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空心化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越空心化

99.99 九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重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057 777+++

上书时间2024-06-20

小方壶斋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重庆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0314037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4页
  • 字数 126千字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空心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扭转。本书名为《超越空心化》,既是对中国农村发展新迹象的揭示,也是对中国农村发展未来的期待。本书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研究小农户为何被“去能”以及如何“赋能”,关注内发型发展及县域城乡流动;二是聚焦“同乡同业”现象,剖析经济活动与乡土社会网络如何互嵌以及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三是阐述乡村空心化、阶层分化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本土化策略以及乡村社会的生机。作者通过对“隙地”“狭地”“边地”的调查,在具体的区域中寻找中国农村,探寻基于激发乡村内生力量、与城镇化并行的乡村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吴重庆,中山大学哲学系、华南农村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开放时代》特约主编,民政部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编辑委员会委员。著有《儒道互补:中国人的心灵建构》(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华南古村落: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孙村的路: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法律出版社,2014)、The Path to Sun Village(Brill,2017)等。
【目录】
第一章 小农与扶贫

重提小农

小农经济能否继续作为谋生方式

小农与贫困人群的交集

作为扶贫手段的普惠小农政策

第二章 内发型发展与开发扶贫

作为反思视角的内发型发展

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双重脆弱下的开发扶贫

贫困人群是如何被“去能”的

贫困人群的主体性及其再组织化

第三章 小农户发展:“去能”与“赋能”

问题的提出

有关经济学说回顾和“去能—赋能”研究视角的提出

小农户是如何被“去能”的

该如何对小农户赋能

结语

第四章 常态化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

理解仍将长期存在的“小农户”

立基于小农户的常态化扶贫

帮扶小农户中的弱势者

帮扶弱势小农户的长效机制

第五章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来自“界外”的案例

边缘地带的社会网络

从边缘到中心:“打金”业相关生产要素的在地集结

制胜端在“同乡同业”

乡土社会资源与“同乡同业”经济的相互激活

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

第六章 “同乡同业”:“社会经济”或“低端全国化”

“同乡同业”概念的提出

作为“社会经济”的“同乡同业”

“经济”是如何嵌入“社会”的

是“社会经济”还是“低端全国化”

余论

第七章 超越空心化——内发型发展视角下的县域城乡流动

县域内的城乡流动现象引人关注

农民工返县就业

县域内非农就业与在家农业就业的结合

县域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内发型发展及适当的区域范围

结论

第八章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危机与生机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无中心场域”

不在村“乡贤”治村

农村空心化、阶层分化及“项目制”背景下的

公共产品供给

乡村自治及其对本土社会资源的利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