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1

4.5 1.3折 35 八五品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永流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R1-4

上书时间2024-05-24

传媒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永流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4
  • 版次 3
  • ISBN 9787301255605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2页
  • 丛书 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全面构架了法律方法论的学科体系,介绍了价值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别阐述了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方法的内容、意义和哲学基础。本教材参照国外教材的写作体例,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案例,十分具有可读性。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2008年初版以来,受到业内较高评价,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并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三版根据最近几年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并增加、替换一些新的案例。
【作者简介】
  郑永流,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法学野渡》等多部著作,译著有《为权利而斗争》等。
【目录】
导言 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1何谓法律人
2法律人为定分止争而生
3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4法律方法与法治
5本书体系体例与使用建议
第一章认识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的发生
11事实与规范不对称
12事实与规范不对称的原因
2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21法律方法是法律应用中的方法
22法律方法的体系
3法律方法的功能
31方法改变前提,前提改变结论,结论改变行为
32功能发生的机理
4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
41 宪法的特点及方法
4  2 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方法之比较
5法律方法是法定的吗
51中国合同法的解释条款 
52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民法典的解释条款 
6法律方法论 
61法律方法的性质 
62法律方法的范围 
7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71称谓
72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关系 
73统合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74法律方法论与法学
8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81思维
82法律思维
83法律思维的要义
第二章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1判断力对法律人的意义
2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21处理事实
22提出案件问题
3寻找规范
31法源
32法源的顺序
4分析事实构成
41规范
42法律规则及结构
43法律原则及类型
44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比较及关系
5建构大前提 
6涵摄
61含义
62涵摄的过程
7作出结论
第三章法律判断形成的基础方法
1何谓基础方法
11推论与亚推论
12推论——引出必然性结论
13亚推论——引出或然性结论
14“实质推理”非推理而是权衡
2演绎
21演绎的过程:从一般到特殊
22演绎结论的确定性
23演绎发生的时间
24演绎的类型
3归纳
31归纳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
32归纳的功用:一般规则的获取
33归纳的局限性:归纳不完全
4设证
41设证的过程:从特殊经由一般到特殊
42设证的功用:确定思考方向
43假设原因
5小结
51演绎为推论,归纳和设证是亚推论
52演绎、归纳和设证的风险度
6类比
61类比不是推论而是彼此比较
62类比的造法性
63类比与比喻、归纳
64类比与归纳、设证、演绎协同作用
7论证
71论证的含义与法律论证的目的
72法律论证的对象
73法律论证的类型
74论证与其他方法
8诠释
81诠释非方法
82诠释与解释
83诠释与论证、推论
第四章建构小前提的方法
1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
2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21“评价”
22“求真”
23建构小前提的方法的类型
3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
31前理解
32诠释循环与等置
33对生活事实进行法律评价
4求物质性之真的方法
41查明
42证明
43推定
5求言辞之真的方法
51认定言辞证据的工作方法
52认定言辞证据的逻辑方法
第五章理解法律行为的方法
1法律行为的双重性质
2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21法理学上的含义
22民法上的含义
23行政法上的含义
3民法中法律行为的理解方法
31意思表示的理解方法的标准
32意思表示的理解对象
33民事行为和商事行为的意思认定
34意思表示的理解方法
4对合同的理解的特别问题
41法律解释与合同理解
42格式条款和格式合同的理解
43合同漏洞的填补
44遗嘱的理解
5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
51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立场与方法
52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举例
53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举例
第六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1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解释
11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文本
12法律解释的目的——确定立法者的原意
13确定立法者原意的方法——法律解释及体系构成
2字义解释
21平义解释
22扩张解释
23限制解释
3体系解释
31体系解释的根据
32体系解释的效力等级标准
4历史解释
41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
42历史解释使用的资料
5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
51法院的意见
52立法解释与立法、司法解释之间的位阶关系
6客观目的探究
61客观目的探究的发生条件
62何谓客观目的
63客观目的探究的结果
7法律修正及方法
71明显的内容错误
72条文编排疏忽
8正当违背法律
第七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二)——无法律规定的情形
1何谓法律漏洞
11含义
12为何有法律漏洞
2法律漏洞的类型
21原初漏洞与继发漏洞
22私法漏洞与公法漏洞
3有类似的规范参照——类比
31制定法的类比
32法的类比
33轻重相举
34扩张解释与类比
4无类似的规范参照——法律补充
41习惯法补充
42法官法补充
43法理、学说补充
44政策补充
5事项列举穷尽——反向推论
51反向推论的原理
52法律对反向推论的规定
53反向推论的结果不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54反向推论的结果不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55反向推论适用的条件
6填补法律漏洞方法的选择和总结
第八章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式
1法律原则
11法律原则的特征
12法律原则之功用
2原则的类型
21制定法外原则
22制定法内原则
3原则与规则比较及关系
4原则的适用
41适用条件
42制定法外原则的适用
43制定法内原则的适用
5原则之间的冲突及解决
51原则冲突及冲突类型
52冲突的解决方法
6一般条款
61含义
62区别
63一般条款的适用
7不确定概念
71不确定概念实例
72不确定概念的分类
73不确定概念与法律漏洞
74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式
第九章作出法律结论的方法
1演绎前的等置
2法律结论由演绎得出
21在载人汽车中盗窃案
22泸州遗产继承案
3法律方法体系大观
4判决只是一种意见
5案例分析示例
附录
第一部分索引
一、 术语索引
二、 图表索引
三、 重要案例及所涉主题索引
第二部分法律解释的文件
一、 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
二、 关于法律概念的法律解释(选)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材料
一、 教学大纲
二、 课堂讨论案例
三、 课堂讲授PPT
第一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