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格化学导论:金属有机框架和共价有机框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格化学导论:金属有机框架和共价有机框架

158 5.3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河南驻马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克里斯蒂安·迪克斯 著;[美]奥马尔·亚吉;[德]马库斯·卡尔穆茨基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工业

上书时间2024-06-25

人人书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克里斯蒂安·迪克斯 著;[美]奥马尔·亚吉;[德]马库斯·卡尔穆茨基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1
  • 版次 1
  • ISBN 9787122415172
  • 定价 2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6页
  • 字数 7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网格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包括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价有机框架(COF)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重点阐述了MOF在气体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氢气和甲烷存储、气相和液相分离、水吸附等领域的应用。另外还将与网格化学思想和分析方法相关的内容作为专题进行了介绍,包括拓扑、金属有机多面体(MOP)和共价有机多面体(COP)、沸石咪唑框架和动态框架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供化学及材料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使用,也可作为MOF与COF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巧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的研究,并获UCLA无机化学优秀毕业论文奖(2010年)、上海市“浦江人才”(2011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5年)、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等奖项,获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19年)。现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及新能源材料研究。目前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用1700余次,研究成果获Nature Chemistry,C&EN等正面报道。 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美籍约旦裔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James and Neeltje Tretter化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篇 金属有机框架 

1 金属有机框架概述 006 

1.1 引言 006 

1.2 配位固体的早期例子 007 

1.3 经典配位化合物 007 

1.4 Hofmann型笼合物 009 

1.5 配位网络 011 

1.6 基于带电荷配体的配位网络 018 

1.7 次级构造单元及永久多孔性 019 

1.8 MOF化学向三维结构的拓展 020 

1.8.1 MOF-5的定向合成 021 

1.8.2 MOF-5的结构 022 

1.8.3 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023 

1.8.4 MOF-5的活化 023 

1.8.5 MOF-5的永久多孔性 024 

1.8.6 MOF-5的结构稳定性 025 

1.9 总结 026 

参考文献 026 

2 材料多孔性的测定及设计 031 

2.1 引言 031 

2.2 晶态固体材料的多孔性 031 

2.3 气体吸附理论 033 

2.3.1 术语及定义 033 

2.3.2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035 

2.3.3 气体吸附等温线 035 

2.3.4 多孔固体的气体吸附模型 038 

2.3.5 体积比吸附量和质量比吸附量 041 

2.4 金属有机框架的多孔性 042 

2.4.1 孔道尺度的精准设计 042 

2.4.2 超高比表面积 048 

2.5 总结 053 

参考文献 054 

3 MOF的构造单元 058 

3.1 引言 058 

3.2 有机配体 059 

3.2.1 配体设计合成方法 060 

3.2.2 配体的几何构型 062 

