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独自叩门·馆藏·】·GCWG·SFKF·SG·200·15·著名考古大家·俞伟超先生·藏书印·旧藏:《蒙古通·巴蜀史的问题》·资料价值很高·俞伟超题记·约65页

19999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俞伟超

年代大跃进 (1956-1965)

页数65页

上书时间2019-11-12

  • 最新上架
五舅??·致张椿年(历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墨迹信札一通2页·附封·RWLSKG·1·10·10(历史学家张椿年旧藏)
五舅??·致张椿年(历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墨迹信札一通2页·附封·RWLSKG·1·10·10(历史学家张椿年旧藏) ¥199.00
五舅???致张椿年(历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墨迹信札一通2页·RWLSKG·1·10·10(历史学家张椿年旧藏)
五舅???致张椿年(历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墨迹信札一通2页·RWLSKG·1·10·10(历史学家张椿年旧藏) ¥199.00
樊?致张椿年(历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墨迹信札一通1·RWLSKG·1·10·10(历史学家张椿年旧藏)
樊?致张椿年(历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墨迹信札一通1·RWLSKG·1·10·10(历史学家张椿年旧藏) ¥199.00
张润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墨迹手稿·《龙纹饰的漆木器》4页·来源《中国文物报》·RWLSKG·1·15·02
张润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墨迹手稿·《龙纹饰的漆木器》4页·来源《中国文物报》·RWLSKG·1·15·02 ¥399.00
张润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墨迹手稿·《龙纹纸墨》2页·来源《中国文物报》·RWLSKG·1·15·02
张润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墨迹手稿·《龙纹纸墨》2页·来源《中国文物报》·RWLSKG·1·15·02 ¥399.00
王恒杰(著名考古学·历史学专家)墨迹手稿《“仙人洞”的新发现》等2页·(由其夫人整理)·来源《中国文物报》·RWLSKG·1·15·02
王恒杰(著名考古学·历史学专家)墨迹手稿《“仙人洞”的新发现》等2页·(由其夫人整理)·来源《中国文物报》·RWLSKG·1·15·02 ¥399.00
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沙俄侵华史研究小组·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墨迹校改稿·《康熙十五年“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和雅克萨》·10页·(详见书影)·RWLSKG·1·50·10
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沙俄侵华史研究小组·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墨迹校改稿·《康熙十五年“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和雅克萨》·10页·(详见书影)·RWLSKG·1·50·10 ¥199.00
何双全(考古学·简牍学·古建筑学著名学者·专家·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墨迹校改稿·《《武威汉代医简》 释文补正》·5页·(发表期刊《文物》1986.4)·RWLSKG·1·50·10
何双全(考古学·简牍学·古建筑学著名学者·专家·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墨迹校改稿·《《武威汉代医简》 释文补正》·5页·(发表期刊《文物》1986.4)·RWLSKG·1·50·10 ¥800.00
【央美史料】叶华(立陶宛)·中央美术学院留学生资料一份·SFJG·00·10
【央美史料】叶华(立陶宛)·中央美术学院留学生资料一份·SFJG·00·10 ¥9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俞伟超
考古学家,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北大历史系、考古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后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西安白鹿原发掘报告》、《三门峡漕运遗迹》、《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中国古代公社制度的考察》等。
人物简介
俞伟超(1933年—2003年),考古学家,上海出生,祖籍江苏江阴。年少聪明,16岁即考入北京大学,1954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7年进北大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党总支书记、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85年至1998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三峡建设委员会文物保护组组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保利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六人专家组成员。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术委员、兼职教授。
个人成就
俞伟超在考古类型学、考古地层学、文化因素分析、考古学文化论、周代用鼎制度、古代公社组织、楚文化、汉文化、羌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有独特见解。曾主持白鹿原墓葬、湖北班村、长江三峡文物保护等重要考古工作,在考古学理论建设、田野发掘、多学科综合研究等领域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新考古学派”的开拓者,也是我国水下考古、航空考古、环境考古及古代遗传物质考古等新学科的奠基人。他在博物馆学、文物管理与保护等领域均有很大贡献。
俞伟超先生在北大和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曾先后主持过北京昌平雪山、山东临淄、湖北黄陂盘龙城、江陵纪南城、山西垣曲商城、三峡水库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水下考古、航空遥感考古实验研究室。 [1] 
俞伟超长期研究考古学、先秦两汉史,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他发起和主持了“中国通史陈列”的第三次修改,他还主持三峡库区工程文物保护规划的制订,指导并负责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工作,他最近重点研究古代巴人的DNA比较,二里头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的DNA比较,编撰秦汉考古学。 
个人履历
俞伟超先生于1933年1月4日出生上海,祖籍江苏省江阴市。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1987-1998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1950年9至1954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习,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考古专业毕业生。
1954年9月至1957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先后参加了黄河三门峡古栈道的勘查和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群的发掘。
1957年2月至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师从苏秉琦先生读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
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
1961年2月至1985年4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教研室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先后讲授了战国秦汉考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古代文献目录学等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为了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他长期从事野外考古工作,先后主持了北京昌平雪山遗址、山东临淄齐古城遗址、湖北黄坡盘龙城遗址、湖北江陵楚都纪南城遗址、陕西岐山和扶风周原遗址、青海大通上孙家汉晋墓葬群、湖北当阳季家湖遗址、青海循化苏志卡约文化墓群、湖北沙市周梁玉桥、河南班村等遗址的调查和发掘;领导了三峡库区及迁建区的文物普查、规划与发掘抢救工作;指导了南海水下考古、福建海域考古以及内蒙古、山东等区域的航空考古工作;推动了古代DNA研究的进展。
1985年5月以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历任副馆长、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此期间,他主持修改了自1959年以后长期未变的中国通史陈列,吸收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充实了大量新的展品,增强了陈列内容的科学新和学术性;为了提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学术影响和国际地位,他努力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友好交往,与国外博物馆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作为一位远见卓识的考古学家,为了将中国的考古学推向世界,他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队伍,填补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空白。
个人作品
俞伟超的论著丰富,代表作是:《三门峡漕运遗迹》(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文物出版社1988年出版)、《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他还主编了大型图录《华夏之路》、《中国通史陈列》。
专著有《考古学是什么》、《古史的考古学探索》、《考古学伊甸园》、《考古类型学的理论和实践》等。

