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20 2.4折 85 八品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生元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2

慕贤堂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书皮掉了,后粘!有笔迹勾画,嫌弃者慎购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生元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8
  • 版次 1
  • ISBN 9787117344319
  • 定价 8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作者本书著者吴生元教授乃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吴附子”)嫡子,早年就读于云南大学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前身)学习临床医学,1960年师从其父吴佩衡先生学习中医,并在云南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三年3年。本书强调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实践经验的结合,通过理论探幽、辨证发微、治法心要、临床实践心得、方药辨析、扶阳实践与学术传承探讨等6个部分,系统论述了著者对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的传承探索及其56年的临证经验、心得体会,也寄托了著者为中医事业奋斗终生的炽热情怀。
【作者简介】
吴生元,男,1937年3月生,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扶阳学派代表人物吴佩衡之子、学术继承人。
【目录】
第一章 理论探幽/1

第一节 阳气本论 /1

第二节 阳虚邪凑论 /4

第三节 寒湿致病论 /8

第四节 三阴寒化论 /11

第五节 气血荣通论 /14

第六节 脾胃枢纽论 /17

第七节 肝肾亏损论 /21

第二章 辨证发微/25

第一节 明辨阴阳 /25

第二节 辨标本虚实 /26

第三节 辨寒热真假 /28

第四节 注重体质 /30

第五节 重视舌脉 /33

第三章 治法心要/38

第一节 扶阳御邪 /38

第二节 扶阳存津 /41

第三节 温阳通络 /43

第四节 清上温下 /45

第五节 解表攻里 /46

第六节 温补脾肾 /50

第七节 顾护脾胃 /51

第四章 临床实践心得/57

第一节 外感病证 /57

一、 外感表证 /58

二、 外感发热 /62

三、 咳嗽 /66

四、 痢疾 /70

第二节 内伤杂病 /74

一、 心悸 /74

二、 胃痛 /77

三、 泄泻 /81

四、 呃逆 /85

五、 便秘 /88

六、 头痛 /90

七、 眩晕 /93

八、 淋证 /96

九、 水肿 /98

十、 尪痹 /101

十一、 骨痹 /105

十二、 大偻 /109

十三、 皮痹 /112

十四、 痛风 /115

十五、 项痹 /120

十六、 漏肩风 /122

十七、 腰痛 /124

十八、 骨痿 /127

十九、 背寒 /129

二十、 燥痹 /132

二十一、 痿证 /135

二十二、 狐惑病 /137

二十三、 内伤发热 /140

二十四、 月经不调三联证 /143

二十五、 不寐 /147

第五章 方药辨析/152

第一节 扶阳十大主药 /152

一、 扶阳首药选附子 /153

二、 调和营卫话桂枝 /155

三、 搜剔寒湿伍细辛 /156

四、 温阳化湿用干姜 /157

五、 温脾纳肾选肉桂 /159

六、 芳香化湿引砂仁 /160

七、 温中降逆公丁香 /160

八、 暖肝止痛吴茱萸 /161

九、 祛风解肌话葛根 /162

十、 散寒解表功麻黄 /163

第二节 扶阳常用辅药 /164

一、 降逆止呕君半夏 /164

二、 化湿醒脾参苍术 /165

三、 温肠止泻肉豆蔻 /166

四、 和解少阳伍柴胡 /166

五、 益气固表绵黄芪 /167

六、 温中理气用乌药 /167

七、 行气止痛理川芎 /168

八、 补肝益肾怀牛膝 /169

九、 益肾生精有杜仲 /170

十、 壮阳补火补骨脂 /171

十一、 滋补精血肉苁蓉 /172

十二、 补肾强筋巴戟天 /173

十三、 醒脾和胃石菖蒲 /174

第三节 常用药对 /175

一、 川芎配细辛之散寒止痛 /175

二、 黄芪配防己之除湿止痛 /175

三、 羌活配秦艽之祛风止痛 /176

四、 独活配怀牛膝之祛风除湿,益肾通痹 /176

五、 海桐皮配海风藤之祛风湿,通经络 /177

六、 附子配桂枝之温经散寒止痛 /177

七、 菖蒲配豆蔻之温中行气、化湿和胃 /177

八、 白芍配桂枝之调和营卫 /178

九、 公丁配肉桂之温中健胃 /178

十、 远志配麦冬之养阴敛汗 /178

十一、 淫羊藿配薏苡仁之补肾祛风利水 /179

十二、 蜂房配骨碎补清上焦虚火 /179

十三、 大、小蓟之凉血止血兼利尿 /179

十四、 仙茅配白茅根补肾气兼活血养血 /180

第四节 经方释义 /180

一、 桂枝汤 /181

二、 桂枝附子汤 /181

三、 麻黄汤 /182

四、 麻黄细辛附子汤 /183

五、 大黄附子汤 /183

六、 大建中汤 /184

七、 防己黄芪汤 /184

八、 四逆汤 /185

九、 小柴胡汤 /186

十、 竹叶石膏汤 /187

十一、 承气汤类方 /188

十二、 真武汤 /189

十三、 小青龙汤 /189

十四、 温经汤 /190

第六章 扶阳实践与学术传承探讨/192

第一节 扶阳学派兴起对中医振兴的推动 /192

第二节 论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 /193

第三节 扶阳学术传承探要 /196

第四节 扶阳实践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9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皮掉了,后粘!有笔迹勾画,嫌弃者慎购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