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

5 2.1折 24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厚丰 著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410

上书时间2024-06-27

江城凯文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厚丰 著
  •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4
  • 版次 1
  • ISBN 9787810537421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和探讨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的学术性专著。全书由绪论、正文(共六章)及附录三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难度、研究方法与研究基础等。第一章以“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主线,首先界定了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及其相关概念,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二章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结构变迁,概述了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在分类与定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运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分析了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三章对国内外(包括美、英、法、德、日、巴西、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观点及方法进行了评介,重点评析了中国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课题组的《大学分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高等院校分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并由此得出了有关构建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法及其标准的若干启示。第四章选取国内外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和高等教育职能分化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主要对中国内地18所重点大学战略规划、浙江宁波4所国有民办高校合理定位和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进行了剖析,从中总结了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第五、六章为本书的重点部分。其中,第五章首先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目的、原则和依据,接着提出并阐述了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构想;第六章围绕如何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合理定位问题提出了具有政策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建议。在附录部分,主要摘录了武书连课题组对全国600所大学进行分类的结果,2003年度《中国大学评价》一流大学名单及大学排名结果(前50名),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摘要)》,本书新分类法关于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的理论组合结果(108种),《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高等教育机构定位与分工的资料。 本书主要供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师生参阅,同时可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参考。对所有关心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士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目录】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难度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基础

第一章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

    二、高等学校分类和定位

    三、分类、定位与评估的关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二、特罗(Manin Trow)理论

    三、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理论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本书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本书框架

第二章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现状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结构变迁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提高

    二、普通高等学校类别结构有所改善

    三、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结构逐步优化

    四、普通高等学校隶属关系和举办主体发生重大变化

    五、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第二节 主要问题

    一、缺乏公认的多样化的高等学校分类标准

    二、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职能不清

    三、追求“大而全”、“升格热”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各类高等学校定位不明、办学目标趋同

    五、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长期失调、内部互不沟通

  第三节 原因探析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第三章 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法评析

  第一节 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介绍

    一、国外高等学校分类现状简介

    二、中国内地有关高等学校分类观点简介

    三、中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

    四、“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的高等院校分类

  第二节 中国武书连课题组大学分类及其评析

    一、类型划分

    二、分类标准

    三、2003年度大学分类结果

    四、2003年度大学排名结果

    五、“大学分类”评析

  第三节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及其评析

    一、2000年版分类方法

    二、2000年版分类结果

    三、2000年版分类标准

    四、分类版本及标准比较

    五、分类法及标准评析

  第四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类及其评析

    一、目的和用途

    二、适用范围

    三、定义

    四、分类结果、标准及比较

    五、评价及若干启示

第四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职能分化及高等学校定位的案例剖析

  第一节 中国部分重点大学战略规划比较及评析

    一、18所中国重点大学战略规划比较

    二、简要评析和若干启示

  第二节 宁波四所国有民办高校合理定位案例评析

    一、合理定位的基本情况

    二、合理定位的原因探析

    三、合理定位的若干启示

  第三节 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及其评析

    一、时代背景

    二、哲学依据和现实依据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评价及若干启示

第五章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基本构想

  第一节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目的、原则和依据

    一、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目的

    二、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

    三、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依据

  第二节 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构想

    一、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划分构想

    二、中国高等学校层次划分构想

    三、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结果

  第三节 中国高等学校合理定位机制的构想

    一、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的法规和政策设计

    二、推进高等教育职能分化的政策构想

    三、高等学校科学规划的体制和机制构想

第六章 引导中国高等学校分类办学与合理定位的政策和策略

  第一节 认真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一、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二、切实转变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

    三、引入产业运作机制和竞争机制

    四、改革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任期制度和考评制度

  第二节 创新高等学校分类法和评价、排名体系

    一、尽快建立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法及其标准

    二、分类重构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评价体系

    三、采取有效措施规范高等学校排名

    四、建立高等学校办学质量认证制度

  第三节 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分类发展

    一、建立办学成本和绩效有机结合的经费拨款制度

    二、发挥高等教育宏观规划的调控作用

    三、加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相互衔接和沟通

    四、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第四节 形成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自我约束机制

    一、构建政治、行政与学术权力相互制约的模式

    二、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

    三、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四、造就卓越的高等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第五节 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一、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

    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三、创造“学术并重、能力本位”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A.武书连课题组对全国600所大学进行分类的结果

  B.2003年《中国大学评价》排名结果

  c.《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摘要)》

  D.本书新分类法关于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的理论组合结果

  E.《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F.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五”计划中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及战略措施

  G.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定位与分工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