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精装)

全书分建筑交通、生产劳动、商贸饮食特产、家什服饰、社会与家族、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婚姻生育、信仰祭祀、文化教育、体育竞技、文化遗存、自然风光等18个类别,含200余篇文章、近千幅图片,真可谓"洋洋大观",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这块土地上走出了那么多的文化名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绝不是偶然的。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源"与"流"的关系吧。

198 5.4折 368 九品

仅1件

安徽六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濒等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08001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09-10

印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铜版纸

页数348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368元

上书时间2022-02-27

卜筑居

七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中国历代名画选集(函盒带护封布面精装限量编号本646号)——是书开本极为宏阔,布面精装,品相较佳,书中收唐至清知名画作一百二十幅,每幅作品还附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极具资料价值。该书当时仅印一千册,传世稀少。目次:韩干牧马图,韩滉五牛图,无款菩萨图,荆浩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胡翼雪霁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成寒林图、寒林平野图,巨然,郭忠恕,范宽,郭熙,文同,晁补,崔白,赵佶,贺真,刘松年,
中国历代名画选集(函盒带护封布面精装限量编号本646号)——是书开本极为宏阔,布面精装,品相较佳,书中收唐至清知名画作一百二十幅,每幅作品还附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极具资料价值。该书当时仅印一千册,传世稀少。目次:韩干牧马图,韩滉五牛图,无款菩萨图,荆浩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胡翼雪霁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成寒林图、寒林平野图,巨然,郭忠恕,范宽,郭熙,文同,晁补,崔白,赵佶,贺真,刘松年, ¥4800.00
【骞】字番号徽章,民国三十年度佩用,№0229——(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番号章。1939年6月,阙汉骞接任师长,1944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同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1944年4月龙天武接任师长,同时由滇西调往缅北,加入中国赴缅远征军。取时任师长阙汉骞之【骞】字作番号,为民国同期仅见,弥足珍贵。
阙汉骞,湖南省宁远县人,因善战和善书蜚声于世。他曾说:“我一生在功名中行,而功名对我
【骞】字番号徽章,民国三十年度佩用,№0229——(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番号章。1939年6月,阙汉骞接任师长,1944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同年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1944年4月龙天武接任师长,同时由滇西调往缅北,加入中国赴缅远征军。取时任师长阙汉骞之【骞】字作番号,为民国同期仅见,弥足珍贵。 阙汉骞,湖南省宁远县人,因善战和善书蜚声于世。他曾说:“我一生在功名中行,而功名对我 ¥2800.00
江苏省四中第一届纪念章——(民国时期江苏省立第四中学,今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正面“江苏省立四中第一届纪念”,背面“京口顺新成”(镇江顺新城字号制造),“№90”
直径3.1CM
江苏省四中第一届纪念章——(民国时期江苏省立第四中学,今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正面“江苏省立四中第一届纪念”,背面“京口顺新成”(镇江顺新城字号制造),“№90” 直径3.1CM ¥1950.00
