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得安全感
  • 习得安全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习得安全感

25.9 3.8折 69 全新

仅1件

上海奉贤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罗娜·M. 菲尔(Rhona M. Fea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60-9787115551214

上书时间2024-03-08

岁暮轩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罗娜·M. 菲尔(Rhona M. Fear)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5551214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7页
【内容简介】
依恋理论从创始以来,得到各界的广泛研究与应用。而在个人成长和心理治疗中,则格外显示出其蓬勃的生机与普遍的适应性。

本书作者将自己在心理实践工作中运用依恋理论的经验予以总结提炼,结合自体心理学及主体间性理论,提出了习得性安全感的概念,即那些童年期未能发展出安全型依恋的人,不论是经历了创伤事件,还是因为长期缺乏来自其主要照顾者稳定的关爱,在他们成年后,都有机会发展出习得性安全感,重建内心安全基地,摆脱不良关系模式。通过修正言语自我,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可以逐渐修正对自我的看法和态度,学会运用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擅于运用的各种弹性应对事件的方式。而情感对大脑的塑造,已经得到神经科学的验证。这也佐证了心理学实践中经过一些方法实现自我成长或者经过心理治疗的个体,其潜力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现象。

本书适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教师和家长阅读。
【作者简介】

罗娜.M. 菲尔(Rhona M.Fear)
文学学士,文学硕士,英国心理治疗委员会(UKCP)注册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英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协会(BACP)认证会员。自1994年以来,她一直在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的私人诊所执业,擅于长程心理治疗。1990年获得Relate顾问资格。为进一步深造,她于1994年至1996年在基尔大学攻读咨询研究硕士学位,于1998年开始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师培训,并于2004年取得分析师资格。这意味着她满足了每周五次治疗、接受多年临床督导、参加学术研讨会以及每周两次案例培训并最后提交合格论文等一系列要求。
菲尔一直对写作和学术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她从业早期,在获得第一个学位之后,她花了几年时间专门讲授政治学和社会学。她还在民主政府和压力集团(pressure-group)政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之前她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包括关于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内的整合辩论、关于咨询师对理论取向的选择与其潜在的个人哲学的元理论假设之间的关系。她还编写了教科书中的若干章节。
2015年,卡纳克传媒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俄狄浦斯情结:是解答还是解决》(The Oedipus Complex:Solutions or Resolutions)。

【目录】
引言 13

第 一部分 依恋理论是“习得性安全感”理论的基础 19

第 1章 依恋理论的起源 19

依恋理论:外部创伤乃重中之重 20

对约翰 鲍尔比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22

鲍尔比依恋理论的核心概念 27

异常依恋和正常依恋的区别 31

安全型依恋 31

不安全-矛盾型依恋 31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 32

不安全-混乱型依恋 33

第 2章 后鲍尔比依恋理论 36

玛丽 安斯沃斯与“陌生情境测试” 36

不同依恋类型攻击行为的发生率 38

成人依恋访谈(AAI) 38

第3章 心智化:鲍尔比之后依恋理论的发展 42

“心智化”简介 43

治疗师的“心智化”能力 44

“心智化”受损 45

“心智化”的条件 46

比昂理论与“心智化” 46

第4章 “获得性安全感”和“习得性安全感” 49

新兴概念:获得性安全感 49

如何产生“获得性安全感” 49

相关概念的新名称:习得性安全感 51

第二部分 56

导致不安全型依恋的各种问题 56

第5章 母爱剥夺 56

正常发展所需的母爱 57

母亲剥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58

影响分离体验的因素 58

分离的影响:长期影响 60

改变长期影响的因素 61

第6章 冷漠的母亲 64

母亲冷漠的可能原因 64

足够好的母亲 65

好母亲的责任 66

当母亲失职时 67

“安全基地”的丧失 67

“死寂的母亲” 67

持久的匮乏感 68

身心症 68

“我的不同规则” 68

特殊的母爱剥夺 69

第7章 有毒的父母 70

如何面对有毒的父母 71

不同形式的有毒养育 72

亲职化 73

躯体虐待 75

儿童性虐待 76

言语虐待 77

过度控制 77

第8章 情感对婴儿大脑的影响 80

苏·格哈特的著作 80

艾伦·舒尔的发现 81

言语自我 83

培养叙事能力 84

第三部分 习得性安全感的理论基础 85

第9章 海因茨·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85

科胡特的首篇论文:一块指示牌 86

音乐·断裂·修复 86

自恋的形式 87

自体客体 89

另我移情 89

理想化移情 89

镜像移情 90

科胡特的核心概念:共情 90

第 10章 主体间理论 92

精神分析师“无所不知” 92

主体间理论与自体心理学 96

自体是什么意思 97

自体客体移情 97

主体间理论对移情的定义 99

精神分析如何实现“治愈” 101

第 11章 “习得性安全感” 103

主体间共情 106

整合理论:关系取向 109

移情状态 110

“习得性安全感”理论综述 111

第 12章 “习得性安全感”的应用 113

为何需要体验“习得性安全感” 113

不良依恋模式与寻求治疗 113

为来访者创建“安全基地” 114

主体间共情 115

真诚 118

无条件积极关注 120

边界问题的重要性 120

第四部分 个案分析 125

第 13章 尼克: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125

尼克的早期经历 128

治疗中凸显的关系模式 131

治疗的最新进展 134

尼克对治疗过程的叙述 136

第 14章 艾玛:红尘中摇曳的女人花 140

治疗前10年出现的问题 142

治疗进展:重获新生 145

以多种方法改变世界观 147

第 15章 简:重塑一个新的世界观 150

治疗第 一阶段的进展 151

第二阶段的治疗 153

第 16章 海伦:终于成为真实的自己 159

治疗初期 159

治疗关系的发展 160

一种模式出现了 162

治疗前3年 163

治疗中期 164

第五部分 尾声 169

第 17章 结束语 16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