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范小学校徽,背款:泰,768——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位于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北街道海陵北路。1907年范氏后人范志诚秉持着传承和弘扬范仲淹文化与精神的初衷,在泰州北门外草河西侧王草巷内的范公祠内开办了景范初等小学堂,是泰州城最早的私立学堂之一。1913年泰县城市公所与范志诚之间因范公祠的产权问题发生严重争执,范志诚辞去校长一职,但仍任学校教员兼会计。后朱恩泽被委任为校长。
  • 景范小学校徽,背款:泰,768——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位于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北街道海陵北路。1907年范氏后人范志诚秉持着传承和弘扬范仲淹文化与精神的初衷,在泰州北门外草河西侧王草巷内的范公祠内开办了景范初等小学堂,是泰州城最早的私立学堂之一。1913年泰县城市公所与范志诚之间因范公祠的产权问题发生严重争执,范志诚辞去校长一职,但仍任学校教员兼会计。后朱恩泽被委任为校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景范小学校徽,背款:泰,768——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位于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北街道海陵北路。1907年范氏后人范志诚秉持着传承和弘扬范仲淹文化与精神的初衷,在泰州北门外草河西侧王草巷内的范公祠内开办了景范初等小学堂,是泰州城最早的私立学堂之一。1913年泰县城市公所与范志诚之间因范公祠的产权问题发生严重争执,范志诚辞去校长一职,但仍任学校教员兼会计。后朱恩泽被委任为校长。

1150 八品

仅1件

安徽六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年代30年代 (1930-1939)

