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
¥
3
3.0折
¥
10
九品
仅1件
作者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6357064
-
定价
1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28页
-
丛书
中国碑帖经典
- 【内容简介】
-
古人所谓法帖者,无非是一些尺牍、诗稿、便条、文论等,初意不在书,故能天机自动,情驰神纵,而出于自然,所谓“不求工而自工”也,王羲之的草书十七帖便是最具这种特色的代表作品。
王羲之(三0七——三六五),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尝官右将军,故世又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家,有“书圣”之称。永和七年拜右将军、会籍内史之职,在任四年。永和十一年辞官,居山阴,与诸名士游于山水之间,风流蕴藉,以虚旷为怀。据《晋书》本传谓其卒年五十九岁,但未记何年,故其生卒世传不一。王羲之幼年初学卫夫人(铄),叔父王廙得钟繇笔法亦善书,故青年时即有书名,后渡江北游,见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等人书碑,眼界大开,始知学卫夫人书,只是徒费岁月,乃发愤临池学书,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将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自创出妍美流便的新体,卓然成为一代大家,永为后世楷法。
王羲之善小楷、行书、草书诸体,《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此帖集王羲之尺牍二十九通,装裱成一卷,长一丈二尺,计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二字,因起首一通有“十七日”三字,故名之曰《十七帖》。唐太宗李世民爱羲之书,于贞观初年下诏,出内府金帛,广征博求王书真迹,计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惜传世墨迹散佚殆尽,至今已无一字真迹流传。《十七帖》唐初时即曾拓摹,作为弘文馆学生习书的范本,后则根据拓摹本重新摹刻,传世的《十七帖》较好的两本:一即帖尾有“勅”字,由唐弘文馆馆臣解元畏勒石,褚遂良校定,世称“馆本”,又名“勅字本”,此本唐拓,卷尾有张正蒙长跋,为十七帖最善拓本;另一是贺知章的临本,后被南唐李后主刻入《澄清登帖》中,宋太宗淳化三年所刻的《淳化阁帖》,即有部分是此本中翻刻而来。宋以后《十七帖》转辗翻刻极多,今刊用“勅字本”,现为上海图书馆收藏。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属于今草范畴,笔意精到,点画方圆并用,结字平中寓奇。虽然他已泯没了章草中的波磔,但却字字独立,上下行势已有连属之意,朴厚灵和之气溢于纸墨之外。可以说是学习草书的最佳范本。朱熹评曰:“《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窃意书家者流,虽知其美而未必知其所以美也。”当然要学习二王的草书,还要参考魏晋人的墨迹(如陆机《平复帖》等),作更深入的研究。王羲之的草书去古未远,点画必有质感,正如张正蒙《跋王羲之十七帖》中所谓:“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这样,或许能上窥晋人书迹之妙。今将上海图书馆所藏“勅字本”影印出版,并加附释文,以飨广大读者。
- 【目录】
-
作者介绍
序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