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

59 5.0折 118 全新

仅1件

山东淄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宏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20

山东薇薇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唐宏峰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71521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以视觉性为线索,从绘画、画报、摄影、幻灯、电影等艺术门类,到各类光学玩具/视觉技术,乃至小说与报章文字所记录的视觉经验、视觉感知,力图描画和分析近代中国所呈现的视觉图景、图像—媒介文化与近代中国人所分享的视觉经验,并将之与晚清的政治氛围、文化心理,乃至全球跨文化的图像、媒介与思想的流通联系在一起,由此勾勒出近代中国的视界政体,并揭示其与中国人主体性形成的关系。
  本书作者但从事视觉文化研究多年,在海内外也有一定影响。写作过程中,作者查阅上百种中外文献、资料,走访国内外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旁征博引,力图在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历史进行广泛而细致研究的同时,对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进行抽象化和理论化,将中国近代视觉文化的发生、演变,理解为现代性世界历史转型的内在部分,以期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
【作者简介】
唐宏峰,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09-201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2012-2018)、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1-2012)。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理论、图像媒介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专著有《旅行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旅行叙事研究》《从视觉思考中国——视觉文化与中国电影研究》;编译著作《现代性的视觉政体——视觉现代性读本》。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当代电影》《传播与社会学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多次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与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四项。
【目录】
序言一  巫 鸿   1

序言二  汪悦进   3

导论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   1

一、视觉现代性的提出   1

二、“透”与“明”:近代中国视觉文化   9

上编 透明的世界

第一章 透明的世界图景   27

一、玻璃与灯:透明的观看之道   29

二、双重“图像—世界”   36

三、图像的潜能:世界3的可能   51

四、费正清的教学幻灯片:图像作为“不变的流动体”   66

第二章 照相“点石斋”——《点石斋画报》中的再媒介性   75

一、再媒介:照相与石印   76

二、原始画稿:文字、涂改与造型   91

三、摄影视觉的展开   108

第三章 晚清图像的机械复制与公共传播

   ——以《点石斋画报》插页画为中心的考察   124

 

一、图像印刷资本主义   124

二、机械复制与公共传播:《点石斋画报》插页画   125

三、视觉性与公共性:“卧游图”系列   141

四、结语 机械复制的极端:画谱/ 画册   154

中编 观看的主体

第四章 作为视觉装置的“看客”   161

一、“看客”作为一种视觉装置   162

二、观看的女性与凝视的辩证法   184

三、看客坐马车:运动的视觉   191

第五章 “摄影机表情”:鲁迅与砍头图像   197

一、幻灯片事件考寻   197

二、技术化观视与看客的凸显   215

三、“麻木”与摄影机表情   224

四、西方看客:砍头图像的生产与传播   237

五、启蒙的辩证,文学的自觉   250

第六章 可见的主体——近代视觉技术与国民性话语   258

一、显微镜:解剖/ 透视国民性   258

二、作为视觉媒介的X 光   265

三、“验性质镜”与透视的国民性   269

第七章 uncanny,或者“故鬼重来”

   ——近代中国的镜像图像与视错觉   280

一、洋装辫子:镜像视觉图像   281

二、uncanny,或者“故鬼重来”   294

三、视错觉下的双重面相   303

余论   317

 

下编 透明的艺术

第八章 近代人像:个人性与公共性   323

一、任伯年肖像画的个人性   323

二、画报时人肖像的公共性   344

三、画报人像照片的时间性   361

第九章 虚拟影像:近代电影媒介考古   369

一、徐园影戏实为幻灯   371

二、《点石斋画报》中的“影戏同观”   381

三、幻灯/电影:虚奇美学   388

第十章 影像—媒介:康有为与近代媒介世界观   401

一、康有为的媒介世界观:全球、血球、影戏、以太   401

二、影的考古:脱域与再域   409

三、媒介考古:新与旧的悖论   419

第十一章 透明的文学——风景描写的发生   426

一、“实地的描写”:《老残游记》之风景描写

   如何成为一个美学问题?   427

二、言文一致里的风景   431

三、发现“风景”   439

四、科学精神与视觉技术   443

结语  (不)透明:图像—媒介的双重性   453

一、一个更为复杂的故事   453

二、(不)透明:图像—媒介的双重性   457

主要参考文献   464

后记   47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