已笼罩在有可能被电影阿凡达所不幸言中的阴影下,那么,谁也不敢再去倚靠那个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不可靠的“进步”概念了。
 实际上,正因为全球化带来的高度风险,正因为它那种好坏参半的裹挟方式,支持它和反对它的对冲倾向,在每个、每个阶层、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在激烈地交锋。我们甚至还看到,尽管“西方化”乃至“美国化”,已被很有道理地看成了全球化的内涵之一,然而,连这种趋势发端的,照样受到了来自它的巨大反作用力。这样一来,略显反讽的是,在那些非西方不断发出埋怨,批评全球化带来了失序与不公的同时,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自己,也开始大肆怀疑起全球化来了,—尤其是它所逻辑蕴含的、带来了空前失业率与国际逆差的“自由贸易”,尽管后者曾被他们长期视作立国之本。
 然而,正像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推着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铺天盖地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已不能放过地表上的任何人,而要表现为针对全人类的无情宿命,那么,大家只有暗自咬紧牙关,以昂扬的姿态与积极的行动,去承担这种无可规避的命运。必须清醒地看到,某些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旦被带到全球化的崭新语境下,已经转变成明黄花。所以,正像圭拉姆 德拉德赫萨(guillermodeladehea)所形容的,全球化对于全体地球人来说,都意味着一场输赢之间的“博弈”,——而这场“博弈”中可能的“输家”,必将是那些对它置若罔闻的个人与。
 进一步说,即使已经认识到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中,裹挟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也包含着泥沙俱下的诸多缺陷,我们还是只有投身到其中去,以便利用包含了独立思的自我选择,去缓和与修正它的冲击和错误。无论如何,正如我反复强调的,认识到事实上的“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并不意味着要把“历升为理”,或者要“正当化”历史的错误,以致竟然“把‘获得’当成‘失去’的理由(或者把‘失去’当成‘获得’的前提)”。所以,积极地把全球化当成宿命来承担,并不意味着此而沉湎于宿命论,把罪过都推诿给客观历史,从而忘记自己应当承担的伦理责任、应当采取的主体姿态。——正相反,只有在接受既定历史结构的同时,又念念不忘自己的有限自由,才能在对于历史的不断修正下,以心中念兹在兹的价值理念,去减少、化解和驯服全球化所带来的疏离与异在。
 由此可以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全球化”,毋宁是一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在无可回避的外来冲击下,我们只能是虽非全然被动地,却又心怀警觉地,既要加入,又要抵抗,既从本土中抽离,又朝向它再嵌入,既领受其裨益,又疏离其损害,既接受它的标准化,又启动传统的再发明,既拥抱着普世化,又向往着在地化,既在进行向心运动,又在发展离心趋势,既享受均质化的好处,又欣赏个化的特,既看到历史的断裂,又努力让文明延续,既在跨越有限的国界,又要回归的本根宽广而全面地看,正是这种带有杂音的双向发展,才较为理想和包容地构成了所谓“全球化”的特征。
 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既大胆又谨慎的权衡!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共同体来说,只有秉持既有自尊又不自封、既有自信又有自警的心态,才能在这个迅速全球化的时代,护住文明进程中的“必要的张力”。一方面,既然置身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当然不了水漫金山式的影响,由此不光要从西方文明那里,甚至还要从所有其他文明那里,或多或少地接受它们的影响。然而另一方面,必须警觉地意识到,并非只要坐等全球化的洪水冲刷,可以在信息“大杂烩”的炖锅里,烹煮出一个堪称强大的文明范式。——相反,如果真要保持文明的活力,那首先需要强大的自我,它决不会盲目拒绝外来的影响,却会把眼睛睁大,目光放远,以便更仔细与开阔地消化这种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