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正版现货实拍 有2处笔画 无印章 (每天18点左右快递收件,个别时候周日不发货)

11 2.4折 45 九品

仅1件

福建泉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洁、冯建军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7-04

慧兴艺品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洁、冯建军 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7297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为专题性的研究文集,全书围绕教育转型的“理论”、“历史”和“建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理论部分阐述了教育转型内涵、教育转型的核心、教育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历史部分详尽地描述了晚清以来中国教育转型的发展脉络。建构部分,分析了影响教育转型的外部因素,揭示了教育转型的内部机制,在客观叙述教育价值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当代教育应然的价值追求,为当代教育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目录】
专题一教育转型的理论分析
一、教育转型的形式内涵
(一)相关的概念
(二)教育转型的内涵
(三)在相关概念辨析中认识“教育转型”
(四)教育转型的特点
(五)教育转型的类型
二、教育转型的实质内涵
(一)社会系统中的教育转型
(二)人类发展中的教育转型
(三)教育系统自身的转型
三、促使人的转型:教育转型的核心
(一)教育的原点是育人
(二)“人的自我期待”转型与教育认识的转型
(三)教育转型的核心:使人不断地成为“人”
四、教育转型引导社会转型
(一)教育为社会转型所制约的合理性与有限性
(二)教育何以引导社会转型
(三)教育以何引导社会转型
五、当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一)新中国教育转型的历程
(二)人的形态教育: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指向

专题二影响教育转型的外部因素
引言:一种分析框架
一、观念变迁与教育转型
(一)观念的力量
(二)观念变迁的历程
(三)观念变迁对教育转型的影响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观念因素
二、制度变迁与教育转型
(一)制度的力量
(二)制度变迁的历程
(三)制度变迁对教育转型的影响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制度因素
三、媒介变迁与教育转型
(一)媒介的力量
(二)媒介变迁的历程
(三)媒介变迁对教育转型的影响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媒介因素
四、利益分化与教育转型
(一)利益的力量
(二)利益分化的历程
(三)利益分化对教育转型的影响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利益因素
五、权力转移与教育转型
(一)权力的力量
(二)权力转移的历程
(三)权力转移对教育转型的影响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权力因素

专题三教育转型的内部机制
导论
(一)“机制”理论与教育转型的内部机制研究
(二)形成中的系统:首要的转型
(三)转型中的系统:转型研究中教育系统的结构和要素的确立
一、教育目的: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目标机制
(一)“教育目的”的意涵及其生成因素
(二)教育系统中的目标机制及其图式
(三)我国教育转型中的目标机制
二、教育理念: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观念机制
(一)教育理念的内涵及范畴
(二)教育理念与教育系统的观念机制
(三)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观念机制
三、教育政策: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宏观运行机制
(一)教育政策的过程机制及其宏观调整范围
(二)教育政策的执行机制
(三)我同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转型)
四、课程执行: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微观运行机制
(一)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微观运行机制
(二)课程改革与教育转型

专题四教育转型的价值变迁与期待
一、价值与教育价值链
二、“应当”与“是”的关系
三、教育价值的存在论基础
四、人是走向途中的存在
五、教育功能发挥:政治功能一经济功能一育人功能
六、教育价值的关注点:主体性一主体间性一共同主体性
(一)前主体性阶段
(二)主体性阶段
(三)主体问性阶段
(四)公共性阶段
七、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性一学术性一人文性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研究
(二)作为学术符号的教育研究
(三)作为人文关怀的教育研究
八、马克思的“完整的人”——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
(一)完整的人的出处与深刻内涵
(二)马克思的“完整的人”对今天教育的启示
(三)如何做一个“完整的人”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