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

99.99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海根 编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10

版次2

装帧精装

货号777+++

上书时间2024-05-22

小方壶斋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施海根 编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10
  • 版次 2
  • ISBN 9787805117553
  • 定价 53.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142页
【内容简介】
《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那千姿百态、清晰逼真的百余幅图片,仿佛和样盘中的名茶一模一样,犹如件件艺术珍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批用高超的摄影技术摄制而成的精彩画面,使该书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又具有宝贵的欣赏与收藏价值。这是全书的特点之一。
该书的第二个特点是,首次对全国绿茶类名茶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感官审评了159只名茶的外形与内质,逐一评分并写了评语;同时,根据国家茶叶理化检测方法标准,测定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理化成分。此外,还对不同产地、种类、形状的名茶进行了比较审评,对不同冲泡时间、次数、方法的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并将数千个原始数据作了数理统计。然后,对每只名茶的产地、生态环境、采摘标准、加工工艺流程、品质特点和理化成分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从而使读者对每只中国名茶的概貌一目了然。这些珍贵的研究结果,是深刻认识名茶品质特点的重要依据,也是制订中国名茶标准的科学基础。
该书的另一个特别是,对推广名茶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者在总结中国名茶传统加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实践,着重对不同类型名茶外形加工手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使一些基本掌握了某种名茶加工技术的人员,运用书中手法,就可加工出具有不同外形特色的名茶。
【目录】
题词
序言
一中国名茶的历史
二中国名茶的概念、分类及命名
(一)名茶的概念
(二)名茶的分类
(三)名茶的命名
1我国现有名茶茶名浅析
2名茶茶名中常用的十个字
3名茶命名的原则
4茶名设计的步骤

三适制名绿茶的茶树品种
(一)名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
(二)中国部分适制绿茶的优良茶树品种简介
1国家级良种
2省级良种

四名茶色香味形成的生化物质基础
(一)色泽
(二)香气
(三)滋味

五中国名绿茶手工加工工艺技术
(一)采摘
(二)摊放
(三)杀青
(四)揉捻
(五)摊凉
(六)理条
(七)整形
1扁形名茶整形手法
2针形名茶整形手法
3螺形名茶整形手法
4珠形名茶整形手法
5片形名茶整形手法
(八)提毫
(九)煇锅
(十)干燥
1炒干
2烘干

六名优绿茶机械及加工技术
(一)机制名茶加工工艺
(二)名优绿茶加工机械
1杀青机
2揉捻机
3干燥机
4理条机
5电炒锅

七名茶加工专用油
(一)传统制茶油
1乌桕油
2菜籽油
(二)制茶用油的开发应用

八名茶的包装与保鲜
(一)名茶的特性
1吸湿性
2吸附性
3氧化性
(二)造成名茶质变的主要因素
1水分
2温度
3光线
4氧气
(三)常见名茶的包装材料及其特征
1聚乙烯
2低密度聚乙烯
3中密度聚乙烯
4高密度聚乙烯
5聚丙烯
6聚酯
7蒸着铝薄膜
8玻璃纸
(四)名茶包装材料的选择
(五)名茶的包装
1大包装
2小包装
(六)名茶的保鲜技术
1除氧剂
2抽气充氮
3真空包装
4吸湿法
5低温冷藏法

九名茶的感官审评与品饮
(一)名茶的感官审评
1名茶审评条件
2名苛感官审评项目
3名茶品质因子的权数
4名茶审评技术
5感官审评结果及分析
(二)名茶的品饮

十名茶的理化成分分析
(一)名茶测定采用标准
(二)名茶测定结果及分析

十一中国名茶市场与销售
(一)中国部分茶类的历史名茶在国际茶叶市场
1黑茶
2白茶
3青茶
4绿茶
(二)名茶作价原则及其应用
1名茶作价的依据
2名茶作价原则
(三)中国名茶市场的特点
(四)名茶走向市场必须遵循的原则

十二中国名茶图谱
(一)西湖龙井
(二)贡字龙井
(三)银眉
(四)雀舌
(五)径山茶
(六)四明十二雷
(七)四明龙尖
(八)天目青顶
(九)天目雪蕊
(十)千岛玉叶
(十一)婺州举岩
(十二)双龙银针
(十三)天尊贡芽
(十四)天堂莲蕊
(十五)五云曲毫
(十六)龙山银尖
(十七)古山云毫
(十八)开化龙顶
……
附录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