3.3 次级构造单元 073 

3.4 晶态MOF的合成路线 075 

3.4.1 基于二价金属的MOF的合成 075 

3.4.2 基于三价金属的MOF的合成 077 

3.4.3  基于四价金属的MOF的合成 078 

3.5 MOF材料的活化 078 

3.6 总结 080 

参考文献 080 

4 二基元金属有机框架 083 

4.1 引言 083 

4.2 基于三、四以及六连接SBU的MOF 083 

4.2.1 三连接的SBU 083 

4.2.2 四连接的SBU 084 

4.2.3 六连接的SBU 090 

4.3 基于七、八、十以及十二连接SBU的MOF 098 

4.3.1 七连接的SBU 098 

4.3.2 八连接的SBU 098 

4.3.3 十连接的SBU 104 

4.3.4 十二连接的SBU 104 

4.4 基于无限棒状SBU的MOF 111 

4.5 总结 113 

参考文献 114 

5 MOF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118 

5.1 引言 118 

5.2 框架的复杂性 119 

5.2.1 多金属MOF 119 

5.2.2 多配体MOF 123 

5.2.3 三级构造单元法 129 

5.3 框架的异质性 133 

5.3.1 混配体MTV-MOF 133 

5.3.2 混金属MTV-MOF 135 

5.3.3 无序缺位MTV-MOF 136 

5.4 总结 138 

参考文献 138 

6 MOF的功能化 142 

6.1 引言 142 

6.2 原位功能化 144 

6.2.1 分子捕获或封装 144 

6.2.2 纳米粒子包埋嵌入MOF基质 144 

6.3 合成前功能化 146 

6.4 合成后修饰 147 

6.4.1 基于弱相互作用的功能化 147 

6.4.2 基于强相互作用的PSM 151 

6.4.3 基于共价作用的PSM 162 

6.4.4 基于桥联羟基的共价PSM 167 

6.5 分析方法 169 

6.6 总结 170 

参考文献 170 

第二篇 共价有机框架 

7 历史视角下的共价有机框架的发现 176 

7.1 引言 176 

7.2 路易斯理论和共价键 177 

7.3 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 179 

7.4 超分子化学 181 

7.5 动态共价化学 183 

7.6 共价有机框架 185 

7.7 总结 189 

参考文献 189 

8 共价有机框架中的键合 192 

8.1 简介 192 

8.2 生成硼氧键的反应 192 

8.2.1 硼氧六环、硼酸酯和螺硼酸酯的生成机理 192 

8.2.2 硼硅酸酯类COF 194 

8.2.3 螺硼酸酯类COF 195 

8.3 基于席夫碱反应的键合 196 

8.3.1 亚胺键合 197 

8.3.2 腙类COF 202 

8.3.3 方酸菁类COF 203 

8.3.4 β-酮烯胺类COF 204 

8.3.5 吩嗪类COF 206 

8.3.6 苯并唑类COF 207 

8.4 酰亚胺键合 208 

8.4.1 二维酰亚胺类COF 208 

8.4.2 三维酰亚胺类COF 210 

8.5 三嗪类键合 211 

8.6 环硼氮烷键合 212 

8.7 丙烯腈键合 213 

8.8 总结 215 

参考文献 215 

9 共价有机框架的网格设计 219 

9.1 引言 219 

9.2 COF中的配体 221 

9.3 二维COF 221 

9.3.1 具有hcb拓扑的COF 223 

9.3.2 具有sql拓扑的COF 226 

9.3.3 具有kgm拓扑的COF 227 

9.3.4 具有hxl拓扑的COF 228 

9.3.5 具有kgd拓扑的COF 231 

9.4 三维COF 231 

9.4.1 具有dia拓扑的COF 233 

9.4.2 具有ctn和bor拓扑的COF 233 

9.4.3 具有pts拓扑的COF 234 

9.5 总结 236 

参考文献 237 

10 COF的功能化 239 

10.1 引言 239 

10.2 原位修饰——COF中包埋嵌入纳米粒子 239 

10.3 合成前修饰 241 

10.3.1 合成前金属化 242 

10.3.2 合成前共价功能化 242 

10.4 合成后修饰 244 

10.4.1 合成后客体捕获 245 

10.4.2 合成后金属化修饰 248 

10.4.3 合成后共价功能化 250 

10.5 总结 258 

参考文献 258 

11 共价有机框架的纳米化和特定结构化 261 

11.1 引言 261 

11.2 自上而下的方法 262 

11.2.1 超声处理方法 262 

11.2.2 研磨处理方法 263 

11.2.3 化学剥离方法 263 

11.3 自下而上的方法 265 

11.3.1 硼酸酯类COF的结晶机理 265 

11.3.2 亚胺类COF的生成机理 271 

11.4 超高真空制备单层硼氧六环型和亚胺型COF 274 

11.5 总结 275 

参考文献 275 

第三篇 金属有机框架的应用 

12 网格框架材料的应用 280 

参考文献 281 

13 MOF中气体吸附和分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86 

13.1 气体吸附 286 

13.1.1 超额吸附量和总吸附量 286 

13.1.2 质量比吸附量和体积比吸附量 288 

13.1.3 工作容量 288 

13.1.4 基于整个系统的容量 289 

13.2 气体分离 290 

13.2.1 热力学分离 291 

