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

179.99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仰海峰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7-5

上书时间2024-05-22

承俊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仰海峰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3222117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1页
  • 字数 38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内容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本论>的哲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七章,内容包括: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的当代境遇、作为哲学概念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哲学反思等。
【作者简介】
  仰海峰,1969年生,安徽潜山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著有《西方马克思的逻辑》、《实践哲学与霸权——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言
上篇 《资本论》的哲学前提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
第一节 形而上学批判与哲学的历史实现
第二节 资本逻辑与社会批判
第三节 自由历史与人的解放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哲学与政治思想:马克思与黑格尔
第二节 历史性思想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度解释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
第一节 生产逻辑的引人及其哲学意义
第二节 生产逻辑的哲学分析
第三节 生产逻辑的局限与资本逻辑的凸显
第四节 资本逻辑对生产逻辑的统摄
第五节 简要的结语:超越资本逻辑
第四章 从主体、结构到资本逻辑的结构化
第一节 主体一客体历史辩证法的内在逻辑及其深层问题
第二节 人与结构:阿尔都塞的解释以及对阿尔都塞的批评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结构化的总体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的当代境遇
第一节 生产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再建构
第二节 生产与理性:解释范式的二重化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的现代批评
第四节 问题与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参照系
第六章 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之维
第一节 从理性批判到对理性的批判
第二节 批判理论的逻辑界划
第三节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思维特征

下篇 《资本论》的哲学问题
第七章 作为哲学概念的商品
第一节 为什么不是物而是商品成为马克思哲学的起点
第二节 商品:从质到量的转变
第三节 抽象劳动与商品世界的形式化
第八章 使用价值的哲学反思
第一节 使用价值的遗忘与理论无意识
第二节 作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使用价值
第三节 哲学视域中的使用价值
第四节 人的需要:一般设定及其反思
第九章 商品拜物教
第一节 商品一物的世界的形成
第二节 商品一物的世界的“幽灵”
第三节 商品拜物教:从无意识到形而上学
第四节 经验论、观念论与拜物教
第五节 资本逻辑与认知型
第十章 劳动力成为商品意味着什么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劳动:从经济学的范畴到哲学人类学的设定
第三节 劳动力与主体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肯定与否定
第十一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与《资本论》的逻辑对立
第一节 认知型:制约文本的深层结构
第二节 《大纲》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资本论》的哲学逻辑
第四节 简要的结语
第十二章 资本逻辑与时间规划
第一节 商品的普遍化:物化时间的社会存在基础
第二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物化时间的计量
第三节 工作日与物化时间的制度化
第四节 资本逻辑与自然时间
第五节 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与自由时间的解放意义
第十三章 资本逻辑与空间规划-
第一节 资本逻辑与劳动空间的重构
第二节 生活空间与城市空间;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
第三节 全球化与资本的空间布展
第四节 心理空间与意识空间的重新建构
第十四章 分工问题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分工理论:从古代思想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变迁
第二节 生产逻辑与分工理论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分工理论
第四节 关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分工理论的一个辨析
第十五章 机器、技术与资本逻辑的结构化
第一节 机器的哲学分析: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转变
第二节 资本逻辑视域下的机器
第三节 机器与工人的生存处境
第四节 自然力、科学与资本控制
第五节 简要的结语:机器与资本逻辑的结构化
第十六章 资本逻辑与主体问题
第一节 主体理论: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唯物主义
第二节 从类主体、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视野转换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主体问题的再思考
第四节 主体问题的理论指向:一个简要的结语
第十七章 市民社会的哲学批判
第一节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一哲学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第三节 物的依赖关系与市民社会的特征
第四节 超越市民社会:全面发展的个人与自由人联合体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