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 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 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 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 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 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30 6.3折 48 九五品

仅1件

海南海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立志 著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货号四层内

上书时间2024-05-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立志 著
  •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2
  • ISBN 9787505149311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56页
  • 字数 170千字
【内容简介】

“述往事,思来者”,历史是蕞好的营养剂。每一次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今天,我们作为历史的“剧中人”,要从历史的深处把握现在,让中华民族沿着人间正道浩荡前行,创造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从“公亦无我,惟民是度”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到“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蕞高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浸润在这样深厚的文化中。

 

本书以历史的罗盘指引前路,以精神的灯塔凝聚力量,对30多个正反面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一个个生动故事,一篇篇点睛评论,运用通俗语言、正反对比,阐述历史背景,描述事件经过,剖析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形象,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极具思想内涵。仿佛一面面镜子,引发我们内心同频共振,从思考和领悟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历史的智慧、前行的力量。

 


 


【作者简介】

于立志  撰写《毛泽东妙评历史人物》《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为民务实清廉——做真正的共产党人》《常修共产党人的心学》《做执着的追梦人》等26部专著,500余万字,由中国方正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一书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奖”。

 

曾供职于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办公室、纪委20余年,任处长等职10余年,从事文字工作和干部教育工作多年。现为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鞍山市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辽宁省写作学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华传统文化和干部教育的研究工作。

 


【目录】

何如早散桥仓粟,结取臣民亿万心............................................. 001

 

商纣王攻克东夷,奠定中国统一的最初规模,功不可没,可是后来德政衰败,骄奢淫逸,消磨了斗志。从妲己之言,作新淫之声,制炮烙之刑,剜比干之心,凭借暴力维持统治,结果众叛亲离,亡于“淫虐”,其历史教训尤为深刻。

 

 

 

 

 

只知一笑倾人国,无端烽火烛穹苍............................................. 007

 

西周的灭亡,主要是西周末期几代统治者生活上荒淫无道、政治上昏聩混乱所致。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周幽王,为博取爱妃一笑,竟视国家安危为儿戏,乱举烽火,戏弄诸侯,落得个国破家亡,没有了江山,也没保住美人。

 

 

 

 

 

得人者治,失人者乱................................................................... 013

 

一个国君私欲多了,就不能明察事理,奸臣就容易得势,祸国害民。齐桓公善用两位贤才辅佐,拿下了第一个霸主的宝座。但他晚年昏庸,导致国家大乱。

 

托名仁义直徒劳.......................................................................... 020

 

宋襄公不自量力,又十分迂腐。在刀光剑影的泓水之畔,在强大的敌军压境面前,愚蠢地死搬“仁义”的信条,看敌人未渡完河、未布好阵而不进攻,放弃有利时机,导致战役失败,自己只好落荒而逃。

 

 

 

 

 

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027

 

吕不韦很有经商头脑,买卖红火,富可敌国;他又是一位很特殊的“风险投资家”,驰骋于商场与政界。吕不韦始终以商人投机的心态和“赢利”的价值观处理事务,贪权揽势,处处当主角,一味收买人心,混淆了宰相与帝王之间的界限,声势显赫时没想到功成身退。

 

 

 

 

 

天欲亡秦果在胡.......................................................................... 035

 

把秦朝送进坟墓的主要人物,不是陈胜、吴广,也不是项羽、刘邦,而是朝廷内官德沦丧、暴虐得出奇的赵高和胡亥。赵高多才而善谀,大奸似忠,大诈似直,被秦始皇宠信于朝野,挟帝为虐,专权自恣,玩弄诡计,作恶多端,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功成当知谋身退.......................................................................... 043

 

唐代胡曾诗云:“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李斯品德卑劣,极端自私,最终落得身死名辱的可悲结局。

 

 

 

 

 

平流无石有沉沦.......................................................................... 048

 

霍光入侍汉武帝近30年,忠诚、奉公、谦谨,在汉代与萧何并称名相。可惜后来在权势面前不知收敛,逐渐呈骄傲、专横之态,专制擅权,跋扈于朝。尤其是霍光只为子孙谋富贵,不教子孙养德义,不能严格管教自己的妻子儿女,放纵宗族不奉公守法的恶行,为霍氏家族留下祸根。霍光之悲剧,给后人以深刻教训。

 

 

 

 

 

古今不少危亡祸,半自蛾眉误主聪............................................. 055

 

汉成帝宠幸赵飞燕姊妹,荒淫而误国。西汉王朝从此一蹶不振,日落西山。唐代王翰《飞燕篇》云:“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许多王朝走向衰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君主们贪恋美色,奢靡无度。

 

