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71】1864年木刻版画《昔日北京最大的教堂:蚕池口教堂(北堂前身),拱门与花园》(Porte et parc du Peh-Tang)-- 蚕池口教堂(北京西什库教堂前身),俗称北堂,1703年开堂,是北京最古老的教堂;图中是位于蚕池口的北堂原址,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搬迁至西什库大街33号重建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6.5*13.5厘米
¥
75
九品
仅1件
绘制者 Thérond
年代 1864
类别 木版
印制方式 黑白
材质 纸本
尺寸 16.5 × 13.5 cm
上书时间 2025-01-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北京西什库教堂的前世今生--蚕池口教堂: 西什库教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由于两位天主教教士洪若、刘应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疾病,因而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代的一块地皮,得以建筑教堂,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库教堂的前身,名为救世堂。清朝中叶,民间反对天主教的势力与天主教会不断发生摩擦,清政府于道光 七年(公元1827年)查封了蚕池口天主教堂,并没收了全部教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教会归还了教堂的土地,同治三年(公元1868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由于蚕池口临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钟楼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不悦,经过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的交涉,教会同意将教堂迁往西什库,由清政府出资修建新的教堂建筑,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新式建筑正式落成。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6月15日傍晚,由端王载漪所率领的一队义和团开始进攻西什库教堂。6月17日起,清军也参加了进攻。但是教堂依旧顽强坚守。由于缺少粮食,经过半个月的围困后,教堂内的人员将作役用骡马和战马全部吃光,并且开始食用院内的树皮和野草。驻守部队的指挥官和副指挥官以及教堂的主教陆续战死。同年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组建了专门的解救队,才将轰动一时的西什库教堂事件告终结。(义和团围攻、教徒坚守、联军解围三段为庚子事件)庚子议和后由清政府赔偿出资重修了损毁严重的西什库教堂建筑,形成了如今的西什库教堂的建筑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