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前言
  • 文化前言
  • 文化前言
  • 文化前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前言

全新带塑封 正版 当天发货

10 1.8折 55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日报社理论部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7-3-2

上书时间2024-06-21

一品暮醒书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北京日报社理论部
  •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7730270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63页
【内容简介】
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窗户,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支撑。在经济社会建设突飞猛进的当下,中国文化建设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书收集了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理论成果,展现了当代中国通过在古今中外文化冲突、文化融合的大时代下,建设中国文化的努力与获得,展现出中国作为经济强国的文化维度,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目录】
人文?文化?文明
  中国古代伦理政治中的精粹思想
  孑L子的幽默大度
  儒学是学问,更是一种文明体系
  无法无盛世
  “现代新儒家”扭曲儒家思想
  了解中国和了解世界冲突吗
  钱穆历史书写中的学术精神
  宋代兴起的“城市文明”
  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教科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我党“传统文化观”的基本内涵
  传统哲学思维的一个盲区
  中华文明优选特色是什么
  亦史亦哲的“诸子散文”
  不同文明相遇、相融的一条纽带
  中华文化具有竞争力
  一个纠缠千年的文化心理公案
  自觉自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
  “虽不中,不远矣”
  “文明以止”:中华文明的一大精华
  “国学”与“国性”
  民族文化的扩散和内省
  历史的主体性不能丧失
  关于国学、儒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思考
  善待我们的母文化
  西方文明的悖论
  涵养正爱和亲的家风
  “人文森林工程”有特殊意义
  古代社会是道德天堂吗
  民国大学教育称得上“盛景”吗
  龚自珍“狂”得妙趣横生
  循吏政治的内核是爱惜民力
  清代官场上的家奴与长随
  “渠得贪名而我偿素愿”
  清末民初思想家陈焕章的洞见
  同道乎,对手乎
  任继愈笔下的人文大学者
  梁启超“话语强势”的局限性是难免的
  半公半私的“职务消费”尤难治
史料?史事?史识
  我们对商鞅还存在哪些误读?
  王安石眼中的官员不作为
  清代“奴才”称谓考
  贾谊的幽情陷于《吊屈原赋》中
  谁操纵了北洋政治
  管仲改革:重商主义带来脆弱的霸业
  “有似此陋规,即严行禁革”
  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永宣之治:内政外交多姿多彩
  透过荣禄看晚清朝局与新政
  明永乐朝空前活跃的对外交往
  “永贞革新”开启治理体系转变
  宋代官员日记中的公务旅行
  中国古代官制如何选贤任能
  消费催化一个王朝的盛衰
传统?现代?未来
  敢于用中国本土概念解释别人
  要有“烟火气”,不要有“火药味”
  对待传统文化需谨防一些倾向
  应理性地使用这两个概念
  “新乡贤”:看得见、记得住的价值引领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能陷入误区
  工匠精神:生于制度还是孕于文化
  严耕望与他的《治史三书》
  一个新社会主体正形象地走进公众视野
  鲁迅的一点“宝藏”
  史学离不开高远的想象力
  从原点上确立中国学术话语权
  “新大潮”推动“新文明”的觉醒
  自觉与平等:孔子释“仁”之精义
  更深层地考察中国古代人文景观
  多途径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古代科技中的思想智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