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平小学校徽,522——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苏州市升平中心小学校,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剪金桥巷38号。洗心局停办后,在其旧址上开办了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七塾,专教年长失学贫民。民国初年学塾停办。1913年,吴县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又在旧址房屋基础上兴办校舍。之后学校几度改名,其中有名“升平小学”。1972年,恢复“升平小学”校名。2010年,沧浪区培智学校迁入升平小学原址。
  • 升平小学校徽,522——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苏州市升平中心小学校,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剪金桥巷38号。洗心局停办后,在其旧址上开办了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七塾,专教年长失学贫民。民国初年学塾停办。1913年,吴县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又在旧址房屋基础上兴办校舍。之后学校几度改名,其中有名“升平小学”。1972年,恢复“升平小学”校名。2010年,沧浪区培智学校迁入升平小学原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升平小学校徽,522——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苏州市升平中心小学校,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剪金桥巷38号。洗心局停办后,在其旧址上开办了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七塾,专教年长失学贫民。民国初年学塾停办。1913年,吴县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又在旧址房屋基础上兴办校舍。之后学校几度改名,其中有名“升平小学”。1972年,恢复“升平小学”校名。2010年,沧浪区培智学校迁入升平小学原址。

668 七品

仅1件

安徽六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年代民国 (1912-1948)

