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w未拆封

120 6.1折 198 九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尔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货号26

上书时间2024-09-29

知己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施尔畏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6
  • 版次 1
  • ISBN 9787030728029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软精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0页
  • 字数 75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对欧美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关系的历史演变作了概述。本书用“自然哲学”、“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概念来表示特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说明每个历史时期都以此前历史时期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相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时间界限,整个过程体现了“连续性”和“变化”的辩证统一。本书没有过多涉及20世纪中叶至今70余年间科学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论述这个可被称为“当代科学技术”的时期还为时尚早。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分为5章36节;第二部分是分散于各章节的370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简介,他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而影响深远的贡献;第三部分是正文所列66张图片和表格。这三个部分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了2000多年来欧美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关系历史演变的基本图景。
【目录】


前言

章 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近代科学技术/001

一、科学和技术的涵义/001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成/005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繁荣留下的思/014

四、次期间生产方式的变革/020

五、次期间产业技术的链式反应/027

六、从自然哲学的自然观向科学自然观的转变/031

七、近代科学的成/038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061

第二章 从近代科学技术到现代科学技术/079

一、能源基础的/079

二、从机器大生产方式向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转变/090

三、两种化路径/095

四、两种科学技术秩序/100

五、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学体系/103

六、现代科学技术的演进规律/119

七、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学/130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136

第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149

一、量子论的诞生/150

二、相对论的诞生/160

三、现代化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67

四、现代化学学科体系的创立/174

五、现代化工技术的重大成/184

六、近代生物学向现代生物学的转变/190

七、近代地质学向现代地质学的转变/198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210

第四章 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产业进步的关系/255

一、三个产业部门学说/256

二、三种社会形态学说/264

三、经济增长学说/270

四、科学技术活动的价值/280

五、科学技术的评价方法/298

六、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干预和市场机制/322

七、科学-技术-产业复合螺旋模型/334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349

第五章 城市群和创新网络的发展/357

一、从农业社会城镇到社会城市的演进/358

二、社会大型或特大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反常和危机/364

三、后社会城市群的发展/373

四、评价城市群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数/388

五、社会城市组团向后城市群的转型/399

六、从创新、创新体系、创新集群到创新网络/413

七、创新网络的实践和发展/420

八、后社会城市群的创新网络/433

九、本章重要人物简介/443

附录ⅰ 参文献/449

附录ⅱ 人名索引/453

后记/46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