淫之祸并不止于淫本身,贪色和滥用权力往往联系在一起。为了猎色,一些人不惜滥用手中的权力,结果导致一系列祸患发生。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 061

 

王莽城府极深,外示敦厚恭俭,内怀奸诈贪毒,大奸似忠,利用弄虚作假、矫情作伪的手段收拢人心、赢得赞誉,大权在握便暴露出篡权窃国的真面目。他任意胡来,朝令夕改,不合时宜地想恢复周礼,恢复井田制,可惜是开倒车,终使天下大乱。

 

 

 

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 066

 

石崇富甲天下,财色俱贪,狂傲斗富,是西晋王朝奢靡、腐朽、败亡之风的缩影。老虎因贪羊而落入猎人设下的陷阱,鱼儿因贪诱饵而丢掉性命。不义之财拿到手,终会成为灾祸。

 

 

 

 

 

身危由于势过,祸积起于宠信.................................................... 071

 

从桓帝开始,东汉政权开始走下坡路,权臣梁冀无疑加速了东汉灭亡。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说:“天道喜谦而恶盈,福善而祸淫,观诸梁冀夫妇,而为恶者当知所猛省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077

 

不识时务,不知进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是董卓败亡的重要原因。他既无德,又无才,却自以为功高盖世,还要当皇帝,招致各方面的反对和讨伐,最终身败名裂。

 

 

 

 

 

鹦鹉能言已受奴,祢生杀身为舌误............................................. 082

 

一位未经历练的青年才俊,博学多才,卓尔不群,其《鹦鹉赋》可与贾谊《鵩鸟赋》媲美,但他缺少志士仁人应有的素质。祢衡个性张扬,恃才、狂傲、过激,失去了起码的自知之明,招来无数的怨恨。

 

 

 

 

 

一从天下无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 088

 

官德沦丧、腐化堕落往往是社会动乱的导火线。晋惠帝司马衷懦弱无能,故而形成了戆帝当朝、悍后专政的局面——贾皇后呼风唤雨,大权独揽,淫虐、暴戾。西晋政权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之日起,政局便处于动荡不安中。

 

 

 

 

 

空知勇锐不知兵,困兽孤军未可轻............................................. 094

 

苻坚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之一,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但由于战争的胜利,苻坚逐渐骄傲,一意孤行,加之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对敌人滥施“仁义”,结果在淝水一战中,被弱小的东晋军队击败,比曹操兵败赤壁还惨。苻坚由盛而衰的过程,值得深思。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101

 

隋炀帝自恃才高,骄矜自用。他认为天下人可以听凭一己指使,用人不当,去贤用佞,实施暴政,滥用民力。结果政治危机四伏,各地起义风起云涌。他曾嘲笑陈叔宝过于昏庸,可他奢侈荒淫,“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最终饮下了自己酿的苦酒。当年曾问后庭花,痛哉隋亡亦似陈。 

 

 

 

 

 

忘恩负义本卑鄙,农夫和蛇当借鉴............................................. 110

 

宋之问逃归洛阳后,不但不感激有恩的张仲之、王同皎,而且脸厚心黑,过河拆桥,演绎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无耻到了禽兽不如的地步,最后被下诏赐死。

 

 

 

 

 

居安思危忧天下,常出诤语重千金............................................. 114

 

魏徵(580—643),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一说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唐代初期卓越的政治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隋朝度过的。《旧唐书》在《魏徵传》的开头说他:“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123

 

“笑里藏刀”这个成语,是形容唐朝宰相李义府的:平时装出一副温和、恭顺的样子,内心却嫉贤妒能,一肚子坏主意,暗藏杀机,时常下绊子,用软刀子杀人,人们都说他是“笑里藏刀”。他先后陷害了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等元老宰臣。

 

 

 

 

 

 

 

知人必须辨其意,识人必须察其行............................................. 128

 

开元盛世,一位被称为“解语之花”的红粉知己,使历史上多了一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帝王,同时也终止了他的英雄生涯。李隆基在晚年志满意骄,渐衰忧勤之心,怠于政事,高居无为,奢靡日甚,疏贤亲佞,重用奸臣,坏了大事。正是:盛也玄宗,衰也玄宗。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137

 

李林甫少年得志,颇为得意。他不学无术,阴柔狡诈,迎合旨意,夺得相位,开始了唐朝奸臣专政、飞扬跋扈的时代。李林甫久居相位,自专大权。唐玄宗“怠于政事”,大权旁落。前车之鉴惨痛,后人应当吸取教训。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146

 

