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法评论 犯罪的阶层论

内页干净 无写画

90 9.2折 9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兴良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05-21

茗泽书坊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兴良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74002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28页
  • 字数 726千字
【内容简介】
  《刑事法评论》从第1卷至今,已经延续了20年,这种坚持对于一个刊物来讲实属难能可贵,对于主编陈兴良教授而言,更能体现其非同一般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 

  本卷为第37卷,全书以"犯罪的阶层论"为主题,分为"客观归责研究" "正当防卫研究""共犯研究""比较刑法研究""刑事法教学""域外传译""刑法与文学""专题研究"等板块,共收入26篇论文,大多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所作,其清新的文笔、前卫的观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为本书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生,浙江义乌人。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和1987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分别获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1998年1月至今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客观归责研究 

刑法中的危险接受/马卫军 

 一、 问题所在 

 二、 解决危险接受的相关理论述评 

 三、 本文的观点 

 四、 质疑回应:危险接受——没有实现不被允许的风险 

 五、 结论 

论二阶层客观归责体系下风险增高理论的提倡/邱思果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三阶层归责体系概述 

 三、 二阶层归责体系之提倡 

 四、 二阶层体系下风险增高理论之提倡 

 五、 总结 

假定因果关系、合义务替代行为与法所不允许风险的实现/徐 成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前提:假定因果关系与合义务替代行为的区分 

 三、 方法:结果可能避免时的风险归责 

 四、 结语 

正当防卫研究 

论《人民警察法》第10条的刑法理论基础与具体适用/邓卓行 

 一、 相关立法背景回顾 

 二、 以《人民警察法》第10条作为刑法出罪事由的理论基础 

 三、 《人民警察法》第10条在具体适用中的教义学分析 

论基于合理信念的假想防卫/马 乐 

 一、 否定说的梳理——分歧与共通点 

 二、 否定说之批判 

 三、 肯定说之提倡 

正当防卫制度的司法症结和解决对策研究 

 ——基于全国2 486件案例的实证分析/彭雅丽 邬 丹 

 一、 绪论 

 二、 司法认定情况概览 

 三、 问题的提出:司法现状与具体症结 

 四、 问题的检讨:解决对策探究 

 五、 结论 

共 犯 研 究 

我国共犯制度之历史误读/王志远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论说的前提 

 三、 我国古代共犯制度中的“共犯关系”范畴及其对当代认知的 

影响 

 四、 “共犯罪制度”的效能范围 

 五、 我国古代共犯制度中“共犯关系”范畴适用的局部性及其 

反思 

限制正犯概念的批判性考察 

 ——基于构成要件的视角/符天祺 

 引论 

 一、 本体:限制正犯概念的根基和危机 

 二、 命运:倒向单一正犯概念? 

