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30 5.2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重庆万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德新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8

早晨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见图全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德新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095082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62页
  • 字数 646千字
  • 丛书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1辑)
【内容简介】
  李德新教授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学现代教育示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讲人,辽宁中医大学教授。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与周易等课程。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书是在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讲稿基础上,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并补充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而编写而成的。
  书中首先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及其特点。然后分别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与防治。五运六气学说九个方面,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适合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德新,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中医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伤寒论方药析义、中医与周易等课程。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了专著《实用中医基础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主编了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全国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
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六、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七、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概说
一、哲学与科学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
第一节 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类型和工具
三、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四、中医学的主要思维形式
五、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概念的特征
第二章 脏象学说
概说
一、脏象的概念
二、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
三、脏象学说的特点
第一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胞宫(附:精室)
第四节 形体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三、五脏外华
……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学说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五章 体质学说
第六章 病因学说
第七章 病机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第九章 五运六气学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