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郭军
  •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郭军
  •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郭军
  •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郭军
  •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郭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郭军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0.6 2.1折 98 全新

库存17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军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22988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定价98元

货号702_9787509622988

上书时间2024-06-2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会主义劳动关系的经济理论叹识》
  论重新构造会主义的新的劳动关系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问题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
  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与正确处理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调整劳动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演变探析
  劳动关系发展趋势研究
  劳动关系的支点:一种产权契约
  国有企业改革应重视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完善
  劳动关系市场化与国有企业民营发展
  论劳动关系市场化与工会作用
  也谈选择企业经营者
  东北机制转换中的职工身份定位
  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宏观调控
  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初探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原因简析
  论“劳动组合”的理论基础
  关于“下岗”的经济学思
  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下岗”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简析
  保障业是保障民生
  “业难”的症结在哪儿
  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背景研究
  中国工资宏观调控的经济学立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宏观调控机制
  农民增收关键在承认其劳动价值
  在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上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再论在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上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工“薪酬低”与“民工荒”关系探析
  体制改革应树立劳动者(力)主体地位
  关于劳动体制改革中心任务的几点认识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试论劳动经济学的地位与意义
  我国劳动管理的特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
  正确看待我国管理中的人治与法治、人本与物本
《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探识》
《河南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识》

内容简介: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套装共3册)作者围绕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运行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理论,以及河南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具体包括对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问题、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建立问题、市场体系的建设问题、市场主体的塑造问题、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运用问题、微观企业活力的激励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抉择问题、新型劳动关系的改革重构问题等内容。

作者简介:

郭军,男,1954年1月出生,河南省义马市人,汉族,党员,经济学教授,导师,河南省省管专家,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处处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经济学部主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评定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应用经济学开放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与研究。兼任河南省经济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经济伦理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研究起草小组成员,以及一些省市部门、工商企业经济顾问。先后在经济管理、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州学刊、报、光明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改革报等刊物上发表100余篇,在经济管理出版社、红旗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或主笔、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社科研究成果7项、5项等。

精彩内容:

“先富共富论”,反映的是一个非均衡发展及其差别收入理论。不同人群、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不同劳动,其劳动力支出和劳动力收入肯定是不同的,这种差别劳动不仅决定了个人劳动及其收入的差别,而且影响着部门和地区的收入差别,影响着不同劳动时期、不同劳动手段、不同劳动水的人们的收入差别。表1反映出不同年份同行业城镇单位业人员均工资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且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110%左右(不虑物价因素)。但同年份不同行业的城镇单位业人员均工资有较大差距,以2003年为例,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仅6884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却高达30897元,金融业、房地产和科学研究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也分别高达20780元、17085元和20442元。农、林、牧、渔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相差24013元,和金融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相差13896元,而且这种不同行业人均工资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至2009年,农、林、牧、渔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差距已高达43798元,与金融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差距已高达46042元。可见,智力劳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劳动、时期不可避地拥有某些资源垄断的劳动,相比简单劳动、熟练劳动、非资源垄断劳动,其收入会高一些,即先富一些,或者可能先富起来,这种差别劳动形成的差别收入,应该是马克思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体现。同时,劳动力在产业、部门、行业间变动的铁的规律,也会必然地、持续地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及其差别。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2009年城镇单位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以年均4.21%的速度下降,和零售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下降,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服务业、科学研究人员的收入则分别以年均6.86%、4.12%、8.05%、8.00%和3.5%的速度增加。这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不断化的趋势,必然影响着业结构和分配结构,并表现出收入分配的阶段和差别规律。即劳动力在产业和业岗位上的变换,反映了产业水、业水、分配水之间的密切关联的阶段及其差别。不同时期、不同岗位,是存在不同的收入,不同收入之间的差别是客观的、必然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