13.2.2 动力学分离 292 

13.2.3 选择性 296 

13.3 应用条件下多孔框架的稳定性 300 

13.4 总结 301 

参考文献 301 

14 CO2捕集和封存 303 

14.1 引言 303 

14.2 原位表征 305 

14.2.1 X射线和中子衍射 305 

14.2.2 红外光谱 307 

14.2.3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 310 

14.3 MOF用于燃烧后CO2捕集 311 

14.3.1 配位不饱和金属位点的影响 311 

14.3.2 杂原子的影响 312 

14.3.3 SBU与CO2相互作用 314 

14.3.4 疏水性的影响 314 

14.4 MOF用于燃烧前CO2捕集 316 

14.5 材料再生和CO2释放 317 

14.5.1 变温吸附 318 

14.5.2 真空变压吸附和变压吸附 318 

14.6 用于CO2捕集的重要MOF 319 

14.7 总结 321 

参考文献 322 

15 MOF中氢气和甲烷的存储 328 

15.1 引言 328 

15.2 MOF中氢气的存储 329 

15.2.1 用于氢气存储的MOF的设计 330 

15.2.2 用于氢气存储的重要MOF 337 

15.3 MOF中甲烷的存储 340 

15.3.1 用于甲烷存储的MOF的优化 340 

15.3.2 用于甲烷存储的重要MOF 346 

15.4 总结 346 

参考文献 348 

16  MOF用于气相分离和液相分离 352 

16.1 引言 352 

16.2 碳氢化合物的分离 353 

16.2.1 C1~C5的分离 354 

16.2.2 轻质烯烃和烷烃的分离 357 

16.2.3 芳香族C8异构体的分离 363 

16.2.4 混合基质膜 364 

16.3 液相分离 367 

16.3.1 从水中吸附生物活性分子 368 

16.3.2 燃料的吸附纯化 370 

16.4 总结 372 

参考文献 372 

17 MOF的水吸附应用 379 

17.1 引言 379 

17.2 MOF的水解稳定性 379 

17.2.1 水解稳定性的实验评估 380 

17.2.2  降解机理 380 

17.2.3  热力学稳定性 382 

17.2.4  动力学惰性 384 

17.3 MOF中水的吸附 388 

17.3.1  水吸附等温线 388 

17.3.2  MOF中水吸附的机理 389 

17.4 通过引入官能团调控MOF的吸附性质 394 

17.5 吸附驱动热泵 395 

17.5.1  吸附驱动热泵的工作原理 396 

17.5.2  吸附驱动热泵的热力学 396 

17.6 空气中水的捕集 398 

17.6.1  水捕集的物理原理 399 

17.6.2  用于水捕集的MOF的筛选 401 

17.7 设计具有定制的水吸附性质的MOF 403 

17.7.1  配体设计的影响 403 

17.7.2 SBU的影响 403 

17.7.3 孔径和孔体系维度的影响 404 

17.7.4  缺陷的影响 405 

17.8 总结 405 

参考文献 406 

第四篇 专题 

18 拓扑 412 

18.1 引言 412 

18.2 图、对称和拓扑 413 

18.2.1  图和网络 413 

18.2.2  将晶体结构解构成对应底层网络 413 

18.2.3  网络拓扑的嵌入 416 

18.2.4  局部对称性的影响 416 

18.2.5  顶点符号 417 

18.2.6  拼贴和面符号 418 

18.3 命名法则 420 

18.3.1  拓增网络 420 

18.3.2  二元网络 421 

18.3.3  对偶网络 422 

18.3.4  穿插网络 423 

18.3.5  交联网络 423 

18.3.6  编织和互锁网络 424 

18.4 网格化学结构资源数据库 425 

18.5 重要的三周期网络 426 

18.6 重要的二周期网络 429 

18.7 重要的零周期网络/多面体 430 

18.8 总结 432 

参考文献 432 

19  金属有机多面体和共价有机多面体 434 

19.1 引言 434 

19.2 MOP和COP设计的基本思路 434 

19.3 基于四面体的MOP和COP 435 

19.4 基于八面体的MOP和COP 437 

19.5 基于立方体和杂立方体的MOP和COP 438 

19.6 基于截半立方体的MOP 440 

19.7 总结 442 

参考文献 442 

20  沸石咪唑框架 444 

20.1 引言 444 

20.2 沸石框架结构 446 

20.2.1  类沸石金属有机框架 447 

20.2.2  沸石咪唑框架 448 

20.3 ZIF的合成 449 

20.4 重要的ZIF结构 450 

20.5 ZIF的设计 453 

20.5.1  将空间指数δ作为ZIF设计工具 453 

20.5.2  ZIF的功能化 456 

20.6 总结 458 

参考文献 458 

21  动态框架 462 

21.1 引言 462 

21.2 同步动态行为中的结构柔性 463 

21.2.1  同步的全局动态性 464 

21.2.2  同步的局部动态性 469 

21.3 框架的独立动态性 470 

21.3.1  独立的局部动态性 471 

21.3.2  独立的全局动态性 473 

21.4 总结 474 

参考文献 475 

附录一  缩略语表 478 

附录二  COF结构简式下角英文单词释义 514 

索引 51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