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家园辩护
  • 为家园辩护
  • 为家园辩护
  • 为家园辩护
  • 为家园辩护
  • 为家园辩护
  • 为家园辩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家园辩护

书上侧边污渍见图

20 2.0折 98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Yona Friedman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9ef

上书时间2024-05-21

星空旧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Yona Friedman
  •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6857434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0页
【内容简介】
公元前57年,古罗马第一雄辩家西赛罗从流放地回到家乡,发现他的宅第已经被对手格洛狄乌斯的煽动策划所拆毁,并在原址建造了庄严的神庙。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西赛罗发表了一篇雄辩演说“Pro Domo Sua”( 为家园辩护),最终说服了氏老院,拆除神庙,恢复他原先的家园。

  两千年后,同样有过流放命运的33岁匈牙利人,尤纳·弗莱德曼(Yona Friedman)丢掉了他在以色列技术大学的教师工作。此前他刚刚参加完1956 年的第十届国际现代建筑大会,并在会上首次提出了“移动建筑”需要一个“可变化的社会”理念。这个理念完全来源于居住者的意图的自由表达强调城市存在的真实原因是一种满足人们日益频繁的休闲活动的能力。建筑师必须允许人们的自发性建造,同时使这种建造尽可能的“可变”。半个多世纪来,弗莱德曼始终坚持的就是:建筑师与其固执己见沉迷于个人感观的满足,不如服务于使用者并提供技术和组织上便利。建筑应该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非精英化的动机引领着弗莱德曼的作品形成以个人自由建造为基础的灵动形式。

  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或许只有将那些属于“个人”的“家园”归还给使用者,由使用者自主决定随机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城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接近美好,“接近天空”。
【作者简介】
Yona Friedman生平简介
1923               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1941-1945     就读于布达佩斯科技大学
1945-1948     于以色列技术工程学院(Technion)进行再深造
同时担任建筑师工作
1948-1957   从事建筑师工作
1956           在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第十届国际现代建筑大会(ICMA)
-用普遍主义方法和对发展的坚定信念向现代主义提出质疑
-首次展出“移动的家”,表达“可持续变化的建筑”需要一个“可变化的社会”、一个由居住者决定的住宅与城市规划的理念。
1958            -创建一个三维跨距的结构原理-“空间之城”
-创建“空中突尼斯”、“空中巴黎”设想
1958.12    -建立移动建筑研究组(MASG),关注建筑如何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并吸引了Kuhne, Otto, Ruhnau, Hansen, Frieden等人的加入
-完成了把当地建造技术与现代结构结合的“非洲提议”
1959             创建“空中摩纳哥”和“空中威尼斯”设想
1959-1960      相关建筑项目的著作在日本出版
1960            -建筑理论受到黑川纪章(Kurokawa)的关注,黑川在此启发下提出了螺旋型的“空间城市”的概念
1960-1962   Schulze-Fielitz和Maymont加入研究组;1962年小组结束
1963                - 发展一系列关于“桥镇”的想法;设计了一个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大桥项目
-“空间之城”的理论启发了伦敦的幻想主义计划“建筑电讯”(Archigram),也推动了也推动了六、七十年代日本的“新陈代谢派”(Metabolists):丹下健三(Kenzo Tange)-类似弗瑞德曼理念的项目(1967年在Ymanaschi 交流中心展出);矶崎新(Arata Isozaki)-“生长的”空中建筑项目
1975            -为Dubonnet工厂进行项目设计
1979            -为法国Angers的Bergson 高中进行了成熟的“自主设计”实验——由未来使用者(公                 众)所设计的建筑
-用连环画的手法将自己的书《为了科学的建筑》转化为“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科学方法”,从而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理解并运用这种方法
1979-1987  完成了印度马德里的“简单科技博物馆”,大量使用当地的竹子,实现了“自主建筑”基于本土现有材料的想法
【目录】
我的自述

自我访谈

工作自评

脚注

第一章 理念的诞生

 关于理论模型

 关于诠释

 城市的诠释

 普遍理论

 可变城镇规划的十项原则

 可变城镇规划的十项原则的补充

 软化城市

 洲际城市

 第三个千年的城市

 撞击世贸中心事件的一些反思

第二章 城市

 住宅书写器(the Flatwriter):电脑的选择

 关于住宅书写器

 ISEA 2000

第四章 举措

 第四产业

 对于贫穷世界的讨论

 两种道路

 解决城市生存问题的策略

 城市农业

 绿色建筑

第五章 生存

 不规则结构和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不规则结构

第六章 不规则结构

 巴黎奥林匹克

 威尼斯水域

 上海黄浦江中心

 威尼斯双年展绘制的空中城市

 21世纪博物馆

 一个根据不同展览变化的美术馆

 一份关于纽约的建议

 特拉维夫和平之桥

 Les Halles的“伞”

 柏林

 布鲁塞尔2000年艺术展

 米兰体育场上空的空中城市(Ville spatiale)

 突尼斯、麦地那之间的新路线

 蒙特卡洛(Monte-Carlo)

 巴黎通道上空的发展

 火车站

 南西(Nancy)

 巴黎空间

第七章 新旧方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