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9 九品
仅1件
作者黄新原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7
面对玉石杂糅的古董市场,
该如何“安全”进入?如何赏玩?
古董投资的禁忌是什么?规矩有哪些?
怎样避免买瞎了、卖亏了?
开价和砍价的窍门在哪里?
王世襄何以不愿当“玩家”?
不起眼的藏友如何成为大佬?
赝品、残器也有价值?
……
一本《古董圈》,将从行市、生意、规矩、圈子、物件、糗事、笑谈、盘道八个方面,说说古董圈的那些事儿。
黄新原,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热衷于古董收藏。
主要著作:《透视生活的艺术》(航空工业出版社)、《寻找幸运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名将的智慧和作风》(国防工业出版社)、《真情如歌》(中国青年出版社)、《五十年代生人成长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文物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收藏》《珠宝》等报刊发表有关收藏的文章数十篇。
序
行 市
京城古董市场的“层次”
漫忆北京的古董市场
潘家园的变迁
说说“倒闭潮”
古董市场面临货源危机
有行无市和有市无行
拍卖,已失去信任
古玩与文玩
台北古董市场掠影
让人留恋的地方
赝品的名声
日本的古董市场
也说“捡漏儿”
洋古董来袭
日本网购趣事
老窑的尴尬
国际化的烦恼
日本的古董广告
生 意
投资三戒
永远强势的是下家
砍价有窍门
必备的学问——“要谎”
好玩又吓人的“撮堆儿”
精明的选择:顶着买
警惕开价
另一种销售方式
抢货——很纠结的事
生意上的机灵劲儿
什么叫“活拿”
双赢的好办法:寄卖
缠人的怪圈
不该付的“表情钱”
收藏和赚钱,一对“双棒”
变现的困境
说网购古董
日本古董商的厚道
古董店对话
规 矩
千万不能“呛行”
“打架”,但不伤和气
三件事
“串货”的规矩
一对花架的故事
小盒风波
鉴定的“讲究”
琉璃厂卖书记
潜规则:借钱不借道
圈 子
京城古董商的“成份”
别把自个儿当专家
要有一帮熟朋友
圈子里的“风尘气”
“人间百态”
农民商人小佟
行话一品
良子的成长
最个色的人
京城一帮“吃纸的”
“做局”,经常发生的事
合伙生意
就不卖给你
物 件
瓷器为什么大都成对儿
附件之美
柴木器具清洗一戒
动手的后果
老工业品的魅力
两张饭票的信息
留神“改活”
鲁班手上的“金裹银”
绕着墨盒出的故事
什么叫“原来当儿”
梳妆匣小考
闲话“铁将军”
日本木器是与非
杂说熨斗
假货的价值
一本新中国“职官录”
75年前的《毛选》
修瓷器的悲观
古董钟咏叹调
几张老照片的故事
紫檀手串的祸害
对待瓷器
要有一个参照物
糗 事
几件懊悔的事
“五牛图”的悲剧
和洋妞儿抢东西
写字台买瞎了
笔筒,卖亏了
花盆凑对儿的懊恼
王世襄:采访之外
一首打油诗
这种事叫“拴驴”
“世古之宝”
老头儿的惨剧
真正的傻蛋是我
送礼
“做旧”是经常的
日本购物琐记
“雅贿”
一把马刀的感慨
笑 谈
哭笑不得的“气儿”
新词:“不新”
“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杂”的好处
宁吃鲜桃一口
市场要常逛
切忌“效颦”
一条必走的路
别太自恋
发昏三部曲
谁都走过麦城
无聊的话题
“悲哀”
小节里的风险
说不清是谁更精
穷人:残器也好玩
仓储的困境
盘 道
收藏的境界
喜欢和需要
“清雅”与“精严”
赏玩三要素
古董摆置的情调
充分条件:要有个老师
老古董商一席谈
古董也有“气质”
鉴定的“虚无主义”
安定是金
鉴赏,得承认有直觉
得了强迫症
感性与理性
藏之道——以藏养藏
专家的“法眼”有边
红墙金瓦倍关情——访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朱家溍
立言堆锦?学者襟怀——访文物专家王世襄
聚散苦匆匆
收藏的起点
先天不足的收藏
警察女孩,冰雪聪明
电视节目的偏颇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