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医学精读系列:临床分子生物学
¥
100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胡维新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w104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维新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42991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3页
-
字数
68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临床分子生物学》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层面上整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以适应和满足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和医学实践的需要。《临床分子生物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分子生物学基础,主要介绍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临床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内容包括: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与修复、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的基本方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疾病蛋白质组学、基因克隆与体外表达、疾病产生的分子基础。第二部分为分子生物学与临床,主要介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疾病产生的分子基础。内容包括: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原理与研究进展、免疫性疾病的分子基础、恶性肿瘤的分子基础、遗传性代谢病的分子生物学、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血液系统常见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读者对象主要是临床医生、青年教师、高年级医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帮助他们在临床上如何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并有机地结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知识,正确、合理地分析和解释病情,诊断和治疗疾病。
- 【目录】
-
第一部分临床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第一节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一、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二、基因的现代概念
第二节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
二、真核生物基因组
三、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四、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第三节基因组学
一、基因组学研究内容
二、人类基因组及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第四节基因组复制
一、基因组复制的共同机制和不同特点
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复制模式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复制特点
第二章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
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二节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
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与协同控制
一、转录调控物的活性调节
二、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JJt,种方式
三、转录过程与mRNA前体的加工协调
四、mRNA出核运输与mRNA前体的加工和转录过程偶联
五、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在多个环节
六、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
第三章DNA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DNA损伤的原因及后果
一、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
二、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三、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四、I)NA损伤的检测和与DNA损伤相关的蛋白质54.
第二节DNA修复
一、错配修复
二、直接修复
三、碱基切除修复
四、核昔酸切除修复
五、重组修复
六、跨损伤修复
七、线粒体损伤和修复
八、基因的损伤与修复异常所致的疾病
第四章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DNA序列分析
一、双脱氧末端终止法
二、化学降解法
三、DNA序列分析的自动化
第二节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
二、Southem印迹杂交
三、Northern印迹杂交
四、斑点杂交和狭缝印迹杂交
五、原位分子杂交
六、液相杂交
第三节聚合酶链式反应
一、PCR反应基本原理
二、耐热DNA聚合酶
三、PCR引物及设计原则
四、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五、常用的PCR改进技术
第四节基因芯片和微阵列技术
一、芯片制备
二、样品制备与杂交反应
三、DNA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
第五节Westem免疫印迹技术
第六节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的其他技术
一、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二、PCR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
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PCR~RFLP
四、PCR-ELISA
第五章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疾病蛋白质组学
第一节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一、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二、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的研究方法
二、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基因克隆与体外表达
第一节基因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二、其他常用工具酶
第二节基因克隆的载体
一、常用的克隆载体
二、表达载体
第三节基因克隆的基本过程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二、载体的选择与准备
三、目的基因与线性化载体的体外连接
四、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五、目的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第四节真核细胞转染
一、真核细胞转染的方法与基本原理
二、转染细胞的筛选
第五节基因的改造
一、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的原理
二、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克隆基因的体外表达
一、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三、其他表达系统
……
第二部分分子生物学与临床
第八章基因诊断
第九章基因治疗原理与研究进展
第十章免疫性疾病的分子基础
第十一章恶性肿瘤的分子基础
第十二章遗传性代谢病的分子生物学
第十三章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
第十五章血液系统常见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
中英文对照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