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的逻辑:探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 教育学的逻辑:探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 教育学的逻辑:探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 教育学的逻辑:探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学的逻辑:探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25 4.3折 58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项贤明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4-5

上书时间2024-05-18

佳琪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项贤明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94179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8页
【内容简介】
  《教育学的逻辑:探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是作者多年探索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学术成果之一。作者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知识特性、学科方法论等问题人手,解析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边界,以及教育学的三种理论形态、教育现象的科学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论证了教育学科学化的可能性及基本途径,阐述了教育学民族化和科学化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对教育学理论的解释力和批判力进行了有说服力的验证。在这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中,作者努力尝试为我们提供各种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提出了不少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理论解释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作者简介】
项贤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育学原理》首席专家、主编。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比较教育、教育政策。曾著有《泛教育论》《比较教育》等多部著作。
【目录】
目  录

序言
1 教育学作为科学之应该与可能……………………………………………………………(1)
1.1科学化之可能性的内在依据……………………………………………………………(1)
1.2艺术抑或科学? ………………………………………………………………………(3)
1.3科学化与价值问题 ……………………………………………………………………(5)
1.4赫尔巴特科学化努力的失误 …………………………………………………………(8)
1.5科学化的三大任务:概念、方法与逻辑  ………………………………………………(9)
2 教育现象的分类:科学化的基础工作…………………………………………………… (17)
2.1 分类的科学化意义……………………………………………………………………(17)
2.2 科学分类的基本思路…………………………………………………………………(19)
2.3 教育现象进化树:初步尝试…………………………………………………………(21)
3 实证方法与教育学的科学化………………………………………………………………(27)
3.1 我实证故我科学?……………………………………………………………………(27)
3.2 实证问题的层次与局限………………………………………………………………(29)
3.3 自在、自为与实证、行为主义 …………………………………………………………(32)
3.4 实证精神与科学化的关键……………………………………………………………(35)
4 学科边界与教育学的科学化………………………………………………………………(39)
4.1 边界模糊化与研究对象的迷失………………………………………………………(39)
4.2 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42)
4.3 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及其科学化………………………………………………………(45)
5 作为科目和学科的教育学及其科学化……………………………………………………(50)
5.1 教育学的三种理论形态……………………………………………………………(50)
5.2 三种理论形态的发展逻辑…………………………………………………………(55)
5.3 从学科化走向科学化………………………………………………………………(60)
6 教育学科学化过程中的概念和术语问题…………………………………………………(65)
6.1 基本概念和术语体系的核心作用……………………………………………………(65)
6.2 概念和术语体系的建构………………………………………………………………(68)
6.3 术语和概念体系的衍生层级…………………………………………………………(72)
7 教育学知识体系的逻辑同一性……………………………………………………………(76)
  7.1 知识及其学科属性……………………………………………………………………(76)
  7.2 教育学知识的学科特质问题…………………………………………………………(80)
  7.3 教育学的知识清理与学科同一性的重建……………………………………………(84)
8 教育学之解释力和批判力…………………………………………………………………(89)
8.1 社会科学的解释力和批判力…………………………………………………………(89)
8.2 作为一个例证的理论模型……………………………………………………………(92)
8.3 解释力和批判力的理论验证…………………………………………………………(96)
9 教育学的民族化和科学化…………………………………………………………………(102)
9.1 民族化之必要和必然…………………………………………………………………(102)
9.2 民族化的生长点………………………………………………………………………(104)
9.3 民族化的理论原则……………………………………………………………………(107)
9.4 民族化的哲学基础……………………………………………………………………(109)
9.5 民族化与科学化的关系………………………………………………………………(111)
10 教育学的哲学-科学基础…………………………………………………………………(114)
10.1 教育学中的科学真理与哲学箴言…………………………………………………(114)
10.2 认识和发展人的两大理论基石………………………………………………………(115)
10.3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科学与人文的辩证运动…………………………………………(117)
11 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与重建…………………………………………………………………(120)
11.1 忧患与新生……………………………………………………………………………(120)
11.2 在冲突与反思中成熟…………………………………………………………………(121)
11.3 从整体出发为重建而谋划……………………………………………………………(123)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