材质

尺寸2.9 × 3.2 × 0.12 cm

上书时间2024-05-16

卜筑居

七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中国历代名画选集(函盒带护封布面精装限量编号本646号)——是书开本极为宏阔,布面精装,品相较佳,书中收唐至清知名画作一百二十幅,每幅作品还附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极具资料价值。该书当时仅印一千册,传世稀少。目次:韩干牧马图,韩滉五牛图,无款菩萨图,荆浩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胡翼雪霁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成寒林图、寒林平野图,巨然,郭忠恕,范宽,郭熙,文同,晁补,崔白,赵佶,贺真,刘松年,
中国历代名画选集(函盒带护封布面精装限量编号本646号)——是书开本极为宏阔,布面精装,品相较佳,书中收唐至清知名画作一百二十幅,每幅作品还附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极具资料价值。该书当时仅印一千册,传世稀少。目次:韩干牧马图,韩滉五牛图,无款菩萨图,荆浩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胡翼雪霁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成寒林图、寒林平野图,巨然,郭忠恕,范宽,郭熙,文同,晁补,崔白,赵佶,贺真,刘松年, ¥4800.00
【骞】字番号徽章,民国三十年度佩用,№0229——(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番号章。1939年6月,阙汉骞接任师长,1944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同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1944年4月龙天武接任师长,同时由滇西调往缅北,加入中国赴缅远征军。取时任师长阙汉骞之【骞】字作番号,为民国同期仅见,弥足珍贵。
阙汉骞,湖南省宁远县人,因善战和善书蜚声于世。他曾说:“我一生在功名中行,而功名对我
【骞】字番号徽章,民国三十年度佩用,№0229——(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番号章。1939年6月,阙汉骞接任师长,1944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同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1944年4月龙天武接任师长,同时由滇西调往缅北,加入中国赴缅远征军。取时任师长阙汉骞之【骞】字作番号,为民国同期仅见,弥足珍贵。 阙汉骞,湖南省宁远县人,因善战和善书蜚声于世。他曾说:“我一生在功名中行,而功名对我 ¥2800.00
江苏省四中第一届纪念章——(民国时期江苏省立第四中学,今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正面“江苏省立四中第一届纪念”,背面“京口顺新成”(镇江顺新城字号制造),“№90”
直径3.1CM
江苏省四中第一届纪念章——(民国时期江苏省立第四中学,今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正面“江苏省立四中第一届纪念”,背面“京口顺新成”(镇江顺新城字号制造),“№90” 直径3.1CM ¥1950.00
【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古董级老钱包】——十几年前在上海市黄浦区小南门一带淘的,应该是鳄鱼皮,年代估计是民国时期或解放初期。
【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古董级老钱包】——十几年前在上海市黄浦区小南门一带淘的,应该是鳄鱼皮,年代估计是民国时期或解放初期。 ¥2800.00
【温江吴家场大成会证章】——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社区。
文武宫位于吴家场中心,宫内有数重大殿成「曰」字形,殿前有孔子牌位。庙前有一座空坝,临街是戏台。庙上有龛师一人看管庙宇。因有孔子牌位,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要办大成会。宣统元年《温江县乡土志》有记载。徐炯1920年创立“大成会”(取孔子集群圣大成之意),开办大成学校并自任校长,主编《大成会丛录》。著作有《霁园遗书》。
【温江吴家场大成会证章】——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社区。 文武宫位于吴家场中心,宫内有数重大殿成「曰」字形,殿前有孔子牌位。庙前有一座空坝,临街是戏台。庙上有龛师一人看管庙宇。因有孔子牌位,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要办大成会。宣统元年《温江县乡土志》有记载。徐炯1920年创立“大成会”(取孔子集群圣大成之意),开办大成学校并自任校长,主编《大成会丛录》。著作有《霁园遗书》。 ¥1450.00
诸葛村国民小学校校徽,140——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诸葛中心小学,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经开区(伊滨区)孝文街道诸葛社区。民国时期,在诸葛村王建道倡议下,龙王庙改建成一所学堂。王建道等人共清理出了两层大殿、一个卷棚,又盖起了几间大瓦房。学堂可容纳上百名学生,王建道等人还筹集善款用于教育。1915年,诸葛小学开学,王建道担任校董;1925年,该校发展为完小;1928年中学部开始招生。
诸葛村国民小学校校徽,140——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诸葛中心小学,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经开区(伊滨区)孝文街道诸葛社区。民国时期,在诸葛村王建道倡议下,龙王庙改建成一所学堂。王建道等人共清理出了两层大殿、一个卷棚,又盖起了几间大瓦房。学堂可容纳上百名学生,王建道等人还筹集善款用于教育。1915年,诸葛小学开学,王建道担任校董;1925年,该校发展为完小;1928年中学部开始招生。 ¥1120.00
芝水乡中心学校校徽,87——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烟台市芝罘区鼎城小学,原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只楚街道芝水社区芝水中前街,今址芝罘区楚毓路3号。前身为芝水完小,2000年成立芝水中心小学,2004年更名为烟台市芝罘区芝水小学,2013年8月由原芝水村搬迁至现址,同时更名为烟台市芝罘区鼎城小学。
芝水乡中心学校校徽,87——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烟台市芝罘区鼎城小学,原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只楚街道芝水社区芝水中前街,今址芝罘区楚毓路3号。前身为芝水完小,2000年成立芝水中心小学,2004年更名为烟台市芝罘区芝水小学,2013年8月由原芝水村搬迁至现址,同时更名为烟台市芝罘区鼎城小学。 ¥830.00
岳麓中学校徽,1110——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湖南长沙私立岳麓中学,今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源头学校之一,今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城南中路153号。1939年,叶佩高(海南文昌人)罗敦厚(湖南长沙人)借岳麓峰侧左家垅省立高级农校为临时校址,创办岳麓中学。1952年,岳麓中学并入妙高峰中学,1953年10月,妙高峰中学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长沙市第十一中学。