材质

尺寸3.1 × 2.6 × 0.14 cm

上书时间2024-11-30

卜筑居

七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中国历代名画选集(函盒带护封布面精装限量编号本646号)——是书开本极为宏阔,布面精装,品相较佳,书中收唐至清知名画作一百二十幅,每幅作品还附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极具资料价值。该书当时仅印一千册,传世稀少。目次:韩干牧马图,韩滉五牛图,无款菩萨图,荆浩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胡翼雪霁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成寒林图、寒林平野图,巨然,郭忠恕,范宽,郭熙,文同,晁补,崔白,赵佶,贺真,刘松年,
中国历代名画选集(函盒带护封布面精装限量编号本646号)——是书开本极为宏阔,布面精装,品相较佳,书中收唐至清知名画作一百二十幅,每幅作品还附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极具资料价值。该书当时仅印一千册,传世稀少。目次:韩干牧马图,韩滉五牛图,无款菩萨图,荆浩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胡翼雪霁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成寒林图、寒林平野图,巨然,郭忠恕,范宽,郭熙,文同,晁补,崔白,赵佶,贺真,刘松年, ¥4800.00
【骞】字番号徽章,民国三十年度佩用,№0229——(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番号章。1939年6月,阙汉骞接任师长,1944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同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1944年4月龙天武接任师长,同时由滇西调往缅北,加入中国赴缅远征军。取时任师长阙汉骞之【骞】字作番号,为民国同期仅见,弥足珍贵。
阙汉骞,湖南省宁远县人,因善战和善书蜚声于世。他曾说:“我一生在功名中行,而功名对我
【骞】字番号徽章,民国三十年度佩用,№0229——(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番号章。1939年6月,阙汉骞接任师长,1944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同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1944年4月龙天武接任师长,同时由滇西调往缅北,加入中国赴缅远征军。取时任师长阙汉骞之【骞】字作番号,为民国同期仅见,弥足珍贵。 阙汉骞,湖南省宁远县人,因善战和善书蜚声于世。他曾说:“我一生在功名中行,而功名对我 ¥2800.00
江苏省四中第一届纪念章——(民国时期江苏省立第四中学,今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正面“江苏省立四中第一届纪念”,背面“京口顺新成”(镇江顺新城字号制造),“№90”
直径3.1CM
江苏省四中第一届纪念章——(民国时期江苏省立第四中学,今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正面“江苏省立四中第一届纪念”,背面“京口顺新成”(镇江顺新城字号制造),“№90” 直径3.1CM ¥1950.00
【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古董级老钱包】——十几年前在上海市黄浦区小南门一带淘的,应该是鳄鱼皮,年代估计是民国时期或解放初期。
【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古董级老钱包】——十几年前在上海市黄浦区小南门一带淘的,应该是鳄鱼皮,年代估计是民国时期或解放初期。 ¥2800.00
【温江吴家场大成会证章】——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社区。
文武宫位于吴家场中心,宫内有数重大殿成「曰」字形,殿前有孔子牌位。庙前有一座空坝,临街是戏台。庙上有龛师一人看管庙宇。因有孔子牌位,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要办大成会。宣统元年《温江县乡土志》有记载。徐炯1920年创立“大成会”(取孔子集群圣大成之意),开办大成学校并自任校长,主编《大成会丛录》。著作有《霁园遗书》。
【温江吴家场大成会证章】——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社区。 文武宫位于吴家场中心,宫内有数重大殿成「曰」字形,殿前有孔子牌位。庙前有一座空坝,临街是戏台。庙上有龛师一人看管庙宇。因有孔子牌位,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要办大成会。宣统元年《温江县乡土志》有记载。徐炯1920年创立“大成会”(取孔子集群圣大成之意),开办大成学校并自任校长,主编《大成会丛录》。著作有《霁园遗书》。 ¥1450.00
粉岭从谦学校校徽,背款:1044——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位于香港新界粉岭龙山地段(旧称龙跃头)崇谦堂村。1913年,彭乐三、张和彬、凌善元等创办谷诒书室。1924年建从谦学校。2007年8月底停办。
粉岭从谦学校校徽,背款:1044——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位于香港新界粉岭龙山地段(旧称龙跃头)崇谦堂村。1913年,彭乐三、张和彬、凌善元等创办谷诒书室。1924年建从谦学校。2007年8月底停办。 ¥468.00
惜勤小学校徽,101——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原址平江区东北街15号,今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锦街道江天路128号。创办于1906年,为奏办第十七初等小学校。后依次改名为吴县第五初等小学校、勤惜初等小学校、迎春镇中心国民学校、北街第九保国民学校、吴县勤惜国民学校、勤惜小学、东风小学、娄门小学、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等。
惜勤小学校徽,101——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原址平江区东北街15号,今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锦街道江天路128号。创办于1906年,为奏办第十七初等小学校。后依次改名为吴县第五初等小学校、勤惜初等小学校、迎春镇中心国民学校、北街第九保国民学校、吴县勤惜国民学校、勤惜小学、东风小学、娄门小学、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等。 ¥650.00
金墅小学校徽,背款:苏州丽华制7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通安镇金墅小学,位于金市街西村。民国时期设立吴县金墅区,金墅镇为区、镇公所所在地。解放初是金墅乡政府驻地,1957年撤区并乡,金墅降级并入通安,驻地搬到了通安镇窑弄。
金墅小学校徽,背款:苏州丽华制7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通安镇金墅小学,位于金市街西村。民国时期设立吴县金墅区,金墅镇为区、镇公所所在地。解放初是金墅乡政府驻地,1957年撤区并乡,金墅降级并入通安,驻地搬到了通安镇窑弄。 ¥480.00