 三、 重构:中国语境下犯罪参与体系立场 

 结论 

比较刑法研究 

但书规定:一个比较刑法下的考察/刘家汝 

 一、 概述 

 二、 苏联刑法 

 三、 转型国家刑法典 

 四、 小结 

比较法视野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 〔德〕乌尔里希·齐白 著 王华伟 

 吴 舟 译 

 一、 引言 

 二、 技术基础 

 三、 比较法分析 

 四、 总结和评论 

刑事法教学 

犯罪论体系的教学功能 

 ——基于法学本科教育目的之反思/胡选洪 

 一、 犯罪论体系的教学功能 

 二、 法学本科教育目的之定位 

 三、 犯罪论体系之艰难选择 

我国首部犯罪学教材知识谱系分析/ 王燕飞 

 一、 概述: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与整体结构 

 二、 解析:知识形态、内在关系及其特色 

 三、 评论:积极、消极影响及启示 

域 外 传 译 

论区分不法与罪责的意义/ 〔德〕阿恩特·辛恩 著 徐凌波 赵冠男 译 

 一、 导论 

 二、 (正题)区分论:现代刑罚理论中的不法与罪责 

 三、 反题:不法与罪责的统一或者说没有无罪责的不法 

 四、 转向区分论的原因 

 五、 中间结论 

 六、 合题:人格—功能意义上的不法概念 

 七、 结语 

故意的认识对象和违法性的认识/〔日〕前田雅英 著 丁胜明 译 

 一、 引言 

 二、 近来的实质的故意论 

 三、 构成要件的认识 

 四、 下限的认识 

 五、 “上限”的认识 

全球风险社会中的食品安全刑法/〔德〕洛特尔·库伦 著 许恒达 译 

 一、 食品安全 

 二、 全球风险社会 

 三、 刑法 

经济刑法总论《序言》/〔德〕克劳斯·梯德曼 著 周遵友 译 

 一、 附属性与自治性的犯罪构成要件 

 二、 制度依赖性与制度中立性的犯罪 

 三、 经济犯罪的国际化及其惩治的“区域化” 

 四、 行为指南和其他替代方案,以及刑法上的补充 

 五、 经济刑法总论(初论) 

 六、 经济刑法分论(初论) 

 七、 经济刑法与经济学的关系 

 八、 经济刑事诉讼 

刑法与文学 

查理斯·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法学情缘 

 ——以《雾都孤儿》《荒凉山庄》《双城记》《游美札记》为分析样本 

 /刘春园 

 一、 狄更斯作品中的法律情景 

 二、 善恶分明的人间童话:《雾都孤儿》 

 三、 一部导致司法改革的巨著:《荒凉山庄》 

 四、 “击碎皇冠,但请留下头颅”:《双城记》 

 五、 一部杰出的比较法著作:《游美札记》 

 六、 结语 

专 题 研 究 

论抽象危险犯的法益构造与界限/李 婕 

 一、 超个人法益之质疑与澄清 

 二、 抽象危险犯法益之内涵 

 三、 抽象危险犯法益的正当化根据 

 四、 抽象危险犯法益的实然体现 

 五、 抽象危险犯法益扩张之界限 

 六、 结语 

论故意对附随结果主观归责的扩张效应 

 ——从具体打击错误展开/郑勋勋 

 一、 具体打击错误的理论困境和出路 

 二、 打击错误下目标故意的扩张效应 

 三、 故意扩张效应的推广适用 

 余论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口袋化”的实践纠偏/陈洪兵 

 一、 立法价值的追问 

 二、 “公共安全”的界定 

 三、 “其他危险方法”的限定 

 四、 “口袋化”的实证分析 

 五、 总结 

“多因一果”型故意杀人罪中的归因与归责 

 ——以林森浩故意杀人案为例/陈尔彦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多因一果”中的结果归责 

 三、 对本案的定性 

 四、 结语:追问与反思 

 五、 补记:民意、以刑制罪与法教义学分析 

公平清偿与刑法保护:破产债务偏颇清偿行为入罪/巫文勇 

 一、 破产债务偏颇清偿行为界定及法律规则 

 二、 破产债务偏颇清偿入罪的社会经济逻辑 

 三、 破产债务偏颇清偿入罪原则及构成要件 

犯罪治理市场化与均等化/王明亮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犯罪治理是一种公共安全服务 

 三、 犯罪治理市场化缘由及边界 

 四、 犯罪治理均等化依据及实现 

刑事诉讼中的“过度起诉”现象评析/王 彪 

 一、 引言 

 二、 刑事诉讼中的“过度起诉”现象实证考察 

 三、 刑事诉讼中的“过度起诉”现象成因探析 

 四、 刑事诉讼中的“过度起诉”现象利弊分析 

 五、 结语 

论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构建/狄小华 

 一、 我国现行少年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 域外少年司法体制优劣比较 

 三、 我国少年司法“二元体制”构建的依据 

 四、 我国少年司法“二元体制”的建设 

监狱者说 

 ——一名35年监狱警察的从警感悟/张 晶 

 小引 

 一、 监狱,监狱 

 二、 囚犯,囚犯 

 三、 警察,警察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