蒙古通 
《蒙古通》是2007年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雨桥。
书    名 蒙古通 作    者郭雨桥 ISBN 9787538015362 类    别图书 > 旅游 > 国外游 页    数 339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8-01 装    帧 平装
内容简介
《蒙古通》一书,是作者用通俗流畅的笔触,系统展示蒙古族生活习俗的文化读物。内容包括族源、诞辰、婚礼、葬礼、节日、信仰、居住、饮食、服饰、畜牧、狩猎、交通等十二个方面。涵盖了我国内蒙古、新疆以及蒙古国大部分蒙古地区,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备的蒙古风俗实录。材料点面结合、详略有致、翔实可靠,具有科学和学术的品格;注重文字生动和布局章法,穿插了不少趣话、歌谣和祝赞词,具有审美和文学的品格;关照古人和今人对民俗事象的看法,融进了不少独到的个人见解和分析,具有思辨的品格。作品融文学性、资料性、趣味性为一体,是一部了解蒙古族民间文化的百科,对于普查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是东胡的一支。公元七世纪,“蒙兀室韦”一词,开始见之于《唐书》。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额尔古纳河一带,就是蒙古人的发祥地。那里有一个小镇,现在还称之为室韦。到公元九世纪,陆续迁到现在蒙古国的三河流域(斡难河――鄂嫩河、土拉河――图勒河、克鲁伦河)。三河之源的不儿罕山,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故乡。关于蒙古族的来源,现在学者们有三种意见,一种是匈奴说,一种是东胡说,一种是鲜卑说,因为鲜卑就是东胡的一支,所以也可以看作是两种意见。蒙古国的学者大多持第一种意见,我国的学者大多持第二种意见。至于蒙古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也有三四种说法。在介绍这些说法之前,我想把汉语音译蒙古地名、人名的不足之处说一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人往往听不清蒙古人的全部发音。比如蒙古,实际上蒙古人的说法一直是“蒙古勒”,汉人却一直写作“蒙古”。还有“蒙兀”的叫法,实际上也是蒙古的意思。这是由于古文书写中常常省去左面的两点,或者由于方音把GU 说成HU造成的。至于对蒙古一词的含义解释,比较普遍的有:
一,蒙古就是蒙和嘎勒(монх гал)的意思,就是蒙古人最尊重的“长生天”(монх)与“火”(гал)的合写。
二, 蒙古就是蒙高勒(мон гол)的意思,就是正中心或者骨干。
三,蒙古是“我们北方人”的意思。
从成吉思汗上溯二十二代,就是有文字记载的老祖宗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苍狼与白鹿。其实苍狼不是狼,白鹿也不是鹿。对于蒙古族来说,叫这样的名字自然不过,就像现在汉族人把自己的孩子称作老虎、黄牛一样,只不过可能带有一些图腾崇拜的色彩罢了。汉族从自己的民族心理出发,称呼苍狼白鹿,往往带着一种好奇、惧怕和神秘的心理。
成吉思汗诞生以前,蒙古高原有许多使用蒙古语的部落。他们各自为王,互不统属。又很长时间处于金国的统治之下。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女真也是游牧民族。到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汗时代,才有合不勒汗统率合木黑蒙古(全体蒙古)的说法。成吉思汗年轻时代,还受过金国“招讨司”之封,他还利用这个职位干过不少事情。那时候主要的活动舞台,就是现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和蒙古国肯特省、东方省的一些地方。成吉思汗的力量是在后来的战争中逐步壮大的,地盘也是在战争中开拓的。
1227年,成吉思汗偕同也遂夫人起驾,远征西夏。他站在哈尔古纳穆纳山(现在大青山一代)嘴,遥望鄂尔多斯高原,不慎把手中马鞭失落。随从要给他捡拾起来,却被他拒绝。乃降旨曰:盖此地也,太平江山久居之地,衰落王朝复兴之帮。花角金鹿栖息之所,白发吾翁享乐之乡。
他这次出征不太顺利,路过阿儿不合围猎,不妨一群野马斜冲而来,把他的红沙马吓惊。圣主坠马受伤,住在一个名叫搠斡儿合惕的地方养伤。阿儿不合(арваг),这个地方如今叫阿儿不斯(арвас),和阿儿不合只有一字之差。搠斡儿合惕(сохор хад),意为盲石,就是现在的阿尔寨石窟。因为这个地方七孔八窍,像盲人的许多瞎眼(搠斡儿),所以汉人才叫它百眼窑 。直到解放初期,这个地方还有野驴。所以这种传说,可能有些道理。阿尔寨石窟有四个朝代的壁画,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