松江县枫小(枫泾小学)校徽,背款:325——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北大街409号枫泾小学。1905年创办诚化、敬业、励志、养正(后改圣堂小学)初等小学,后合并又依次更名为松江县枫泾小学、枫泾中心国民学校、松江县枫泾镇第一中心小学、枫泾镇中心小学、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小学。
松江县枫小(枫泾小学)校徽,背款:325——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北大街409号枫泾小学。1905年创办诚化、敬业、励志、养正(后改圣堂小学)初等小学,后合并又依次更名为松江县枫泾小学、枫泾中心国民学校、松江县枫泾镇第一中心小学、枫泾镇中心小学、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小学。 ¥488.00
山西省阳城中学毕业纪念章,1955——五十年代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一中学校,位于凤城镇滨河东路。学校建于1952年9月,起初校名为山西省阳城县初级中学校,校址在县城东关关帝庙后院。1956年学校改称山西省阳城县第一中学校。后改称红卫中学、五七大学。1974年复称阳城一中。1988年停办初中,成为高级中学。
山西省阳城中学毕业纪念章,1955——五十年代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一中学校,位于凤城镇滨河东路。学校建于1952年9月,起初校名为山西省阳城县初级中学校,校址在县城东关关帝庙后院。1956年学校改称山西省阳城县第一中学校。后改称红卫中学、五七大学。1974年复称阳城一中。1988年停办初中,成为高级中学。 ¥558.00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乡农学校纪念章,乡,济南德和,32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是在1931年由教育家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县创办的一所高等学校。设有乡村建设研究部、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以及实施乡村建设的实际项目。该院在邹平设“实验县”,后又在菏泽、济宁设“实验区”。乡农学校是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乡村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院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乡农学校纪念章,乡,济南德和,32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是在1931年由教育家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县创办的一所高等学校。设有乡村建设研究部、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以及实施乡村建设的实际项目。该院在邹平设“实验县”,后又在菏泽、济宁设“实验区”。乡农学校是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乡村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院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2700.00
七宝三善小学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七宝中心小学。1908年,李芳泽在七宝镇南三善堂创办新民小学,隶属松江县,后改名为三善堂小学、松江县七宝国民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易名为上海市第二十六区七宝国民学校。解放初改为七宝镇第一小学。1953年,“三小”并入“一小”,定名七宝中心小学。
七宝三善小学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七宝中心小学。1908年,李芳泽在七宝镇南三善堂创办新民小学,隶属松江县,后改名为三善堂小学、松江县七宝国民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易名为上海市第二十六区七宝国民学校。解放初改为七宝镇第一小学。1953年,“三小”并入“一小”,定名七宝中心小学。 ¥1188.00
(南汇县)北城小学校徽,图案:志士,骏马,城墙。背款:48——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位于南汇县泥城镇,今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泥城社区。民国26年(1937年),姜文奎、陆文衡创办北城小学。泥城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30年,沈千祥、姜氏兄弟等组织了闻名上海的“泥城农民武装暴动”,建立起浦东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38年,“汇角战斗”打响浦东抗日第一枪,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
(南汇县)北城小学校徽,图案:志士,骏马,城墙。背款:48——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位于南汇县泥城镇,今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泥城社区。民国26年(1937年),姜文奎、陆文衡创办北城小学。泥城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30年,沈千祥、姜氏兄弟等组织了闻名上海的“泥城农民武装暴动”,建立起浦东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38年,“汇角战斗”打响浦东抗日第一枪,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 ¥1170.00
华县柳校(柳子镇小学校)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柳枝社区。柳子镇的“柳”,指唐朝人柳怀素。此地名“柳子”,为后人追念柳怀素为华州城隍庙书写碑文而命名。明清两代为柳子镇(今柳枝街)、柳子里(政区)、柳子坡(今柳枝街以北的田野)等。民国时的柳子镇属华县的令公乡,令公乡公所驻此。东西二街,商户只二十余家。
华县柳校(柳子镇小学校)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柳枝社区。柳子镇的“柳”,指唐朝人柳怀素。此地名“柳子”,为后人追念柳怀素为华州城隍庙书写碑文而命名。明清两代为柳子镇(今柳枝街)、柳子里(政区)、柳子坡(今柳枝街以北的田野)等。民国时的柳子镇属华县的令公乡,令公乡公所驻此。东西二街,商户只二十余家。 ¥65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品相自定
商品描述
【王草巷】
王草巷,又名王朝巷,位于北门外草河西侧,东抵破桥,西至原清化桥大街(今属海陵北路),巷道长约100米。巷名来源不详。或谓,因巷中有王姓草行而得名。
巷内旧有范公祠,祀范文正公仲淹。州邑之古范公祠在施家湾北,该地名十八亩,因年代久远,屋渐圮废。有某董托名修理,屋甫架而工忽仃。咸丰时储树人有《竹枝词》咏述此事:“名贤庙宇剩荒基,修理空劳屋架支。十载不砖还不瓦,凄凉怕见范公祠。”后州牧桂迓衡将巷内之佛隆庵改建为范公祠,供百姓凭吊祭祀,时在同治五年。清末废除科举后,办学之风盛行,各府、州、县争相筹办学堂,兼学中学和西学。光绪三十三年范氏后人范志诚在祠内开办景范初等小学堂,是州城最早的私立学堂之一。