【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古董级老钱包】——十几年前在上海市黄浦区小南门一带淘的,应该是鳄鱼皮,年代估计是民国时期或解放初期。
【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古董级老钱包】——十几年前在上海市黄浦区小南门一带淘的,应该是鳄鱼皮,年代估计是民国时期或解放初期。 ¥2800.00
【温江吴家场大成会证章】——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社区。
文武宫位于吴家场中心,宫内有数重大殿成「曰」字形,殿前有孔子牌位。庙前有一座空坝,临街是戏台。庙上有龛师一人看管庙宇。因有孔子牌位,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要办大成会。宣统元年《温江县乡土志》有记载。徐炯1920年创立“大成会”(取孔子集群圣大成之意),开办大成学校并自任校长,主编《大成会丛录》。著作有《霁园遗书》。
【温江吴家场大成会证章】——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社区。 文武宫位于吴家场中心,宫内有数重大殿成「曰」字形,殿前有孔子牌位。庙前有一座空坝,临街是戏台。庙上有龛师一人看管庙宇。因有孔子牌位,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要办大成会。宣统元年《温江县乡土志》有记载。徐炯1920年创立“大成会”(取孔子集群圣大成之意),开办大成学校并自任校长,主编《大成会丛录》。著作有《霁园遗书》。 ¥1450.00
龙舒诗词(总十七期,2013年,安徽舒城)—— 目录: 希望与畅想:牛守平。 南聚采风:宋志发,周敏,朱坤,许礼荣,陈泽。 新体诗:许礼荣,乔茜,冰尘小语,凡墨,陈泽,子语,西木子,张学祥,周敏,黄圣凤,韩芹。 格律诗:涂德荣,张学祥,疏桐鸿影,马贤松,宋志发,薛尧友,刘智华,张彦,杨裕瓒,叶贻沈,范汉,邵惠兰,姜春山,潘太玲,何少秋,彭砺志,赵春岐,汲丛彬,薛启春,吕万友,隋程艳,赵桂侠,言川,
龙舒诗词(总十七期,2013年,安徽舒城)—— 目录: 希望与畅想:牛守平。 南聚采风:宋志发,周敏,朱坤,许礼荣,陈泽。 新体诗:许礼荣,乔茜,冰尘小语,凡墨,陈泽,子语,西木子,张学祥,周敏,黄圣凤,韩芹。 格律诗:涂德荣,张学祥,疏桐鸿影,马贤松,宋志发,薛尧友,刘智华,张彦,杨裕瓒,叶贻沈,范汉,邵惠兰,姜春山,潘太玲,何少秋,彭砺志,赵春岐,汲丛彬,薛启春,吕万友,隋程艳,赵桂侠,言川, ¥28.00
舒城人物(1999年)—— 共收入彩色人物照片30桢、舒城新貌彩色照片18幅,入书人物近千名、30余万字。 刘信,文翁,朱邑,周荣,周景,周瑜,朱延寿,高勖,李公麟,阮成美,李冲元,朱翌,赵广,张徵,阮阅,秦天佑,程宗道,许荣,秦风,李让,郑泰,胡珉,蔡英,鲍德,叶鸾,郑时,秦民悦,姚寿,祝富,濮中玉,张振鸾,任大成,郭士豪,许明章,任遵道,张国城,胡永享,任振世,陈略,任之镛,
舒城人物(1999年)—— 共收入彩色人物照片30桢、舒城新貌彩色照片18幅,入书人物近千名、30余万字。 刘信,文翁,朱邑,周荣,周景,周瑜,朱延寿,高勖,李公麟,阮成美,李冲元,朱翌,赵广,张徵,阮阅,秦天佑,程宗道,许荣,秦风,李让,郑泰,胡珉,蔡英,鲍德,叶鸾,郑时,秦民悦,姚寿,祝富,濮中玉,张振鸾,任大成,郭士豪,许明章,任遵道,张国城,胡永享,任振世,陈略,任之镛, ¥80.00
龙舒诗词(总十五期,2011年,安徽舒城)—— 目录:卷首语:秦福社。 格律诗:沈兴耕,陈晓东,张学祥,朱学语,王忠富,巩光升,丁梦,徐程富,芮祚权,林灵珠,石受莉,韦谯陵,宋贞汉,张正龙,武学兰,朱从文,李安宏,冯禹中,陈寿春,宋志发,王述评,夏云浦,王善华,余继红,汪冠群,储若昆,童祚稳,方兴华,九九春旭,汪勤,吴乐英,杭澍东,朱桂兰,张桂清,周家东,冯国建,吴敦康,陈中雯,伊淑桦,郭德银,
龙舒诗词(总十五期,2011年,安徽舒城)—— 目录:卷首语:秦福社。 格律诗:沈兴耕,陈晓东,张学祥,朱学语,王忠富,巩光升,丁梦,徐程富,芮祚权,林灵珠,石受莉,韦谯陵,宋贞汉,张正龙,武学兰,朱从文,李安宏,冯禹中,陈寿春,宋志发,王述评,夏云浦,王善华,余继红,汪冠群,储若昆,童祚稳,方兴华,九九春旭,汪勤,吴乐英,杭澍东,朱桂兰,张桂清,周家东,冯国建,吴敦康,陈中雯,伊淑桦,郭德银, ¥28.00
安徽省六安地区曲艺志(1999年)—— 目录:小调胡琴书,皖西大鼓,张正金打洋人,万三姐打奉军,廖棚卖柴,金家寨剧团,霍山县烂泥坳红军俱乐部,红日剧团,舒城县曲艺队,寿县曲艺工作者协会,六安城关曲艺组,霍邱县曲艺场,六安四海升平楼茶馆,霍山县诸佛庵万年台,六安县独山镇火神庙戏楼,六安北门潘家拐曲艺场,丁兰萃唱本,荣立臣同志歌本,佛子岭文艺,淮词来源,竹木相争,降香记,立夏节暴动。
安徽省六安地区曲艺志(1999年)—— 目录:小调胡琴书,皖西大鼓,张正金打洋人,万三姐打奉军,廖棚卖柴,金家寨剧团,霍山县烂泥坳红军俱乐部,红日剧团,舒城县曲艺队,寿县曲艺工作者协会,六安城关曲艺组,霍邱县曲艺场,六安四海升平楼茶馆,霍山县诸佛庵万年台,六安县独山镇火神庙戏楼,六安北门潘家拐曲艺场,丁兰萃唱本,荣立臣同志歌本,佛子岭文艺,淮词来源,竹木相争,降香记,立夏节暴动。 ¥60.00
