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罕见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型画册6开布面精装《中国》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谨赠【原盒装】-尊E-1(7788)

豪华限量版,可开发票

58200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

出版时间1959

装帧精装

开本6开

上书时间2024-05-19

三峡书局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内彩图多为贴片印制,内页品相完好,外盒塑封都为原装,外封为在当时还不多见的特制防火塑料皮,极为可贵。
原装塑料书衣,无污渍黄斑,原装书匣,无馆藏章、无笔迹、无划痕、不缺页、刘少奇及赫鲁晓夫照片完好无损,书品自定。
商品描述
巨型画册《中国》于1959年国庆前夕出版,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本画册。画册为6开本,545页。厚6.3厘米,重量6公斤,共分三种版本,最高规格版为白色云锦封面,上绣国徽,下为毛泽东手书烫金字“中国”。书中有172位摄影人所拍图片463幅,古今美术作品27幅。无论是印刷,还是装帧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就算在今天,这种印刷装帧技术也是很少见。《中国》画册是中国政府作为国庆10周年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以及贵宾的,一般外宾都很难得到。发行量极少,没有定价,也不出售。除了送外宾,其余被一些图书馆收藏,仅少量流入私人手中,普通人鲜有见到。
 据档案资料记载,为了出版《中国》画册,当时集合了全国最好的印刷力量,要求各单位的印刷出版工作都要服从《中国》画册这个首要的任务。1959年1月间召开的会议确定将画册分甲、乙、丙三种版本。甲种版皮面,印500册,送给国宾和重要外宾;乙种版帆布面在国内发行。三种版本都带封套,共印15000册。每本画册的其中100面印100幅彩色图片(单面印),另150面印300幅黑白图片(双面印)。说明用中文印在画册上,另附各国文字说明的附册。2月6日,廖承志又召集编辑小组、印刷出版小组及有关人员开会,商讨了画册封面设计、纸张材料、印刷材料的供应等问题,决定印刷、装订任务集中由北京市美术厂印刷厂担任(其中彩色页的三色铜版印刷可由文物出版社分担一部分),届时由上海抽调一定的技术工人来京作协助工作,必要时上海也要准备接受一部分印刷装订工作,后来考虑到制作时间、工艺和物力等原因,原定的各种方案都有变动,最终确定《中国》画册的封面上部为国徽,下部为毛主席手书“中国”,甲种本的封面决定用缂丝和织锦两种,封套用织锦云字套盒。乙种本的封面改用柞蚕丝,丙种本的封面改用亚麻布。乙、丙两种本的封套都用厚纸套盒(后由于500本甲种本封套全用一种材料无法按时生产出来,于是又决定采用两三种不同花色的材料)。彩色照片中只有文物、美术品、手工艺品才衬米卡纸,以减少厚度。画册内容全面,彩色书画及摄影作品极多。本书就是一本精美的美术作品。纯手工装订制作。物超所值。6开本的《中国》画册,共545页,厚度63毫米,重达8公斤。画册封面上方是庄严的国徽,下面的“中国”二字,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画册以黑白照片为主,彩色照片为辅,黑白照片350幅,彩色照片114幅,美术作品29幅。为了追求美观、大方的效果,摄影界、美术界、出版界、文史界以及其他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分别研究解决各项具体问题。画册在设计、排版、印刷、装帧等方面都保证了高质量。画册作为国礼豪华大气,图片极具震憾力,但画册惜字如金,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每幅作品仅有名称,作者姓甚名谁并未注明,只有在画册的封三标注着172位摄影作者的名单。画册前言和后记应该由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撰写,序应该由知名人士或国家领导人撰写,但所有这一切,从一开始就不在筹划之列,临近十年大庆,轻工业部和商业部为画册准备了优质的国产凹版纸、油墨和装帧材料,印刷工作迫在眉睫,最后只能是没有文字的开头和收尾。1959年10月1日,在接受国庆检阅的队伍中,有一辆盛装彩车载着《中国》画册的巨大模型,缓缓地驶过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的中外嘉宾,在之前已经看过这本画册,当装有《中国》模型的彩车,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所有嘉宾眼前一亮,惊呼声一片,然后是长时间的掌声。画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1958年秋天才开始运作,组稿、拍摄、编辑、印刷、出版等一系列工作,时间特别紧迫。为了圆满地完成图片选编任务,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组建了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而实际上编委会只是一个虚名,画册筹办的核心人物,是时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同志。所有图片均由廖承志挑选,最后拿给中央领导审定。画册除历史题材和解放初期拍摄的图片之外,为了丰富画册的内容,由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主任石少华牵头,新华社、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三家单位的摄影机构,按行业特点布置拍摄任务,到全国各地突击补拍。国家文物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也积极协助画册的出版工作。在“中国”画册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各省、市、民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团体,工矿企业,人民公社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1959年,在全国摄影家通力合作下,共有172位摄影记者的作品,被选入《中国》画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内彩图多为贴片印制,内页品相完好,外盒塑封都为原装,外封为在当时还不多见的特制防火塑料皮,极为可贵。
原装塑料书衣,无污渍黄斑,原装书匣,无馆藏章、无笔迹、无划痕、不缺页、刘少奇及赫鲁晓夫照片完好无损,书品自定。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