岳麓中学校徽,1110——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湖南长沙私立岳麓中学,今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源头学校之一,今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城南中路153号。1939年,叶佩高(海南文昌人)罗敦厚(湖南长沙人)借岳麓峰侧左家垅省立高级农校为临时校址,创办岳麓中学。1952年,岳麓中学并入妙高峰中学,1953年10月,妙高峰中学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长沙市第十一中学。 ¥1700.00
毓灵女职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抚州毓灵女子职业学校,今抚州第一中学的源头学校之一。今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大公路195号。1911年,黄道休创办了抚州最早的私立中学、最早的女子中学毓灵女子初级中学堂。1926年,兴办抚州毓灵女子职业学校。1949年省立临川中学、省立临川女子中学、县立临川中学、县立辅仁农业职业学校合并为省立临川联合中学。1954年更名为抚州第一中学。
毓灵女职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抚州毓灵女子职业学校,今抚州第一中学的源头学校之一。今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大公路195号。1911年,黄道休创办了抚州最早的私立中学、最早的女子中学毓灵女子初级中学堂。1926年,兴办抚州毓灵女子职业学校。1949年省立临川中学、省立临川女子中学、县立临川中学、县立辅仁农业职业学校合并为省立临川联合中学。1954年更名为抚州第一中学。 ¥869.00
仙都中学校徽,0295——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缙云中学的前身,旧址位于缙云县五云街道胜利街147号北面,新址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缙中路18号。创办于1906年,校名定为五云学堂;1913年,改名为五云学校;1929年,创办私立五云初级中学,同年,改名为私立仙都初级中学;1944年,校名改为缙云县五云镇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更名为缙云县立中学;1953年改名为浙江省缙云中学。
仙都中学校徽,0295——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缙云中学的前身,旧址位于缙云县五云街道胜利街147号北面,新址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缙中路18号。创办于1906年,校名定为五云学堂;1913年,改名为五云学校;1929年,创办私立五云初级中学,同年,改名为私立仙都初级中学;1944年,校名改为缙云县五云镇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更名为缙云县立中学;1953年改名为浙江省缙云中学。 ¥1300.00
望江寺小学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汉中市七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南关正街195号。望江寺,位置在南团结街东碗铺街,始建于明代。1938年,樊绶珊在望江寺筹建望江寺小学,任第一任校长。汉台区辖:北关街道、东大街街道、汉中路街道、中山街街道、东关街道、鑫源街道、龙江街道、七里街道、铺镇镇、武乡镇、河东店镇、龙江镇、宗营镇、老君镇、汉王镇、徐望镇。
望江寺小学校徽——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汉中市七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南关正街195号。望江寺,位置在南团结街东碗铺街,始建于明代。1938年,樊绶珊在望江寺筹建望江寺小学,任第一任校长。汉台区辖:北关街道、东大街街道、汉中路街道、中山街街道、东关街道、鑫源街道、龙江街道、七里街道、铺镇镇、武乡镇、河东店镇、龙江镇、宗营镇、老君镇、汉王镇、徐望镇。 ¥699.00
同仁中学校徽(两枚)——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保定第一中学的源头学校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街道三丰中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保定的基督教公理会委任孟省吾在保定南关止舫头村创办初等小学堂,名同仁学堂,后称同仁高小。1924年秋,杨绳武任校长,将同仁高小改为同仁中学。1949年2月,以同仁中学、保定中学师生为主成立的保定一中在同仁中学校园诞生。
同仁中学校徽(两枚)——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保定第一中学的源头学校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街道三丰中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保定的基督教公理会委任孟省吾在保定南关止舫头村创办初等小学堂,名同仁学堂,后称同仁高小。1924年秋,杨绳武任校长,将同仁高小改为同仁中学。1949年2月,以同仁中学、保定中学师生为主成立的保定一中在同仁中学校园诞生。 ¥1960.00
述宪春一二中心小学校徽,24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述宪小学,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蚬冈镇春一村。创建于1905年。下辖三埠街道、长沙街道、沙塘镇、苍城镇、龙胜镇、大沙镇、马冈镇、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蚬冈镇、金鸡镇、月山镇、赤水镇、水口镇。黄述宪(1882-1941),字挹度,广东梅县人。为清末学者黄遵宪弟。早年远赴加拿大域多利。积极支持革命,与孙中山、冯自由等为友。
述宪春一二中心小学校徽,24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述宪小学,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蚬冈镇春一村。创建于1905年。下辖三埠街道、长沙街道、沙塘镇、苍城镇、龙胜镇、大沙镇、马冈镇、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蚬冈镇、金鸡镇、月山镇、赤水镇、水口镇。黄述宪(1882-1941),字挹度,广东梅县人。为清末学者黄遵宪弟。早年远赴加拿大域多利。积极支持革命,与孙中山、冯自由等为友。 ¥945.00
省立保中校徽,37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保山第一中学,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玉泉路。1913年,创建云南省立第六师范。民国21年(1932),学校更名为省立保山中学校。民国32年(1943),省立永昌初级中学、省立保山师范两校合并为“云南省立保山中学校”。
省立保中校徽,376——民国时期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保山第一中学,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玉泉路。1913年,创建云南省立第六师范。民国21年(1932),学校更名为省立保山中学校。民国32年(1943),省立永昌初级中学、省立保山师范两校合并为“云南省立保山中学校”。 ¥112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品相自定
商品描述
【冯桂芬父子创办洗心局】

