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化学(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物理化学(第3版)

50 6.3折 79 八五品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金亮 编;徐悦华;王静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22

桃李旧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贾金亮 编;徐悦华;王静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5528903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600.000千字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第3版)》是教育*高等农林院校理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示范教材,由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师共同修订编写。

  《物理化学(第3版)》包括热力学第1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混合物和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表面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等共10章内容。

  《物理化学(第3版)》主要突出物理化学的基础性和交叉性两大特点,重点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力求叙述简明扼要,突出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章末列有阅读材料和拓展材料,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力求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每章配有思考题、习题以及一两个习题解答视频,书末附有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科研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1

第1章 热力学 定律  3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  3

1.1.1 系统和环境  3

1.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4

1.1.3 过程和途径  5

1.1.4 热和功  5

1.1.5 热力学能  5

1.2 热力学 定律  6

1.2.1 热力学 定律的表述  6

1.2.2 热力学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6

1.3 功与过程  7

1.3.1 功与途径  7

1.3.2 可逆过程  8

1.4 热与过程  9

1.4.1 等容热  9

1.4.2 等压热与焓  10

1.4.3 热容  10

1.5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  12

1.5.1 Joule实验  12

1.5.2 理想气体的热容  13

1.5.3 理想气体的 ΔU 和 ΔH 的计算  14

1.5.4 理想气体的 热可逆过程  14

1.6 热化学  15

1.6.1 反应进度  16

1.6.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7

1.6.3 热化学方程式  18

1.6.4 Hess定律  19

1.6.5 几种热效应  20

1.6.6 Kirchhoff定律  23

1

本章小结  25

阅读材料  26

拓展材料  26

思考题  27

习题  28

第2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0

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30

2.1.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30

2.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31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  32

