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13 3.3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经太 著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8

上书时间2024-05-17

永恒书局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经太 著
  •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211050925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6页
  • 丛书 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剧烈、发展迅速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中期以来的近代化进程到20世纪开始加速,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学术研究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同样经历、体现着这种历史的变化。
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涌现出了众多的学术名家和大批的字术经典,中国的学术研究也在这一世纪从学术观念到著述形式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思想研究的体系。研究、总结20世纪人文学科学市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对各个学科学术研究百年成就的审视,也是对中国学术研究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集体回顾,意义深远。
【作者简介】
韩经太,1951年生,原籍甘肃定西,自小长于兰州。1981年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4年获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研究》杂志主编。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出版《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心灵现实的艺术透视——中国文人心态与古典诗歌艺术》、《宋代诗歌史论》、《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诗学美论与诗词美境》、《徜徉两端》、《清淡美论辨析》等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目录】
概述
第一章20世纪初年的学术态势
第一节古今中西之间的王国维
第二节《人间词话》与“纯美术”视角
第三节“境界”的诗学内核及其学术史意义

第二章经典的确认与学科的自觉
第一节大学讲坛:传统与现代的学术对流
第二节文学·文章学·篇章语言学
第三节《文心雕龙札记》:“依傍旧文,聊资启发”
第四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阐释的系统性

第三章《文学批评史》与“文学批评史观”
第一节文学·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
第二节郭绍虞与辩证进化论的文学批评史观
第三节罗根泽:资料与理论的博综兼容
第四节朱东润:“超越”理念与述而不论
第五节方孝岳:文学批评学的阐释

第四章问题:关注方式与阐释方式
第一节《诗言志辨》之辨
第二节“干范畴”的文化探询:“神”“道”“气”论检讨
第三节《谈艺录》:方法、学养与境界

第五章政治化学术时代的规范思维
第一节唯物史观·政治运动·学术语境
第二节典型个例:郭绍虞修改文学批评史
第三节李泽厚:意境与典型
第四节“文心”冷热之间的分析与思考

第六章从反映论到主体论的历史转型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科的确认方式
第二节“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
第三节美学阐释:古文论研究的新机遇
第四节“当代性”自觉的双重内容

第七章“王元化现象”的学术史意义
第一节“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学术”
第二节“问题”与“阐释”

第八章“文学理论史”与“历史性”
第一节治史传统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理论史”的理念与方法
第三节理论“兴趣”与历史“存在”
第四节关于《二十四诗品》问题

第九章百年大话题: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第一节“重建”背后的“主体”意识
第二节指向“复语”的冷热思考
第三节“异质性”的确认与应对方式
第四节探寻“转换”的内在依据

第十章学术批评与学术史批评
第一节学术批评与“通史”思维
第二节体系化理论探询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文学思想史:思潮与心态
第四节叩问于“人道”与“艺业”两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