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80年代
  • 追寻80年代
  • 追寻80年代
  • 追寻80年代
  • 追寻80年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追寻80年代

10 3.4折 29.8 九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新京报 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加14

上书时间2024-05-18

知己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新京报 编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8607481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3页
  • 字数 240千字
【内容简介】
自“文革”结束以来,对历史进行回顾、反思一直成为当代中国思想生活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很多理论争论,很多思想冲突,都是围绕着这些回顾和反思进行的,一直没有停过。90年代以后,社会风气骤变,物质主义像一股暴虐的台风席卷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风过后,物非人非。但是对历史做回顾、反思的习惯似乎并没有断掉,就像有一根坚韧的绳索,让许许多多喜欢思想的人都紧紧抓着它,彼此呼应,鱼贯前行。这样一想,就越觉得读者手里这本《追寻80年代》是很值得一读的书,如果它还有什么缺点,有不尽人意之处,以后再改进就是了。
【作者简介】
新京报从创办那天起,就把责任烙在自己的身上,尽量大努力恪守新闻的基本准则,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份诞生于社会转型期的报纸,新京报不仅以跨地域办报的姿态在中国的报业史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以新锐媒体的视角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性的解释。新京报丛书,体现着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自信,体现着新京报人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对未来、对先进文化的憧憬……
耕耘当下,收获未来。
【目录】

第一部分80年代人物口述历史
于坚: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马原:在理想年代一鸣惊人
徐星:我要唱就独唱
格非:15岁出门远行
北村:一个先锋作家的精神苦旅
陈建功:“这一代”文学与青春同在
刘硕良:把诺贝尔介绍给中国
涂光群:一手发掘刘心武
张凤珠:女作家蝌蚪之死成心结
王燕生:一段不该淡忘的诗歌史
朱伟:亲历先锋文学潮涨潮退
梁小斌:我不是朦胧派诗人
西川:幻觉在创造历史
欧阳江河:80年代像场天花
万夏:“莽汉”不莽
杨黎:是金子不一定发光
肖开愚:一开始就是中年人
王家新: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黑大春:圆明园里的“浪诗”岁月
孙文波:做诗人图个自在
唐晓渡:打捞诗歌的日子
林兆华:就是要排不一样的戏
牟森:做戏剧的并没有什么特别
郭文景:我是一个天才
袁运生:开启艺术形态的新时代
陈丹青:“未完成”的《西藏组画》
艾未未:最具“星星”精神的人
谷文达:山水画里闯出野马
李晓斌:用镜头见证时代
池小宁:启蒙时期的沙龙主人
鲍昆:四月影会为何解散
王广义:画可以小点,文章一定要登
张晓刚:孤独、惶恐是我的现实
叶永青:走过“小、苦、旧”的阴影
宋永红:旁观前辈玩哲学
李泽厚:穿越美与不美
孙绍振:命运浮沉因诗歌
水天中:立于“85新潮”的背后
高名潞:解密89中国现代艺术展
徐敬亚:因诗歌“掘墓”而“殉道”
附录查建英:80年代不需要美化
第二部分26个人的80年代记忆
崔健
成方圆
叶小纲
栗宪庭
刘骁纯
朱大可
梁晓声
张贤亮
沈昌文
刘硕良
钟叔河
刘索拉
徐星
马原
芒克
欧阳江河
万夏
艾未未
黄锐
王广义
赵忠祥
六小龄童
林兆华
斯琴高娃
周国平
赵汀阳
附录:80年代文化坐标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