2.2.1 Carnot循环与 Carnot定理  32

2.2.2 熵的概念  34

2.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6

2.2.4 熵增加原理和熵判据  37

2.3 熵变的计算  38

2.3.1 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的熵变  38

2.3.2 相变过程的熵变  42

2.3.3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的熵变  43

2.3.4 熵的统计意义  45

2.4 Helmholtz自由能与 Gibbs自由能  46

2.4.1 Helmholtz自由能及判据  46

2.4.2 Gibbs自由能及判据  47

2.4.3 热力学判据小结  48

2.5 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48

2.5.1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48

2.5.2 热力学基本方程  49

2.5.3 特征偏微商和

Maxwell关系式 49

2.6 ΔG 的计算  51

2.6.1 单纯p,V,T 变化过程中的 ΔG  51

2.6.2 相变过程中的

ΔG  53

2.6.3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

ΔG  55

2.7 Gibbs自由能变随温度及压力的变化  57

2.7.1 Gibbs自由能变与温度的关系  57

2.7.2 Gibbs自由能变与压力的关系  58

★2.8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59

2.8.1 熵产生和熵流  60

2.8.2 熵与生命  60

本章小结  61

2

拓展材料  62

思考题  62

习题  64

第3章 混合物和溶液  67

3.1 偏摩尔量  68

3.1.1 单组分系统与多组分系统的区别  68

3.1.2 偏摩尔量的定义  69

3.1.3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70

3.2 化学势  70

3.2.1 多组分均相系统热力学基本公式  70

3.2.2 化学势定义  71

3.2.3 化学势判据及其在相变化系统的应用  72

3.3 气体的化学势  72

3.3.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73

3.3.2 非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73

3.4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74

3.4.1 Raoult定律  74

3.4.2 Henry定律  75

3.5 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76

3.5.1 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其各组分的化学势  76

3.5.2 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78

3.5.3 非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80

3.6 稀溶液的依数性  81

3.6.1 蒸气压下降  81

3.6.2 凝固点降低  81

3.6.3 沸点升高  83

3.6.4 渗透压  84

3.7 分配定律及其应用  86

3.7.1 分配定律  86

3.7.2 分配定律的应用———萃取  86

本章小结  88

阅读材料  88

拓展材料  89

思考题  89

习题  90

第4章 相平衡  92

4.1 相律  93

4.1.1 基本概念  93

3

4.1.2 相律  95

4.2 单组分系统相图及其应用  97

4.2.1 Clapeyron方程 97 

4.2.2 水的相图 99 

4.2.3 超临界流体及其应用  100

4.3 二组分双液系统相图及其应用  102

4.3.1 理想的 互溶双液系统的相图  102

4.3.2 非理想的 互溶双液系统的相图 105 

★4.3.3 部分互溶双液系统的相图 107 

★4.3.4 不互溶双液系统的相图 108

4.4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及其应用  109

本章小结  110

阅读材料  111

拓展材料  112

思考题  112

习题  114

第5章 化学平衡  116

5.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17

5.2 化学反应等温式与平衡常数  118

5.2.1 平衡常数  118

5.2.2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120

5.2.3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写法的关系  125

5.3 平衡常数的测定和计算  126

5.3.1 平衡常数的测定  126

5.3.2 平衡常数的计算  126

5.4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128

5.5 生化反应的标准态和平衡常数  130

5.6 耦合反应  131

本章小结  132

拓展材料  133

思考题  133

习题  133

第6章 电解质溶液  136

6.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136

6.1.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136

6.1.2 Faraday电解定律 138

6.2 离子的电迁移  139

6.2.1 离子的淌度  139

4

6.2.2 离子的迁移数  139

6.2.3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140

6.3 电导及其应用  142

6.3.1 电导、电导率及摩尔电导率  142

6.3.2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144

6.3.3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摩尔电导率  145

6.3.4 电导测定的应用  147

6.4 离子的平均活度和活度因子  150

6.4.1 强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150

6.4.2 影响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因素  152

6.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154 

★6.5.1 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 154 

6.5.2 Debye-Hückel极限公式  155

6.5.3 Debye-Hückel-Onsager电导公式 156 

本章小结 158 

阅读材料  158

拓展材料  159

思考题  160

习题  160

第7章 电化学  162

7.1 可逆电池和电池符号  163

7.1.1 可逆电池  163

7.1.2 电池符号  164

7.1.3 可逆电极的类型  164

7.1.4 可逆电池电动势测定  166

7.2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167

7.2.1 由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求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167 