梅花喜神谱(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子部,一函二册全)—— 据上海博物馆藏宋景定二年刻本影印。《梅花喜神谱》全书分上、下两册,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因宋时俗称画像为喜神,故名。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题。此书现存上海博物馆,为景定二年(1261)重刻本,刀法古朴明快,刻印均具有相当水平,在版画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梅花喜神谱(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子部,一函二册全)—— 据上海博物馆藏宋景定二年刻本影印。《梅花喜神谱》全书分上、下两册,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因宋时俗称画像为喜神,故名。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题。此书现存上海博物馆,为景定二年(1261)重刻本,刀法古朴明快,刻印均具有相当水平,在版画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780.00
朵云轩金石书画(1984年)—— 作者:蒲华,吴昌硕,胡公寿,傅抱石,溥儒,胡锡珪,任颐,徐悲鸿,边寿民,程璋,赵云壑,高仑,戈湘岚,齐白石,弘一法师,陈之佛,陈衡恪。
朵云轩金石书画(1984年)—— 作者:蒲华,吴昌硕,胡公寿,傅抱石,溥儒,胡锡珪,任颐,徐悲鸿,边寿民,程璋,赵云壑,高仑,戈湘岚,齐白石,弘一法师,陈之佛,陈衡恪。 ¥23.00
圆明园壹百零捌景印谱(12张全,1994年)——108景: 万方安和,九州清晏,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廓然大公,茹古涵今,澡身浴德,坦坦荡荡,鸿慈永祜, 云绮馆,玉兰桥,展诗应律,含晖楼,松风萝月,茗柯精舍,天心水面,正觉寺,蔼芳圃, 顺木天,望瀛洲,瑞应宫,藏密楼,法源寺,深柳读书堂,安澜园,舍卫城,如意馆, 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西峰秀色,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湖山在望,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双峰插云
圆明园壹百零捌景印谱(12张全,1994年)——108景: 万方安和,九州清晏,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廓然大公,茹古涵今,澡身浴德,坦坦荡荡,鸿慈永祜, 云绮馆,玉兰桥,展诗应律,含晖楼,松风萝月,茗柯精舍,天心水面,正觉寺,蔼芳圃, 顺木天,望瀛洲,瑞应宫,藏密楼,法源寺,深柳读书堂,安澜园,舍卫城,如意馆, 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西峰秀色,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湖山在望,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双峰插云 ¥108.00
全国印社篆刻联展作品集(1990年,122家印社)—— 江苏:南京印社,南通印社,彭城印社,西山印社,西神印社,虞山印社,愚池印社,中泠印社,竹西印社。 江西:春台印社,信江印社。 辽宁:碣石印社,辽东印社,辽宁印社,龙泉印社,求索印社。 内蒙古:北疆印社。 宁夏:贺兰印社。 青海:青海印社。 山东:渤海印社,德州印社,火天印社,青檀印社,漱玉印社,洗砚池印社,芝罘印社。 陕西:宝鸡印社,岐阳印社
全国印社篆刻联展作品集(1990年,122家印社)—— 江苏:南京印社,南通印社,彭城印社,西山印社,西神印社,虞山印社,愚池印社,中泠印社,竹西印社。 江西:春台印社,信江印社。 辽宁:碣石印社,辽东印社,辽宁印社,龙泉印社,求索印社。 内蒙古:北疆印社。 宁夏:贺兰印社。 青海:青海印社。 山东:渤海印社,德州印社,火天印社,青檀印社,漱玉印社,洗砚池印社,芝罘印社。 陕西:宝鸡印社,岐阳印社 ¥68.00
全国印社篆刻联展作品集(1990年,122家印社)—— 安徽:楚锋印社,淮南印社,江东印社,金泉印社,鸠兹印社,琅琊印社,完白印社,芜湖篆刻研究会,黟山印社,颍淮印社。 北京:北京印社,京华印社。 福建:闽东印社,闽海印社。 甘肃:兰山印社,西峰印社。 广东:岭南篆刻学会,深圳印社。 广西:邕江印社。 贵州:遵义印社。 河北:百泉印社,沧海印社,海岳印社,燕山印社,长城印社,赵都印社。
全国印社篆刻联展作品集(1990年,122家印社)—— 安徽:楚锋印社,淮南印社,江东印社,金泉印社,鸠兹印社,琅琊印社,完白印社,芜湖篆刻研究会,黟山印社,颍淮印社。 北京:北京印社,京华印社。 福建:闽东印社,闽海印社。 甘肃:兰山印社,西峰印社。 广东:岭南篆刻学会,深圳印社。 广西:邕江印社。 贵州:遵义印社。 河北:百泉印社,沧海印社,海岳印社,燕山印社,长城印社,赵都印社。 ¥68.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品相自定
商品描述
家乡风土美如斯——读《桐城民俗风情图典》