成吉思汗这次没有把西夏攻下来,自己却病死在六盘山。灵车拉着他的金体,准备落叶归根,归葬故土。路过鄂尔多斯,灵车陷进泥淖,八十一头牛都拉不出来。部下想到他生前说过的话和吟过的诗,就把他的衣冠留下几件,又祈祷老半天,灵车才重新启动。鄂尔多斯人把他的衣冠供奉起来,变成了八白室,这就是现在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死后,幼子拖雷监国。二年后他遵从成吉思汗的遗愿,召集忽里台(会议хуралтай),推举窝阔台(成吉思汗三子)继位。窝阔台死后,其子贵由汗即位。贵由死后,皇位转到托雷长子蒙哥汗手里。从此有元一带,皇帝宝座一直控制在拖雷后代手里。
忽必烈是蒙哥汗的弟弟,拖雷的次子,他还有个三弟叫旭烈兀,四弟叫阿里不哥。他们兄弟四人的母亲,就是王汗的侄女莎儿合黑塔泥,也叫额锡哈敦。忽必烈年轻时就有雄才大略,“思大有为于天下”。他建立“漠北藩府”,广召汉地贤才。蒙哥汗即位后,让他“总领漠南汉地军民事”,他在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整顿秩序,试行汉法,取得成效。后来治理关中,政绩斐然。为他今后安邦治国,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蒙哥汗进攻南宋时,他提出了迂回云南、后路包抄的战略,得到蒙哥汗的采纳。于是蒙哥汗让幼弟阿里不哥留守首都哈拉和林(在今蒙古国),自己亲自统帅西路军进入四川。忽必烈率领东路军长驱鄂州(今武昌市)。可是正当他来到江北,打算渡江作战的时候,忽然传来一个噩耗:他的大哥蒙哥汗在进攻合州(今合川县)时,不幸中流失而身亡。他的幼弟阿里不哥正在调兵遣将,准备篡夺汗位。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经过和心腹策划,将军队交付手下,自己轻装简从,赶回燕京(今北京)。早在三年以前,他就命令刘秉忠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建立一座宫城,定名开平府。也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蓄谋已久,反正开平府成了他继承皇位的地方。“开平开汗业,问此地,是耶非?”他在宗王和部分汉臣的拥戴之下,强先一步,继承了汗位。阿里不哥听说以后,也在哈拉和林宣布称汗。然后兵分两路,进攻忽必烈。兄弟俩经过四年的角逐,阿里不哥战败投降。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上“大哉乾元”之意,宣布建“大元”国号,这就是元朝的来历。建元以后,忽必烈命令大将伯颜为统帅,进攻江南。当时南宋小儿民谣说“百雁过,江难破”,世人不知其意,以为雁过的时候可能出事。事后大梦方醒,才知道百雁就是伯颜。伯颜本是巴林人,既是元世祖的开国元勋,又是元成宗上台的有力靠山。文韬武略兼备,影响所及两帝。他自赋汉诗写道:“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过去人们写蒙古历史,动不动就说汗王屠城,其实文明交战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忽必烈活了八十岁,死于大都(今北京)。纵观中国历史,最大的疆域就在元朝时期。而元朝的疆域,恰恰是一个少数民族的伟人开辟的。
元朝从忽必烈算起,凡经十一帝。最后一个皇帝叫妥欢帖木尔――元顺帝。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开国皇帝与末代皇帝故事多,中间的人们连名字也记不住。元顺帝是个怪才,精于制造器具和诗文。可惜生不逢时,赶上元朝衰败时节。他也识得时务,1368年朱元璋攻入大都(今内蒙古正蓝旗),遣使送信招降的时候,他还浪漫气质地写了一首诗作为答复:“信知海内归明主,且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叮咛说,春风先到凤凰台。”自己来到应昌城(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大造巨型龙舟,泛舟达里湖,教习他的《十六天魔舞》去了。这种超脱与潇洒,并不能阻止武器的批判。明军很快攻入应昌城,元顺帝长子爱猷识里达腊偕同数十骑,逃往漠北哈拉和林,于1731年继承汗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北元。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南北朝开始了,最后与明朝同为大清王朝所灭。这是后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