7.2.2 由标准电动势E

? 求标准平衡常数 K

? 169 

7.3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170

7.3.1 电池电动势产生的原理  170

7.3.2 Nernst方程式  172

7.3.3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175

7.4 浓差电池  176

7.5 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177

7.5.1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177

7.5.2 计算难溶盐的溶度积  178

7.5.3 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的测定  179

7.5.4 pH 的测定 180

5

7.5.5 电池电动势测定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  181

7.6 分解电压  182

7.6.1 基本概念  182

7.6.2 分解电压的测定  183

7.6.3 理论分解电压的计算  184

7.7 极化与超电势  184

7.7.1 极化  184

7.7.2 极化曲线  185

7.7.3 超电势的测定  186

7.7.4 氢超电势  186

7.7.5 Tafel公式  187

7.7.6 氢超电势的理论解释  187

7.8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188

7.8.1 析出电势与金属离子的分离  188

7.8.2 电解的应用  190

7.8.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腐  191

★7.9 生物电化学 192

7.9.1 生物膜模拟  193

7.9.2 电化学控释药物  193

7.9.3 在体电化学  193

7.9.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94

7.10 化学电源  195

7.10.1 概述  195

7.10.2 常见电池  197

本章小结  200

阅读材料  201

拓展材料  203

思考题  203

习题  204

第8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207

8.1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速率方程  208

8.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208

8.1.2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209

8.1.3 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210

8.1.4 反应速率常数  211

8.1.5 反应速率的测定  211

8.2 简单级数反应动力学方程  211

8.2.1 零级反应  212

6

8.2.2 一级反应  212

8.2.3 二级反应  214

8.2.4 三级反应  216

8.2.5 反应级数的测定法  217

8.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19

8.3.1 Arrhenius公式  220

8.3.2 基元反应的活化能  221

8.3.3 复合反应的活化能———表观活化能  222

8.4 典型的复合反应  223

8.4.1 对峙反应  223

8.4.2 平行反应  224

8.4.3 连串反应  225

8.4.4 链反应  226

8.5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  227

8.5.1 控速步骤法  227

8.5.2 平衡态近似法  228

8.5.3 稳态近似法  228

8.6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30

8.6.1 碰撞理论  230

8.6.2 过渡态理论  232

8.7 特殊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234

8.7.1 溶液中的反应  234

8.7.2 催化反应  236

8.7.3 光化学反应  240

★8.8 现代化学动力学研究技术 242

8.8.1 化学弛豫法  242

8.8.2 闪光光解法  243

8.8.3 交叉分子束技术  243

本章小结  244

阅读材料  245

拓展材料  246

思考题  246

习题  247

第9章 表面物理化学  250

9.1 表面 Gibbs自由能与表面张力  251

9.1.1 分散度和比表面  251

9.1.2 表面 Gibbs自由能  252

9.1.3 表面张力  253

7

9.2 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255

9.2.1 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  255

9.2.2 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  258

9.2.3 亚稳态  260

9.3 溶液表面的吸附  260

9.3.1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260

9.3.2 溶液的表面吸附———Gibbs吸附等温式  261

9.3.3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的定向排列  263

★9.4 表面膜 264

9.4.1 单分子表面膜———不溶性表面膜  264

9.4.2 表面压及其测定  265

9.4.3 表面膜的应用  266

9.5 液-固界面现象———润湿作用  267

9.5.1 润湿现象  267

9.5.2 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268

9.6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270

9.6.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270

9.6.2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性能参数  271

9.6.3 表面活性剂的一些重要作用及应用  274

9.7 乳状液  277

9.7.1 乳状液的类型及其别  277

9.7.2 乳状液的稳定性和乳化作用  277

9.7.3 乳状液的制备  279

9.7.4 乳状液的转型与破坏  280

9.7.5 乳状液的应用  281

9.7.6 微乳状液  281

9.8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282

9.8.1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作用  283

9.8.2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290

9.9 气-固表面的催化作用  293

本章小结  294

阅读材料  296

拓展材料  297

思考题  297

习题  298

0章 胶体化学  301

10.1 分散系统  302

10.2 溶胶  303

8

10.2.1 溶胶的基本特性  303

10.2.2 溶胶的制备  304

10.2.3 溶胶的净化  306

10.2.4 胶团的结构  307

10.3 溶胶的光学性质  308

10.3.1 Tyndall效应 308 

10.3.2 Rayleigh光散射公式 309 

10.3.3 超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310

10.4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11

10.4.1 Brown运动  311

10.4.2 扩散  312

10.4.3 沉降与沉降平衡  314

10.5 溶胶的电学性质  317

10.5.1 电动现象  317

10.5.2 双电层理论和电动电势ζ  319

10.6 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321

10.6.1 溶胶的稳定性  321

10.6.2 影响溶胶聚沉的因素  322

10.7 高分子溶液  324

10.7.1 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 324 

★10.7.2 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25 

★10.7.3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328

10.7.4 Donnan平衡  331

10.8 凝胶  334

10.8.1 凝胶的分类  334

10.8.2 凝胶的性质  335

★10.9 纳米粒子  336

10.9.1 纳米技术的发展  336

10.9.2 纳米材料的特性  337

10.9.3 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337

本章小结  338

阅读材料  339

拓展材料  340

思考题  340

习题  341

参考文献  344

附录  347

参考答案  36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