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汉学(第13辑)
  • 国际汉学(第13辑)
  • 国际汉学(第13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汉学(第13辑)

3 1.1折 28 九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继愈 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01

上书时间2021-05-01

天行健书舍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继愈 编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11
  • 版次 1
  • ISBN 9787534739897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4页
  • 字数 3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国际汉学(第13辑)》是一本综合性学术集刊。其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
  《国际汉学(第13辑)》主要内容包括:汉学一家言、汉学家专页、汉学家访谈录、入华传教士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宗教思想研究等。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汉族,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识到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力图将其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岁。
【目录】

汉学—家言
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嬗变
汉学家专页
我的汉学之路
B.C.米亚斯尼科夫小传
汉学家访谈录
意大利汉学家马西尼访谈录
德国汉学研究
德国的中国学研究——历史、问题与展望
中国学学术的创立——科学文化史一瞥
德国汉学和语言学的分裂关系
入华传教士研究
韩国英——中国最后的索隐派
“索隐”:马若瑟对儒家经典的过度诠释
中国历史研究
新疆馆藏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的档案及其文献价值评述
古代中印陆路交通史研究百年回顾聂静洁
北魏太上皇制度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语言研究
中国文字系世界原初文字?——19世纪及此前的西方汉字与汉语研究
图像与文字——汉字是以何种方式而成为象征符号的?
《小学菁华》序
明清时期对“Element”一词的翻译
西藏学·蒙古学·敦煌学研究
“怀柔远夷”话语中的明代汉、藏政治与文化关系
法国学者对敦煌文本的研究与谢和耐教授的贡献
浅析巴拉第·卡法罗夫对《元朝秘史》的译注
海外汉学机构介绍
挪威汉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书介与书评
论索隐派伪书《论语辨》及学问分际的问题
“我热爱这个国家”——读雅罗斯拉夫·普实克《中国——我的姐妹》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