【景范初等小学堂】
借设州治北门外范公祠为校所。
光绪三十三年,高等小学毕业生范志诚禀请开办,由州详奉提学使,批准立案。
学额:正斋二十名,副斋二十名,不收膳、学费,经费由祠产移拨。堂中延聘正教习一员、副教习一员,祠产仍由堂董管理。
演化坊地租,岁纳钱二千百六十文。以下均祠产。塔岳庄秧田八十三亩,额收租稻五十四石四十斤。郑家庄田百九十三亩、小场一面,又场二亩,又场一面,额收租稻八十一石百斤。

【海陵老街巷钩沉】
走近涵东涵西街区13-33,破桥与沙河
涵东街最北面是破桥,破桥旧有二座,分别称大破桥和小破桥,大破桥东西走向,位于小沙河南,横跨草河,连接王草巷和沙河街。小破桥位于大破桥的东北,跨越沙河,是从花园庄通向东坝口的必经之地。
王草巷又名王朝巷,位于泰州北门外草河西侧,东抵破桥,西至原清化桥大街(今属海陵北路),巷道长约100米。巷名来源不详,或谓巷中有王姓草行而得名。
巷内旧有范公祠,祀范文正公仲淹。州邑之古范公祠在施家湾北,该地名十八亩,因年代久远,屋渐圮废。有某董托名修理,屋甫架而工忽停。
清咸丰时储树人有《竹枝词》咏述此事:“名贤庙宇剩荒基,修理空劳屋架支。十载不砖还不瓦,凄凉怕见范公祠。”
后同治年间州牧桂迓衡将王草巷内之佛隆庵改建为范公祠,供百姓凭吊祭祀。(张洪伦在《王草巷》中将改祠时间定为同治五年,误。
因据《[宣统]续纂泰州志》载,桂迓衡任泰州知州的二庙任期分别为:同治七年至十二年,光绪元年至三年。)
清末废除科举后,办学之风盛行,各府、州、县争相筹办学堂,兼学中学和西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范氏后人范志诚在祠内开办景范初等小学堂,是州城最早的私立学堂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对日空战牺牲的英烈韩师愈,时县政府决定将烈士故居(在东草河东,现草河东巷)附近的王草巷更名为师愈路。

【一所小学与两个人的八年持久战——民国泰县师范讲习所筹办人朱恩泽的来往文牍信札】

民国2年(1913年)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朱恩泽,被泰县民政长胡维藩委任为泰县景范小学的校长。

朱恩泽,江苏泰州人,生于光绪11年(1885年)。光绪28年(1902年),18岁的朱恩泽通过了科试考试,成为秀才。光绪31年(1905年),21岁的朱恩泽任江北法政讲习所教员,光绪32年(1906年),江北提督刘永庆于淮安慈云寺兴办江北警察员弁学堂,22岁的朱恩泽又兼任江北警察员弁学堂教员。同年,刘永庆在原江北高等学堂的旧址(今淮阴中学北院)创办江北师范学校,朱恩泽考进这所学校。江北师范学校聘任晚清著名学者、地理学家张相文为教务长,主持校政。江北师范学校开办之初设有最速成科、速成科、本科各一班,朱恩泽是本科班的学生。江北师范学校招生极为严格,朱恩泽能考入,实属不易。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淮阴光复,江北师范学校停办,仅有办学之初的3种短期培训班和本科首届少量学生毕业,朱恩泽就是这少量毕业的本科学生。经过五年学习,最后进行毕业考试,考试的学科有:修身、讲读经、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教育、历史、地理、美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及经济、手工、音乐、图书、体操等。朱恩泽的毕业平均分为83.37分,列入最优等,相应发给毕业文凭。27岁的朱恩泽回到泰州,第二年3月,应该是担任过江北警察员弁学校教员的经历,被当时的民政长胡维藩委任为泰县塘湾巡警分区巡记经办。

