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甲乙经 方剂学、针灸推拿 韩森宁,,徐长卿点校
  • 针灸甲乙经 方剂学、针灸推拿 韩森宁,,徐长卿点校
  • 针灸甲乙经 方剂学、针灸推拿 韩森宁,,徐长卿点校
  • 针灸甲乙经 方剂学、针灸推拿 韩森宁,,徐长卿点校
  • 针灸甲乙经 方剂学、针灸推拿 韩森宁,,徐长卿点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针灸甲乙经 方剂学、针灸推拿 韩森宁,,徐长卿点校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5.3 2.6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森宁,,徐长卿点校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5553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58元

货号303_9787534985553

上书时间2024-06-1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卷一/001

精神五脏论/002

五脏变腧第二/003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004

五脏六腑官第四/004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005

十二原第六/007

十二经水第七/007

四海第八/009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009

营气第十/011

营卫三焦第十一/012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013

津液五别第十三/014

奇邪血络第十四/014

五第十五/015

阴阳二十五人形血气不同第十六/017

卷二/021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上)/022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下)/026

奇经八脉第二/030

脉度第三/031

十二经标本第四/032

经脉根结第五/033

经筋第六/034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036

卷三/039

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维凡七穴/040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040

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041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04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042

头自发际傍行凡五穴第六/042

背自椎循督脉下行至脊骶凡十一穴第七/043

背自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044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侠脊凡二十

六穴第九/045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046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047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048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049

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050

胸自输府侠任脉两傍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050

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051

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051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052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052

腹自幽门侠巨阙两傍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一穴第

二十/053

腹自不容侠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三穴第二

十一/054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容两傍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

穴第二十二/055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髎凡十二穴第二十三/056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056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057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058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059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060

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060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061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062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o63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063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064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065

卷四/067

经脉(上)/068

经脉(中)/070

经脉(下)/072

病形脉诊第二(上)/076

病形脉诊第二(下)/077

三部九候第三/079

卷五/081

针灸禁忌(上)/082

针灸禁忌(下)/084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085

缪刺第三/088

针道第四/090

……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188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190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第九(上)/190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第九(下)/191

卷十二/195

欠哕唏振寒噫嚏軃泣出太息涎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195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198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

三/199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200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第五/202

手足阳明脉动发齿病第六/203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肉著附)/204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205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205

妇人杂病第十/206

小儿杂病第十一/208



内容简介:

本书系晋代皇甫谧编集的我国部带有教科书质的针灸学经典,对于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书是针灸临床医生的之书,也可供中医各科人员参阅。

精彩内容:

精神五脏论黄帝问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对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是故休惕思虑者则神伤,神伤则恐惧流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则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荡惮而不收。肝藏血,血舍魂。在气为语,在液为泪。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脉舍神。在气为吞,在液为汗。心气虚则悲忧,实则笑不休。脾藏营,营舍意。在气为噫,在液为涎。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肺藏气,气舍魄。在气为咳,在液为涕。肺气虚则鼻息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凭仰息。肾藏精,精舍气。在气为欠,在液为唾。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察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而谨调之。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其精不守,令人阴缩而筋挛,两胁肋骨不举,毛悴天,死于秋。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围脱肉,毛悴天,死于冬。脾,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乱,四肢不举,毛悴天,死于春。肺,喜乐乐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其革焦,毛悴天,死于夏。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俯仰,毛悴夭,死于季夏。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可以治也。五脏变腧第二黄帝问:五脏五腧,愿闻其数。岐伯对:人有五脏,脏有五变,变有五腧,故五五二十五腧,以应五时。肝为牡脏,其青,其时春,其甲乙,其音角,其味酸。心为牡脏,其赤,其时夏,其丙丁,其音微,其味苦。脾为牡脏,其黄,其时长夏,其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脏,其白,其时秋,其庚辛,其音商,其味辛。肾为牝脏,其黑,其时冬,其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谓五变。脏主冬,冬刺井;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问曰:诸原安合,以致五输?对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问: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主春?对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矣。故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