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71】1875年木刻版画《台湾东部花东纵谷中的原住民(高山族):尚处“母系社会”的阿美族猎人新婚夫妇》(montagnards de formose)-- -- 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 --出自法国杂志《环游世界》, 后附卡纸30*21厘米
¥
50
九品
仅1件
绘制者 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
年代 1873
类别 木版
印制方式 黑白
材质 纸本
尺寸 13.5 × 13 cm
上书时间 2025-01-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拍摄者: 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年6月14日-1921年9月29日),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苏格兰著名摄影家、地理学家、探险家。1857年至1858年在瓦特艺术学校(Watt Institution and School of Arts)的夜校就读。1861年,成为皇家苏格兰艺术学会( Royal Scottish Society of Arts)会员。1862年4月开始,他开始了他耗时十年的远东的行摄之旅,用影像记录了远东的人、风景和东方文化。其被西方摄影界尊为“纪实摄影”的鼻祖之一。 凤山旧城(又称左营旧城): 凤山县旧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所重建。由于后来在埤头街(今高雄县凤山市)又盖了一座凤山县新城,因此相对于“新城”,左营旧城就被称为“旧城”。左营旧城在台湾的筑城历史中,除了荷兰人盖的几座红毛城外,台湾的第一座中式城池即为凤山县旧城,可谓台湾城池之祖。而凤山县旧城不但是台湾第一座土城,也是第一座石城;另外,第二次筑城时将一座孤立的山峰(龟山)圈围在城内,并在北门左右两侧设置泥塑门神,在清代台湾的县城中都是唯一的例子。环顾清代在台湾所筑之城池,除恒春古城外,当属凤山县旧城保存最为完整。 左营因位于高雄平原要冲,深具战略优势,加上左营有龟山、蛇山的屏障,容易防守,因此明郑时代在此设左冲(左营),以与右冲镇(今右昌)相呼应,这也是现今地名“左营”的由来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被收为大清版图,同样看重左营的战略地位,将凤山县治设在兴隆庄(今左营旧城),并陆续设置文庙、县署等,使其渐具规模。但清初时为防变乱,台湾不允筑城,故一直未筑城墙。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为有朱一贵在台湾南部举事,首先攻破凤山,导致兴隆庄县署残破不堪。在惨痛的教训下,清廷才同意台湾可以筑城保护。因此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知县刘光泗就在兴隆庄以土埆建筑了台湾第一座土城,左倚龟山,右连蛇山,外港壕垫,设东西南北四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城墙外加筑刺竹三重,仍感不足,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在四座城门侧增建炮台各一座。 雄镇北门: 雄镇北门最初建于明郑时期,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城墙,城墙为三合土及红砖砌成,门上有5个雉堞,有窥孔供瞭望戍守之用,是旗后的镇北门户,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另建有两尊炮台,在日本接收台湾的台湾民主国时期,对抵抗日本进驻打狗港有重要地位。位于高雄哨船头往西子湾中山大学的马路边小山丘上,是高雄市发祥地旗后的镇北门户,也是清代从旗后往凤山旧城的交通要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