胡维藩是安徽巢湖人,光绪33年(1907年)任泰州知州,因泰州裕生典铺及一善丰布店被劫案,胡维藩被栽赃包庇盗贼,于光绪34年(1908年)2月被参革。后查明被错误参革,于宣统2年(1910年)2月复署泰州知州,民国2年(1913年),胡维藩再任泰州县民政长一年,后任高邮县知事。胡维藩在泰州任上,官声好,曾整理刊印泰州旧志一部,续修泰州志一部,同时,胡维藩总理官立泰州中学堂,支持创办受知初等小学堂(今实验小学)、五巷小学、大浦小学等新式学校,开启和加强了泰州地区的新式教育。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甫一成立,即通电各省重视师范学校的创办,强调“顾欲兴中小学校,非养成多数教员不可。欲养成多数中小学教员,非多设初级、优级师范学校不可。”泰县民政长胡维藩响应临时政府通电,于民国2年(1913年)筹办泰县乙种师范讲习所,地址好找,就放在泰州中学堂旧址上,可是由谁来负责?胡维藩想到了高炳华,高炳华是光绪丁酉年(1897年)举人,他牵头师范讲习所的筹办,资历、学识足够,可是,筹办这样的师范学校,仅一个高炳华还不够,朱恩泽就进入到胡民政长的视线。朱恩泽是官立江北师范学校毕业的正宗师范本科生,又是前清的秀才,做塘湾巡警分区巡记经办不足已彰其才,于是,胡民政长委任朱恩泽参与筹办泰县乙种师范讲习所。这个师范讲习所,是时敏中学的前身,而时敏中学,又是江苏省泰州中学的前身。

朱恩泽在参与筹办泰县乙种师范讲习所正入佳境之际,又得胡民政长相召,欲委任其为泰县景范小学校长,朱恩泽有所犹豫。朱恩泽知道,在这一年的8月间,泰县城市公所与景范小学的原校长范志诚之间,因为范公祠的产权问题发生过严重的争执。

这个景范小学在泰州北门外草河西侧王草巷内。原来是一座佛隆庵,清同治年间,泰州知府桂迓衡将佛隆庵改建为范公祠,祭祀范仲淹。清末废除科举,办学之风盛行,光绪33年(1907年),范氏后人范志诚在祠内开办景范小学,自任校长。范公祠是公产还是私产,泰县城市公所与范志诚之间的这个矛盾,因范志诚的辞任校长而暂告搁置。

范志诚在向县署提出辞去校长一职时提出一个请求:在原学校做一个教员兼会计。民政长胡维藩接受了范志诚的请求。朱恩泽要是接任这个校长,就要面临与原校长范志诚相处的问题。学界的同仁告诉朱恩泽:范志诚不好相处,最好不要到任。朱恩泽向胡民政长辞任,胡民政长不允。胡民政长相信朱恩泽是一个学识、能力俱佳的人,泰县乙种师范讲习所都能筹办,何况担任景范小学校长一职?面对胡民政长的信任,朱恩泽再犹豫。有学界同仁也劝朱恩泽:姑且就职,不过作一个暂时调和之计,待泰县城市公所与范志诚的矛盾解决,再另求他任。朱恩泽内心活动了,他也不是完全拒绝景范小学校长一职,毕竟筹办泰县乙种师范讲习所,他只是参与者,而在景范小学,他则是一个负责人。至于范志诚,他相信以自己的为人,应该能与范志诚处好关系。

