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15 4.7折 32 九品

仅1件

湖南常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伊原泽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8/6内

上书时间2022-07-29

武陵书香斋图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见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伊原泽周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3-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28621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7页
  • 字数 427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所讨论的,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日关系史,分为四编,题为近代外交成立时期、甲午·戊戌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了中日关系中“有时完全处于针锋相对的局面”的所有时期。书中的23篇论文,都是在1990年以后写作的,大都曾经在北京和台北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此次结集出版,可以看出作者最近十年来在近代中日关系史方面的思考。作者站在非常客观的立场,尽量搜讨与论题相关的日本和中国的史料,平实叙述,揭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仅在学术上很有意义,而且在我们今天有时候不得不回顾、观察那一段历史的时候,能够提供我们很好的思想资料和思考的前提、背景。
【目录】


序论

第一编 近代外交成立时期

  一 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之笔话

  二 论黎庶昌的对日外交——以琉球·朝鲜问题为中心

  三 书生外交官——黎庶昌的文化业绩

  四 《日本国志》编写的探讨——以黄遵宪初次东渡为中心

  五 由《师友论学笺》探讨黄遵宪的民权与儒学思想

第二编 甲午·戊戌时期

  六 关于甲午战争的赔偿金问题

  七 由近卫日记看康有为的滞日问题

  八 论梁启超与伊藤侯——以戊戌政变为中心

  九 张之洞与《清议报》之存废问题

  十 梁启超的自然观与变革思想

  十一 务农会在戊戌变法运动史上的地位

第三编 辛亥革命时期 

  十二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论与宫崎民藏的土地均享思想

  十三 论孙中山的泛亚主义

  十四 论黄光在辛亥革命史上的地位——以青少年的生活及教育环境为中心

  十五 留日期中的汪精卫及其革命思想

  十六 论孙中山与后藤新平——以越飞会谈为中心

  十七 论“币原外交”在近代中日关系上的地位

  十八 第作霖“讨赤”与田中内阁

第四编 抗日战争时期

  十九 “大东亚共荣圈”论的成立及其构想

  二十 中日战争初期的和谈——德使陶德曼的调停与国民政府的对策

  二十一 汪精卫与近卫首相——河内的滞留与苦恼

  二十二 抗战期中日军的对华烟毒政策

  二十三 检讨缪斌的和平工作

后记

人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见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