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G372】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高雄港(打狗港):雄镇北门与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Estremita nord di Ta-kao)-- 注: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历史上的古称,为高雄港前身;雍正年间,清政府设海防于此地,当时海关、外国领事馆均设置于此地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5*13厘米

35 九品

仅1件

天津河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绘制者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

年代1875

类别木版

印制方式黑白

材质纸本

尺寸13.5 × 13 cm

上书时间2025-01-02

  • 最新上架
【G1672】1912年书页插图《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bridge at the summer palace)---- 后附卡纸30*21厘米
【G1672】1912年书页插图《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bridge at the summer palace)---- 后附卡纸30*21厘米 ¥10.00
【G1673】1912年书页插图《北京颐和园玉带桥》(the jade girdge,summer palace)---- 后附卡纸30*21厘米
【G1673】1912年书页插图《北京颐和园玉带桥》(the jade girdge,summer palace)---- 后附卡纸30*21厘米 ¥10.00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叫卖的小贩:卖苇笛儿的》(REED HORN SELLER)-- 旧时北京早春街上可见身背竹篓的商贩,篓里面放着用苇叶卷成的小喇叭,人称苇笛儿。篓上盖着布巾,篓边插一把花花绿绿的小纸旗,用来粘在苇笛上。商贩一路行走,不时地将手中的苇笛儿放在空酒罐中吹出各种调儿来,以此招徕 --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叫卖的小贩:卖苇笛儿的》(REED HORN SELLER)-- 旧时北京早春街上可见身背竹篓的商贩,篓里面放着用苇叶卷成的小喇叭,人称苇笛儿。篓上盖着布巾,篓边插一把花花绿绿的小纸旗,用来粘在苇笛上。商贩一路行走,不时地将手中的苇笛儿放在空酒罐中吹出各种调儿来,以此招徕 --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00.00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叫卖的小贩:磨剪子磨刀的,中国北京》(KNIFE SHARPENER)--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叫卖的小贩:磨剪子磨刀的,中国北京》(KNIFE SHARPENER)--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00.00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叫卖的小贩:卖糖葫芦儿的》(CANDIED FRUIT PEDDLER)--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叫卖的小贩:卖糖葫芦儿的》(CANDIED FRUIT PEDDLER)--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00.00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走街串巷的小贩:粗瓷器挑儿》(SECOND CRADE CHINA PEDDLER)-- 走街串巷的瓷器挑子,一般分“粗瓷”和“细瓷”;粗瓷挑子换盆儿换碗儿,大抵上都是些粗制滥造的货色,市井人家讲实惠,常招呼他们,便宜就得 --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走街串巷的小贩:粗瓷器挑儿》(SECOND CRADE CHINA PEDDLER)-- 走街串巷的瓷器挑子,一般分“粗瓷”和“细瓷”;粗瓷挑子换盆儿换碗儿,大抵上都是些粗制滥造的货色,市井人家讲实惠,常招呼他们,便宜就得 --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00.00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卖黄历唱本儿的(旧时北京卖黄历唱本儿的小贩)》(ALMANAC PEDDLER)--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卖黄历唱本儿的(旧时北京卖黄历唱本儿的小贩)》(ALMANAC PEDDLER)--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00.00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卖盆儿的小贩》(EARTHERN VESSEL PEDDLER)--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卖盆儿的小贩》(EARTHERN VESSEL PEDDLER)--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00.00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卖砂锅的小贩》(CLAY UTENSIL PEDDLER)--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老北京叫卖图】1936年彩色石印版画《卖砂锅的小贩》(CLAY UTENSIL PEDDLER)-- 中英双文版,后附英文说明 --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拍摄者:
     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年6月14日-1921年9月29日),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苏格兰著名摄影家、地理学家、探险家。1857年至1858年在瓦特艺术学校(Watt Institution and School of Arts)的夜校就读。1861年,成为皇家苏格兰艺术学会( Royal Scottish Society of Arts)会员。1862年4月开始,他开始了他耗时十年的远东的行摄之旅,用影像记录了远东的人、风景和东方文化。其被西方摄影界尊为“纪实摄影”的鼻祖之一。

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
    凤山县旧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所重建。由于后来在埤头街(今高雄县凤山市)又盖了一座凤山县新城,因此相对于“新城”,左营旧城就被称为“旧城”。左营旧城在台湾的筑城历史中,除了荷兰人盖的几座红毛城外,台湾的第一座中式城池即为凤山县旧城,可谓台湾城池之祖。而凤山县旧城不但是台湾第一座土城,也是第一座石城;另外,第二次筑城时将一座孤立的山峰(龟山)圈围在城内,并在北门左右两侧设置泥塑门神,在清代台湾的县城中都是唯一的例子。环顾清代在台湾所筑之城池,除恒春古城外,当属凤山县旧城保存最为完整。
    左营因位于高雄平原要冲,深具战略优势,加上左营有龟山、蛇山的屏障,容易防守,因此明郑时代在此设左冲(左营),以与右冲镇(今右昌)相呼应,这也是现今地名“左营”的由来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被收为大清版图,同样看重左营的战略地位,将凤山县治设在兴隆庄(今左营旧城),并陆续设置文庙、县署等,使其渐具规模。但清初时为防变乱,台湾不允筑城,故一直未筑城墙。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为有朱一贵在台湾南部举事,首先攻破凤山,导致兴隆庄县署残破不堪。在惨痛的教训下,清廷才同意台湾可以筑城保护。因此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知县刘光泗就在兴隆庄以土埆建筑了台湾第一座土城,左倚龟山,右连蛇山,外港壕垫,设东西南北四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城墙外加筑刺竹三重,仍感不足,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在四座城门侧增建炮台各一座。

雄镇北门:
    雄镇北门最初建于明郑时期,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城墙,城墙为三合土及红砖砌成,门上有5个雉堞,有窥孔供瞭望戍守之用,是旗后的镇北门户,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另建有两尊炮台,在日本接收台湾的台湾民主国时期,对抵抗日本进驻打狗港有重要地位。位于高雄哨船头往西子湾中山大学的马路边小山丘上,是高雄市发祥地旗后的镇北门户,也是清代从旗后往凤山旧城的交通要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