然而,想像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朱恩泽于民国2年(1913年)秋一踏入景范小学这个坑,就与范志诚开始了八年的拉锯战。

范志诚是个会计算的人,他表面辞去了校长一职,但作为会计,却把持了财政大权。朱恩泽初一上任,正值意气风发,想革除旧弊,先行为学校添置设备,由于钱袋子在范志诚手中,这购置设备的费用,就要从范志诚那儿拿。然而,要范志诚拿钱,可没有那么爽快,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搪塞拖延,朱恩泽开始就碰了一鼻子灰。要到发薪酬了,财权在范志诚手上,朱恩泽还要从范志诚那儿领钱,这个校长一开始就当得有些憋屈。

朱恩泽想另谋出路。民国3年(1914年)春天,刚当景范小学校长未有半年,朱恩泽向其二叔朱仲夔写了一封谋职信,信中说:“现值民国重新共和再造之际,各省教育司法行政各机关或创办或复兴百业,机缘颇多,以吾叔素相知我用冀,春风口角,不论远近、何地何界,代觅栖枝,殊非难事。”朱恩泽的二叔朱仲夔,在民国初也是个人物,他精于书法,对传统古文诗赋、西方政治经济学说也有研究。民国初曾当选国会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总统府秘书、参事、战后经济调查局顾问、江苏省省长公署秘书等职。

这封信发出后,朱仲夔也有了回信,但并未给朱恩泽职业带来变化,他仍在景范小学校长任上,他只能管管学校的教学,而在老师的薪酬、学校硬件的改善等方面,他一直要看范志诚的脸色行事。尤其在薪酬方面,他虽为景范小学校长,但薪酬除去伙食公用,每月仅得5元银元。当时5元银元的收入,还能养家。据香港名医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民国3年(1914年)的上海,一块银元能买44斤大米,从地域上看,上海的粮价较泰县高,在泰县,一块银元能买5、60斤大米。陈存仁说自己当时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虽只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的银元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第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中还剩下五块钱。”而同时期,武汉的纺织女工一个月30多块大洋。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巡警月薪10至13元,巡长16至18元。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30元。这一比较,可以看出朱恩泽在景范小学任校长的薪酬确实很少,不跟武汉、上海那些大城市的工人、公职人员比,就是同期从江北师范毕业回泰的三个同学,在各自任上的薪酬每月也达20元银元。

当时间进入民国4年(1915年)的时候,朱恩泽的生活面临一次转机。泰县要整顿学务,当时泰县有六个学区,每个学区有一个县署任名的学务委员,按照整顿的要求,学务委员要进行重新调整。朱恩泽对竞争学务委员十分热心,县署对学务委员会发给薪资,这个不但有名,而且有利。而此时的泰县,已换了新的父母官,他叫郑靖侯。郑靖侯是桐城人,光绪18年(1892年)中进士,长于教育。朱恩泽跟郑靖侯不熟,就请郑靖侯的朋友、自己的老师、清江道视学王韧阶打招呼。朱恩泽持了王韧阶写的推介信,郑靖侯只是安排县署负责政学事务的陈科长予以接待,虽相谈甚欢,但岂知这不是人家表面的客套。朱恩泽在一个月时间内,向王韧阶接连写了四封求助信,但六个学区的新任学务委员名单发布出来,朱恩泽不在其中。

