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 缺第一页
  • 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 缺第一页
  • 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 缺第一页
  • 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 缺第一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 缺第一页

5 1.3折 38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涂少彬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2-201

上书时间2024-10-02

江城凯文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涂少彬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08444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5页
  • 字数 21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分为公民主体性概述;公民主体性及其相关概念;公民主体性的制度模式分析;解构主体——后现代主义对公民主体性的批判;宽容妥协——公民主体性共存的必然等内容。
《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导论:均衡,无处不在
第一章公民主体性概述
第一节公民主体性及其相关概念
一博弈论与法治均衡
二宪政
三公民社会
四权利机制
五公民主体性
第二节公民主体性的多重解读
一自由主义的解读
二社群主义的解读
三主体间性的解读
四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第三节公民主体性的制度模式分析
一自治模式
二责任模式
三规范模式
四阶级模式

第二章我国公民主体性发展的话语困境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与公民主体性
一解构主体--后现代主义对公民主体性的批判
二时空错位--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公民的主体性
第二节传统文化与公民主体性
一传统文化与公民主体性的一般关系
二我国儒家文化传统与公民主体性
第三节话语“瓶颈”--亟待突破的公民主体性
一理性--公民主体性自我确证的基石
二宽容妥协--公民主体性共存的必然
三精英寡头化与社会民粹化--公民主体性二维消解

第三章公民主体性与我国公共领域的发展
第一节公民主体性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经济条件
二思想条件
三政治条件
第二节公民主体性与公共领域
一公民主体性与市场领域
二公民主体性与政治领域
三公民主体性与公共舆论
四公民主体性与社会组织
五公民主体性与社会运动
第三节强势公权力下的公民主体性
一供给不足的权利
二“系统权力--原子权利”模式的失衡

第四章中国语境下的公民主体性发展路径
第一节“公权力”型塑公民主体性的动力
一合法性论述发展的需求_
二权力矛盾运动逻辑的推动
第二节公民教育--公民主体性的社会再造
一学校教育--公民主体性话语型塑
二公域实践--公民主体性社会型塑
第三节主体公民--法治国家的根基与归宿
一公民主体性与社会自主性
二自主社会与国家

第五章儒家文化均衡与法治现代化模式演化
第一节儒家文化演化与儒家“活法”
一儒家“活法”的界定
二儒家“活法”的基本均衡
三儒家“活法”均衡的属性
第二节儒家“活法”与中国社会团结模式
一涂尔干的启发与局限
二儒家“活法”与中国社会团结的模式
第三节儒家“活法”与儒式公民社会
一公民社会的两种文化与团结模式
二国家法与“活法”共构儒式公民社会
三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和解?
四儒家“活法”与中国法治模式
致谢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