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于翠玲
  • 媒介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于翠玲
  • 媒介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于翠玲
  • 媒介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于翠玲
  • 媒介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于翠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介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于翠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6.3 4.5折 58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翠玲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50783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11页

字数34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307_9787303250783

上书时间2024-06-20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推动历史变革的读书教育
  节  聚焦“读书教育”问题
    一、从“读书”进入历史
    二、民国时期的“读书”话题
  第二节  中学、西学并存的图书格局
    一、对读书基本问题的指导
    二、对中小学读经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图书媒介要素的演变
    一、语言文字的改革
    二、印刷出版业的推动
  第四节  读书教育的社会运动
    一、图书馆推动读书普及教育
    二、读书运动大会的作用
  第五节  读书教育话题的延续
第二章  阅读史视角下的读报教育
  节  绪论:读报教育的话题
    一、研究思路:从读报发现
    二、读报教育的资料
  第二节  读报教育的媒介环境
    一、报纸走向大众化
    二、新闻教育的延伸
  第三节  读报教育的知识要点
    一、读报的常识
    二、报纸新闻的解读
  第四节  非常时期的读报教育
    一、读报的重点转向时事
    二、进入社会科的读报方法
  第五节  结论:读报教育研究的启示
    一、读报研究的历史价值
    二、与媒介的关系
    三、报纸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三章  伴随电影媒介的电影教育
  节  电影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一、电影作为教育的工具
    二、电影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以为对象的电影教育
    一、电影教育观念
    二、电影教育活动
  第三节  电影教育的深度思
    一、电影教育效果的争议
    二、电影教育的反思
    三、电影教育的启示
第四章  媒介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节  媒介研究的进路
    一、大众与批判
    二、通俗研究与微观意识形态话语
    三、走向技术效应的媒介研究
  第二节  媒介环境学的警示意义
    一、对人类灾难的警告
    二、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
    三、媒介本与人类的变迁
    四、技术垄断时代的危机
第五章  媒介事件理论的学术脉络
  节  媒介事件的概念与学术渊源
    一、作为学理概念的媒介事件
    二、媒介事件理论的学术渊源
  第二节  媒介事件理论的验证与修正
    一、媒介事件中的受众作用
    二、媒介事件的类型界定
    三、媒介事件的新特征
  第三节  媒介事件的理论拓展
    一、仪式传播理论
    二、媒介仪式理论
    三、媒介化的仪式理论
  第四节  “事件”概念辨析
    一、新闻: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事件
    二、明星:“人的事件
    三、旅游业:满足奇妙体验的事件
    四、影视改编:文学经典的消解
    五、图像(广告):自我实现的预言
    六、镜像效果与大众觉醒
第六章  人类交流问题的辩证思
  节  人类交流是否可能问题的缘起
    一、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一书说起
    二、威廉?詹姆斯:为早期美国传播研究提供心理学和哲学基础
  第二节  交流传播的心理学及意识论基础
    一、意识存在吗?
    二、意识如何产生?
    三、意识流
  第三节  人类交流的不可能与可能
    、思维间的裂缝是的裂缝:思维之间交流的不可能
    三、两个心灵如何能知同一件事物:不同心灵之间交流的可能
第七章  理解科学及其媒介技术建构
  节  人类探究及其方法
    一、什么是探究――从怀疑到信念
    二、人类获取知识(信念)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  科学及其话语建构
    一、科学的流俗解释
    二、寻求普遍单一的“科学”定义是困难的
    三、“科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建构
    四、作为权力话语的科学
  第三节  仪器与科学的
    一、作为技术媒介物的仪器
    二、科学范式及其动力问题
    三、仪器对科学范式转换的影响
第八章  新媒介与视觉沉浸
  节  媒介历程与视觉层次
    一、媒介的演进与人本精神的回归
    二、从视觉结果到过程体验
    三、艺术中的沉浸体验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与实践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实践
    二、“全景”技术的当今发展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增强现实:与实境交相辉映
    一、拓展常生活中的可视化逻辑
    二、ar的景观增益及其对时间的影响
第九章  大众传媒的女话语
  节  女主义与媒介话语
    一、女主义与社会别
    二、女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女话语的生产
  第二节  影响媒介女话语的因素
    一、男权对女话语的影响
    二、女主义在大众媒体中的呈现
    三、媒介市场化对女话语的建构
    四、新媒体对女话语的作用
  第三节  社会别意识与话语更新
    一、社会别意识主流化
    二、克服别不等的集体无意识
    三、传播者需要具备社会别意识
    四、以社会别意识审视传媒话语
第十章  广告中的纵
  节  广告中的符号系统
    一、广告与符号
    二、消费社会中广告的符号纵
  第二节  广告生产中的符号
    一、符号的意义生成机制
    二、广告符号的纵
    三、广告符号意义生成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新媒体的广告纵
    一、社交化:夺“注意力”
    二、社群化:包装“民明星”
    三、信息茧房:制造“虚伪满足”
  第四节  结论:认识广告的本质
    一、认识广告符号背后的纵力量
    二、分析广告传播的内容与
    三、认识大众传播媒介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  风险传播与媒介素养
  节  风险概念与风险社会
    一、风险概念
    二、风险社会
    三、中国的风险社会
  第二节  风险信息与风险传播
    一、风险传播中的媒介角
    二、风险传播中的信息特点
    三、风险传播中的常见问题
    四、新媒介环境中的风险传播
  第三节  风险视阈下的媒介素养
    一、合理化的“风险想象”
    二、批判的风险传播
    三、参与式的风险沟通
    四、科学的风险决策
    五、全民式的行动参与

内容简介:

媒介素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本书重点阐述媒介素养的基本理论问题,各章内容包括媒介与语言文字、媒介与技术崇拜、媒介与虚拟环境、媒介与公民赋权、媒介与真实概念、媒介与女话语、媒介与历史建构、媒介与记忆、媒介与知识传播、媒介与视觉等。覆盖面广,讨论深入,可用作教材,也可作为研参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