朱恩泽一定很失落,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讨厌的人还要面对。

时间进入到民国7年(1918年)8月,朱恩泽校长与范志诚教员之间有了一次大冲突,隐忍多年的朱恩泽主动出击。这一次,是范志诚先挑起事由。此前的6月,范志诚向省长写了个信,提请省长督促泰县县署在范公祠为范仲淹进行祭祀,信中同时提到范公祠的产权问题、祀田加租问题、以及给予奉祀人月薪问题。省公署发文到泰县县署,要求查明范志诚的目的是否纯粹出于追思先人,还是另有其他企图,范公祠是私建还是公立、佃农能否承担祀田40元的加租、范志诚要求拿奉祀月薪3千文有何依据,等等。县署随即安排劝学所祝姓学员向景范小学校长朱恩泽进行了解。劝学综核各学区的事务,相当于后来的教育局。朱恩泽抓住时机,向劝学所陈情:景范学校这么多年只不过稍具规模,离完善还很有差距,近些年各项用品日益损坏,他向范志诚提出用范公祠余款添补设备,但范志诚置学校改善于度外,只顾图饱私囊,且范祠田租每年有400多元,用于校长和正教员薪资每年是120元,扣除范公祠每年春秋两季祭祀所需款项,应该还有很大盈余。朱恩泽进一步提出:景范学校办理不合教育原理,学校既为县立,田租款项就应该交给劝学所或学委会管理,校长从劝学所或学委会领取费用,且学校主导权应该归校长而不是教员范志诚。

范志诚越级到省长,对县署指手划脚,本已让县署不悦。朱恩泽提供的炮弹,县署照单全收,8月向省公署呈文回复。11月省公署发文,要求泰县县署对范志诚人品进行调查,县署安排的调查人员是视学韩烺,韩烺清末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经纬学堂师范科学习,工诗文,精德、日两国文字。韩烺到景范小学调查后,写出的结语比较中性。对朱恩泽的教学给予肯定,指出范志诚的教态不够从容,学校有校规,设备校具略备,符合教育部令的要求。但结语中这句“范公祠有盈余款”对范志诚很不利,因为范志诚在给省长的信中就明言范公祠缺钱。这份调查表于12月份形成。

范志诚没有俯首输诚,而是向教育厅上文,提出按旧例办理教务。县署又组织调查达4次之多,时间就此进入到民国8年(1919年)。

朱恩泽以为这次借省、县署之力能一劳永逸解决范志诚的问题。然而,在反复拉锯之间,事态却发生变化。4月,教育厅发文:市立景范小学办理不合教育原理,校务悉由教员主持,校长退处无权,该校长放弃职务,该教员办理不善,均应撤换。

相争的结果,是都成了输家。朱恩泽急忙写报告给劝学所代呈县知事,请县知事代为向教育厅详述其苦衷。县知事就是县长,这时期任县知事的,正是当初委朱恩泽任景范小学校长的胡维藩。

应该是胡维藩给了帮助,9月教育厅下文,没有提撤换朱恩泽和范志诚的事,但对朱恩泽关心的事进行了明确:经过县署调查,范公祠田产是黄赵氏施送以供祭祀,并非范氏私产,所留田产所得历年来交范姓之绅董打理,范志诚以范氏后裔名义入范公祠发起建设景范小学,颇见热心教育,但学校教管设备及聘用教员事宜应由校长负责,祠、校经费由绅董负责,绅董将范公祠祀田每年收入,除祭祀费、学校应用与员工薪资外,所有开支数目每年造预算2份,1份呈县署,1份呈劝学所,以资考核。

经过6年持久战,朱恩泽终于可以校长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管理人、财、物。

然而,范志诚仅消停了2年,又开始开战。民国10年(1921年),朱恩泽一纸公文递送警署,报案公款被私盗。案由是范公祠田租款项原由王姓祠董经管,该祠董突然病故,县署还未遴选合适人选接任,不料范志诚突然往乡,将祠租悉数收回,变卖以饱私囊。朱恩泽再三向其理论,而范志诚置若罔闻,朱恩泽只得以公款被私盗进行报案,以求警署能追回款项。

如此折腾,怎一个“累”字了得。当然,景范学校还要继续办,朱恩泽还要继续做校长,还要继续面对这个范志诚。朱恩泽的《来往文牍信札存根簿》显示,到民国12年(1923年),景范小学还在为毕业生发毕业证。

最后说一说两册《来往文牍信札存根簿》的由来,多年前由我的姨妈交给我,这是我外公的遗物。朱恩泽是我外公的父亲,我的外曾祖父,其父名铖,祖父名华,曾祖名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自定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