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

18.8 5.9折 32 八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詹姆斯·E.凯茨、罗纳德·E.莱斯 著;傅小兰、严正 编;郝芳、刘长江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9

师大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詹姆斯·E.凯茨、罗纳德·E.莱斯 著;傅小兰、严正 编;郝芳、刘长江 译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07-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52320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561页
  • 丛书 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
【内容简介】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介绍了美国互联网的现状,并从三个领域探讨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分别是接触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参与群体和社区以及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会互动和表达。
【目录】
前言
有关互联网的社会影响的第一次全国随机调查研究
鼠标发挥了什么作用?
双面计划(SyntopiaProject)
致谢
1美国与互联网:登录上网、参与和社会互动
理解互联网
互联网的三个核心社会问题:登录上网、市民和社区参与、社会互动和表达
反乌托邦的主要主张
乌托邦观的主要主张
双面(Syntopian)现实
Ⅰ登录上网
2登录上网:基本问题和前期证据
登录上网的概念和影响
反乌托邦观点
乌托邦观点
结论
3登录上网和数字鸿沟:结果
互联网意识和使用的影响因素
不同调查年份的非用户和用户
一个持续存在但呈下降趋势的数字鸿沟
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不同群体(Cohort)和不同调查年份的使用差异
意识
对互联网使用和意识的综合影响
互联网使用的动机:非用户和用户,新近用户和长期用户,1995年和2000年
Pew互联网和美国生活研究计划2000年3月的调查结果
结论
4退出互联网:互联网中辍者
结果
讨论
结论
5上网和数字鸿沟的实例
关于数字鸿沟的观点
登录上网:一项重要的人权
克服群体或个人孤立的上网程序
登录上网以寻求自我身份和拓展个人兴趣
减少获取文化信息的障碍
由于缺乏可觉察到的用途而限制了上网的兴趣
伴随尝试克服数字鸿沟所出现的循环问题
是文化障碍和社会障碍,而非技术障碍
结论
Ⅱ市民和社区参与
6市民和社区参与:基本问题和以往证据
市民与政治参与
社区参与
更广义的“影响”
结论
7政治参与:调查结果
离线政治活动和在线政治活动
Pew互联网2000年调查的相关结果

结论
8社区参与:调查结果
参与宗教组织、休闲组织和社区组织
结论
9参与实例:“无形鼠标”的证据
社会支撑网络
家庭
人际交流社会网络:维持、重建和确认
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参与:记忆永存
性作为参与互联网的一种动机
社区建设:政治参与
社区建设:种族、文化和历史方面的隶属关系和努力
社区建设:社会性和娱乐性
利他主义行为提升参与感
某些参与形式的负面影响
结论
Ⅲ社会互动和表达
10社会互动和社会表达:基本问题和前期证据
反乌托邦观
乌托邦观
潜在的变革
结论
11社会互动:调查结果
用户和非用户的离线互动
附加的1995年离线分析
附加的2000年离线分析
在线互动
附加的1995年在线分析
附加的2000年在线分析
Pew互联网2000年3月的调查结果
结论
12互动和表达:自我、身份和个人主页
什么是自我?
后现代主义论点的反例
个人网页是整合自我的表征
结论
13互动和表达的案例
互动以建立社会联结和关系
自我表达:互联网被低估的一面
自我表达导致与他人互动
政治表达
自我表达,自我身份,人类记忆
结论
Ⅳ整合与结论
14互联网中的登录上网、参与、互动和社会资本:数字鸿沟与数字桥梁
基本问题和调查结果总结
互联网:登录上网、参与、互动和社会资本
结论
附录A方法学
覆盖全国的电话调查

统计分析
用户访谈和网站取样
附录B调查中的描述统计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