  对于剪金桥巷,许多居住于此的老居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孩童时代的回忆,那就是升平小学,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人对冯桂芬父子曾在此创设洗心局的那段历史或已遗忘。

  洗心局是清末收容和教化不肖子弟的新式慈善组织,类似于惩戒所。洗心局雇有“司事”和“教习”数人,分别负责管理号舍、处理文牍、劝导和教育子弟等事。在清《(同治)苏州府志》有载:“洗心局在剪金桥巷,国朝同治十年郡人冯芳植创建。旧家子弟不肖者送局管束,共建号舍若干间,严行禁锢。”在民国十年(1921年)《邓巷蒋氏宗谱》也有记载:“送官惩治一:到庄领米,各人自备船只、米袋等件,庄中留饭一顿,不准饮酒,自带铺盖,止宿一宵,不得逗留城中。废时失事违者,停给。一族中败类甚多,因照洗心局章程设立号舍,严为约束。”清代余治《得一录》卷十六中亦收录了《苏郡洗心局章程》,由此可见洗心局在当时已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

  上面《(同治)苏州府志》中提到的冯芳植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冯桂芬的次子。那么冯桂芬本人是否也参与了洗心局的筹建呢?吴云《两罍轩尺牍》中有一封他写给冯桂芬的信函中提道:“尊处所办安节、洗心二局,经费及顺之季玉诸君紧要善举之用,以期周妥。”这里的“尊处”指的就是冯桂芬;“安节”指的就是冯桂芬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在沪上避居的同时创设的慈善机构“安节局”,用于救济难民。此外,在吴县议事会的一份《议县知事交议洗心局辨别性质案》(1913年11月4日)的档案中亦提道:“冯绅桂芬与城绅数人会商后,从女普济堂名下拨出房屋开办。”由此可见冯桂芬与儿子冯芳植一同创办了洗心局。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又字景亭(又作景庭),自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在木渎的宅子为“榜眼府第”。冯桂芬高中榜眼后仕途并不顺畅。自父亲离世,道光三十年(1850)回乡丁忧后, 他便逐渐淡出仕途, 以乡绅的身份在苏州和上海一带从事慈善活动。除了创办洗心局,冯桂芬在苏州还办过女普济堂、锡类堂、丰备义仓等慈善组织。冯桂芬也是将西方慈善理念引入中国的先行者,他曾读过西人袆理哲的《地球说略》,从中了解到荷兰的教贫局:“(荷兰)国中如有乞丐,该处官吏必令是人就习艺事,给之衣食;如不听,则强之,盖不许其游惰故也。”荷兰所谓的教贫局就是教养院,冯桂芬由此受到启发,在他的成名作《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了“严教室”的主张:“凡民间子弟不率教,族正不能制者,赌博、斗殴、窃贼初犯未入罪者,入罪而遇赦若期满回籍者,皆入焉。三年改行,族正愿保领者释之。”创办洗心局实际上就是冯桂芬“严教室”思想的具体表现。

  洗心局起初由冯氏父子拨款筹办,后改由官方与民间士绅合作,通过藩库出银、房租所得、官拨茶捐及存典生息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来维持洗心局的日常运营开支,民国《吴县志》有载“洗心局在剪金桥巷。清同治十年郡人冯芳植创建,旧家子弟不肖者送局管束,共建号舍若干间,严行禁锢,其费由藩库每年拨银六百两,租房七所约收租钱八十千文。绅筹存典生息银,按季折取五十两,官拨茶捐一成,按季领一百数十千文”,但“宣统末,因官无拨款停办”。

  洗心局停办后,在其旧址上开办了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七塾,专教年长失学贫民。民国初年学塾停办。1913年,吴县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又在旧址房屋基础上兴办校舍。之后学校几度改名,其中有名“升平小学”。1972年,恢复“升平小学”校名。2010年,沧浪区培智学校迁入升平小学原址。

未来这个地块将纳入32号街坊滨水剪金坊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规划,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苏式文化生活体验街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自定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