靠钻营向上攀爬,是政客的投机之道,有的还反误了卿卿性命。杨国忠本来是一个无赖军人,既无常识,又欠修养,靠裙带关系爬上高位,到处安插亲信,排斥异己,腐败贪婪,使天宝朝廷的威望一落千丈。特别是在对付安禄山的问题上,他故意推波助澜,使一场大灾难终于降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 153

 

安禄山是一个大奸似忠、狡黠奸诈的野心家:“凶逆之萌,常在心矣”,“包藏祸心,将生逆节”。他装出一副憨直老实和忠心耿耿的样子,以“外若凝直”的表象,来掩盖“内实狡黠”的本质,其反叛“谋逆十余年”,算得上是玩弄手段的大师。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 158

 

李煜即位时,国运穷蹙,元气大伤,南唐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李煜主政15年,虽不是暴君,却是怠于政事的昏君。他缺少治国安邦的能力,缺乏辨别忠奸的眼光,沉湎于酒色,朝政日渐荒疏,形势岌岌可危,已经无力挽回败局。毁国败家的后主,“日夕以眼泪洗面”,自取其辱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64

 

秦桧诬陷并杀害了名将岳飞,制造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狱。秦桧最终没有好下场,夫妇二人的铁像至今还跪在杭州岳飞庙里,天天受人唾骂,真是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171

 

一切罪恶的背后,都可以看见欺骗和谎言或浓或淡的阴影。贾似道靠裙带关系起家,爬上权力的顶峰,把持南宋理宗、度宗两朝朝政,独揽朝纲。他没有指挥才能,更无作战勇气,靠的是耍手腕——瞒和骗。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最后落得个人人唾弃的可耻下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178

 

历史上任何朝代,有一个规律:昏君身边必有奸臣。明朝中叶以后,昏君竞出,司礼太监的权势极大。《明史·严嵩传》说:“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皇帝昏庸,严嵩窃居权要,是导致各种内忧外患的关键因素。

 

 

 

事极必反,反正不远................................................................... 187

 

明朝后期,皇宫内的太监多至10万人。明末太监魏忠贤不仅仅是无才无德,他更野心觊觎至高无上的皇权,擅权乱政7年,将宦官恶政发展至顶峰。他掌权期间媚上欺下,迫害异己,安插亲信,势焰熏天,使朝廷无干臣,边疆无良将,百姓无宁日,败坏了官场和国家的风气,直接导致17年后明朝的灭亡。

 

 

 

 

 

谗邪之所以并进者,由上多疑心................................................ 193

 

崇祯帝励精图治,却又刚愎自用、反复无常,排除了阉党,但仍然信任宦官。他有极重的猜疑心,且很愚笨,外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内惑于阉党余孽的流言蜚语,冤杀了名将袁崇焕,“自毁长城”,照比刘秀、赵匡胤差之远矣。

 

 

 

 

 

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201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英勇善战,南征北讨,纪律严明,推翻了明王朝。李自成却陷入了一种胜利者的盲目喜悦中,开始沉迷声色,终激起了天怒人怨……他没有真正想过如何治理国家,在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建国治国方面拿不出任何方略。

 

 

 

 

 

人间随处有乘除,万事浮云过太虚............................................. 208

 

年羹尧、隆科多一武一文,堪称雍正帝倚重的“左膀右臂”。年羹尧曾辅佐雍正登基,春风得意,事业有成。年羹尧颇具才气、屡立战功,威震西陲,但恃宠骄纵,不知收敛自己,其莫大成功和惊天惨败,让人感慨、叹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被聪明误 .................................................. 214

 

和珅为人狡黠,善于逢迎,结党营私,挟私报复,为正直之士所不齿。他掌权20余年,排除异己,屡兴大狱,贪污风行,使世风为之一变。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污犯,囚在狱中写了不少感怀之诗,其中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慨叹……

 

 

 

 

 

龙袍纵有新颜色,天国依然旧典章............................................. 221

 

太平天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其速度之快和时间之促,是历史上罕见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领导集团在政治上提不出科学合理的纲领;定都天京后,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任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军事战略上出现连续失误,使得自身力量逐渐耗尽。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228

 

慈禧的一生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在同治和光绪两个皇帝在位的前后50年间,这个阴险、专权的女人将狠和柔融合在一起,登上中国政治的顶峰,掌天下大权达47年之久。她玩弄政治权术,挥霍民脂民膏,镇压农民起义,扼杀变法,使中国的前途更加黑暗。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236

 

袁世凯是个乱世枭雄,也是个“厚黑学”典型。在晚清复杂的政治格局中,他八面玲珑,善于投机,惯施两面派伎俩。他以戊戌六君子的一腔热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袁世凯开了历史倒车,其来也骤,其去也速。这充分说明,洪宪称帝是出历史闹剧、丑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