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
  •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
  •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
  •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

实物拍摄,能下单都有现货,内页干净无划如有瑕疵图片显示,不议价,申通快递

190 九品

仅1件

上海杨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守贤、全和钧 编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91

上书时间2024-01-04

永明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馆藏书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守贤、全和钧 编
  •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4648402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2页
  • 字数 62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学科的分支在早期的科学研究中并不存在,而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逐步形成的,直到现在对分支学科的严格界定也十分困难。研究古代天文学时,我们也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只能根据现代学科的分支概念,去提取古代天文学的适当部分纳入现代学科分支的框架,并加以追溯和描述,异清楚它们的源流。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分上篇、下篇,包括五个部分。
“观象授时”是古代中国天体测量的萌芽阶段。尽管它也是历法部分的前奏,但是“观象”则不折不扣地是天体测量学。这一部分由徐世忠和吴守贤共同编撰。
“恒星方位天文”是中国古代天体测量最辉煌的篇章。从世界上第一部恒星星表起,历经唐宋以来几次大规模的恒星方位测量,到元代郭守敬的创造性工作,无不使世界上的天文学家赞叹不已。以恒星星表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精制星图,不仅仅是恒星星表枯燥的几何图像,而实际上也是当时的艺术精品。当我们把这些成果,用较大的篇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时时都看到我们伟大的民族对人类科学事业的辉煌贡献,并为我们先辈的睿智而感到骄傲。这一部分由郭盛炽编撰。
“天文学常数”的确定,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作为独立的问题提出过,但有些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凭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其研究领域需要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实测数据,这实际上也是他们进行了某些天文常数测量的结果。只是到了现代才被一些中国和外国的天文学家分析发掘出来。《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首次把天文常数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在一些天文学史专家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综合地将研究成果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一部分由吴守贤编撰。
【目录】
上篇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
第一章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概述
第二章中国古代天体测量的萌芽
第一节考古遗存的信息
第二节《尧典》四仲中星
第三节《夏小正》星象
第四节斗建
第五节昏旦中星
第六节古代星区划分与太阳系天体的方位测量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天球参考坐标系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与天球概念
一、原始的天地观与北天极
二、盖天说与半球形天空概念
三、浑天说与天球概念
第二节四象与二十八宿
一、最早的星空划分——两象
二、四象的形成
三、星官
四、二十八宿体系的中外起源说
五、二十八宿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角度单位
一、最基本的角度单位——度
二、角度单位的细致化
三、名称与长度单位相同的角度单位
四、两种角度单位的关系
五、指
第四节世界上最早的赤道天文坐标系
一、赤道天文坐标系的出现
二、中国古代独有的天文坐标系
第五节借助北天极的准黄道天文坐标系
一、中国古代的黄道概念
二、准黄道坐标系的特点
三、黄道十二宫的传入
四、黄赤道坐标的转换
第六节不断完善的地平天文坐标系
一、中国古代使用的地平坐标
二、划分趋于细致的方位标志
三、地平坐标系的逐渐完善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
第一节春秋时代以前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
一、天文学的发展概况
二、《石氏星经》《甘氏星经》和《甘石星经》
三、对北极星和二十八宿星官的观测
第三节两汉时期
一、西汉太初年间的恒星观测
二、东汉恒星观测
第四节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陈卓对恒星观测工作的贡献
二、浑象、浑仪的制作简况
三、夜半中星和北极星的观测
第五节隋唐时期
一、三垣二十八宿恒星系统的形成
二、开元年间大规模恒星观测工作
三、隋唐时期的星图和《开元占经》
第六节两宋时期
一、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与改进
……
第五章中国古代对恒星位置的描述
第六章中国古代星表
第七章中国古代星图
第八章中国古代地理位置的确定
第九章中国古代对天文常数的确定
附录224颗恒星的古今星名与位置

下篇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第十章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概述
第十一章圭表与日晷
第十二章漏刻
第十三章浑仪
第十四章浑象
第十五章古代天文台及天文仪器
第十六章其他天文仪器
第十七章清代天文仪器
参考文献
总跋
补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馆藏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