《桐城民俗风情图典》,叶濒、姚平怀等著,黄山书社2009年10月出版。
听说我的家乡出版了一部介绍当地民俗的《桐城民俗风情图典》,我不禁怦然心动,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翻开这部《图典》,一种熟悉的、家乡的气息扑面而来,可以说,这本书里所说的每一件事物,无论曾经知道或不知道的、抑或只闻其名未识其真相的,抑或一知半解的,对于我都无任何隔膜,而是十分的亲切。我一边轻轻地翻阅着,一边在心里感叹:"是了,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生养我的故土!"
正如书名所示,这是一部介绍桐城民俗风情的书。我的家乡素有"文化之乡"、"文化名城"之誉,自隋唐设县以来,名人辈出;而自明清始,愈加人文荟萃;占据有清一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更是名噪一时,流誉中外,影响深远。在接触到有关乡邦文献之前,我对桐城的民间文化所知甚少,甚至认为家乡人的生活很是单调平板,不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为谋生奔波,而改变这一认识是自这本《图典》的第一作者以前的那本《桐城歌谣》始,而到了这本《图典》,我则不自觉地大为叹赏,我不知道我家乡的风俗人情以及物什、民居等乡土文化的方方面面竟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可以介绍给世人。
全书分建筑交通、生产劳动、商贸饮食特产、家什服饰、社会与家族、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婚姻生育、信仰祭祀、文化教育、体育竞技、文化遗存、自然风光等18个类别,含200余篇文章、近千幅图片,真可谓"洋洋大观",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这块土地上走出了那么多的文化名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绝不是偶然的。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源"与"流"的关系吧。
作为一名故乡的游子,读这样一部书,自然会很勾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我在家乡生活过20年,书中所列的18个部类的内容,几乎每一部类都有相当一部分是我所亲历、所接触过或耳闻目睹过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一经民俗学家的整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次呈现出来,就觉得是那么的美,是那么值得回味:那历经沧桑或部分或整体保存下来的老街,令人遥想当年乡亲们在寻常巷陌和田园中起居的情景;那湖面上的渔船帆影,让人领受鱼米之乡的繁忙与富足;那定期与不定期且各地又有主售产品的集市以及那五行八作的店铺,使读者不难想见家乡人对待生活态度的朴实深挚;那一件件什物与食品,更把寝食于斯的温煦与亲切带上我的心头。
确实,这些物质或非物质遗产,经过时间的沉淀都非同一般,都当之无愧地成了"文化",而且是别具风味的、沉甸甸的文化,这样的乡土文化,让人心生爱意,让人觉得珍贵,或许这正是民俗学的意义所在吧。既然说是文化,那么就有它的系统性。
本书把古往今来桐城人生活的方面分成18个部类,本身就是系统性的体现,就是一个部类的一篇篇文字,也都从时间的角度,介绍某一物的变迁及其分支情况。比如《逐渐改进的传统稻作》就是一篇桐城的农耕文化史,又如讲桐城民居及其他建筑的部分中有一篇较长的文字《格式多样的农村住宅》加上14图片,全面地介绍了桐城民居的特点,什么草屋、芭茅屋、瓦屋,什么一拖三、一拖五等屋型,自不必说,都是我所熟稔的,但忽然从中看到其中还列有"拍茅屋",就觉得有点惊奇,这个名词我只在小时听说过,没想到竟然是桐城典型传统民居之一种。正是在这一部类,作者还介绍了有关维修房屋的活动,并特意拎出桐城当地特指这一活动的"专有名词"--"捡漏",使我们知道这个词不仅是指当今玩古董的人在收藏活动中的一个词,还是桐城人日常生活中的词汇,也使我们对桐城人的民居建筑及其维修的了解更全面了。
