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62 6.3折 99 九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爱英、秦红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3外

上书时间2024-06-21

知己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爱英、秦红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46139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2页
  • 字数 182千字
【内容简介】


  从17世纪始,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这场中国风发端于11世纪,得到了马可·波罗、圣鄂多立克等曾旅行中国的冒险家们、传教士们的有力助推,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后,从17世纪开始全面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都对所谓的中国风尚趋之若鹜;中国风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时尚史上著名的洛可可风格。这场中国风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ding峰,直到19世纪才逐渐消退。华托、布歇、皮耶芒、齐彭代尔、钱伯斯、瑞普顿等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大师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设计师、工匠所创造出的众多中式建筑、艺术品和工艺品为后人记录和保存了它席卷欧洲大陆的深刻痕迹。 
  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细腻笔触和艺术家的敏感梳理了西方文化中中国风的兴起、兴盛及其衰落、流变的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诚如作者所言,在19世纪以前的大部分西方人心目中,神州并非真实的场景,而仅仅是一个幻境;虽然不乏中国元素,但像哥特风一样,中国风归根结底仍是一种欧洲风格,它表明的是欧洲人对一个在距离上遥远、心理上神秘的古老国度的理想化的认识和理解,而非某些汉学家所言,仅仅是对中国艺术的拙劣模仿。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恢弘的气势、严谨的考察和细腻的分析使其成为西方为数众多的中国风相关著述中的经典之作,至今无出其右。

【作者简介】
  休·昂纳(Hugh Honour):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史家,1927年9月26日生于英格兰南部苏塞克斯郡海岸城镇伊斯特本,毕业于剑桥大学圣凯萨琳学院(St Catherine's College)。他与自己的终生合作伙伴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合著的《世界艺术史》(A World History of Art, 1982)早已为许多中国读者所熟悉,该书以人类的文明发展为纵轴阐述艺术史的演变,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资料新、阐述完整的艺术史通史。 1972年,休·昂纳被推选为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
【目录】
目录 

序/1 

第一章 神州幻象/1 

虚构的大陆/2 

大汗的帝国/5 

进贡的使团/15 

哲学家的帝国/23 

神州的衰落/29 

第二章 中国风之开端/35 

赛里斯国:丝绸之国/36 

中国:瓷器之国/39 

东印度公司/49 

从“中国产品”到中国风/53 

英国:茶之国/61 

第三章 巴洛克式中国风/65 

路易十四宫廷中的中国风/66 

凡尔赛之典范/78 

王朝复辟时期的中国风/87 

织工的牢骚/104 

巴洛克式中国风/109 

第四章 洛可可式中国风/111 

路易十五时代的法国:猴子和中国官吏/112 

瓷/130 

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洛可可式中国风/140 

意大利式中国风/148 

第五章 英国洛可可式中国风/159 

英国的中国迷和讽刺作家/160 

中式阁楼/167 

第六章 中英式花园/181 

优雅的无序/182 

英中园林/205 

第七章 中国风的衰落/219 

中式风格与新古典主义/220 

路易十六时期的中国风/223 

王子与凉亭/230 

第八章 中国与日本/247 

中国风的幸存与复兴/248 

日式风格/256 

后记/278 

附录/283 

译者后记/30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