一个地方的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的风俗习惯多多少少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所谓"五里一乡风,十里各不同"。问题是,一地的风俗在多大的程度和范围内与邻近的地区相异,又在哪些地方相近呢?我不是民俗学者,说不出桐城的风俗民情的特异之处;但是,通过这本书,我是能感受到一些了。我认为这首先可从物产上来说,因为每当我们提到某个地方,首先就会想到它出产些什么;那么桐城有什么特产呢?我过去说起故乡的物产,也可以提起三五样,什么"小花"茶、水芹菜、葛根粉之类的,同样,这次通过这部《图典》,掌握得就全面了:青草香大米、春翠茶、孔城米饺、排面…还有野茶油,琥珀糕(过去闻所未闻),尤其是家乡最为著名的特产"秋石",我过去是只闻其名,现在不仅见到了实物图片,而且知道了它的做法,它的历史。而家乡的风俗主要体现在岁时节庆与待人接物上面。岁时节庆,家乡桐城自然与全中国各地大同小异,什么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祭祖,端午竞渡,中秋赏月…在中国传统民俗谱系中毫无二致,但有的似乎地方特色就比较浓些,如大年三十之夜(除夕),每个人家的每一房屋里的灯火都彻夜通明;还有正月初七(人日)的晚餐就很有风味,那就是家家都要"打胡椒汤吃",什么是胡椒汤呢?配料不少于七样:莲子、桂元、红枣、豆腐、荸荠、青菜、山芋粉、胡椒等。为什么呢?《图典》里有说明:为了祈福禳灾;据说这一风俗传自南北朝时期,至今一千多年了,可见历史悠久。还是中国民协副主席刘铁梁先生在本书序中说得好,他说:"即使是地方民俗学者,对于地方民俗文化个性的发现与理解,也需要有比较的视野,需要对某些细节采用放大镜来看。民间文学作品是有异文的,风俗文化也是有异文的。因此,地方性的民俗志书写作尤为重视当地比较独特的民俗现象。"
翻读《桐城民俗风情图典》,总是让我有"卧游"家乡的感觉。我仿佛再一次徜徉在家乡的山水田园之间,看到那么多名人故居,怎能不让我追怀那如云烟般散去的历史;看到一个个劳动生息的场面,让我感到我仍是故乡的一分子,我正打着乡谈,与家乡人话家常、桑麻。因此,在这本书里,离乡多年的我找到了自己的根。当然,在桐城的民俗风情当中,也不是样样都值得赞美的;与各地一样,桐城(特别是旧时桐城),也存在许多陈规陋俗,如书中提到少数地方有形形色色的换亲现象,如旧时总有人家玩"冲喜"的把戏(即男方生病或男方父母生病,把未婚妻接来成婚),如信神鬼、信算命、信风水等等,有的虽已被时代所淘汰,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移风易俗。
随着时代推移,随着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地向前迈进,一些地方的民俗正在逐渐消亡,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作为历史的存在,我们--尤其是民俗文化工作者却有责任把它整理和记录下来,以作为发展的借鉴。这种所谓抢救性发掘的意义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大,紧迫感越来越强。正是在这一层面来讲,我们特别要感谢《桐城民俗风情图典》的几位作者,正是通过他们,我们才得以全面而深入地领略到一幅壮阔的桐城风俗画卷。
这四位作者是:叶濒、姚平怀、孙泉和叶子。这后三位作者我似乎是第一次听说,而第一作者叶濒我虽未谋面,却早闻大名。他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发掘、搜集、整理乡邦文献尤其是风俗、歌谣、传说故事,出版了一部又一部著作,历经艰辛,成绩斐然,真的令人敬佩和赞叹。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劳绩将永远被人们牢记!

来源:李成《科学时报》(2010-8-12B4健康生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自定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