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号的故事
  • 中国国号的故事
  • 中国国号的故事
  • 中国国号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国号的故事

2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莱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艳梅 著;胡阿祥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艳梅 著;胡阿祥
  •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7135999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7页
  • 字数 21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局处一隅、割据偏安的小国,还是控御四方、一统中原的王朝,无不定立国号。这些国号虽然使用时间、指称空间各异,但都留下了我们祖先的印记,伴随了我们民族的成长,成为中国人共同关注之事。然而,面对这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号,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们的确切涵义。

  自夏至今,四千余年,绵延不绝的历史演绎出了纷繁复杂的中国国号故事,其中不乏臆解、望文生义之处。本书是作者十几年的研究成果,重在正本清源、推源释意,对每个重要国号的本义、引申义、附会义都作了严谨的说明和考释,对国号背后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也给予了详细的梳理,为我们了解中国国号和中国历史提供了难得的视角和参考。
【目录】
引言  意大利人利玛窦解释

  “中华帝国的名称”

中国国号概说

夏:“居高声自远”

  夏即蝉

  启以夏为国号

  夏成为国号后产生的引申义

  关于“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

  国号:时代的镜象

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纠葛不清的商与殷

  玄乌生商:图腾、族名与国号

  “商之国号,本于地名”说的弱点

  说殷

周:田野、田问的禾稼

  甲骨文、金文中的周字及其

  引申义

  以引申义论周国号的几种说法

  周:重农的标志

秦:养马的草谷

  “秦,禾名”

  非子以种秦养马得为附庸国

  秦国号地位的攀升

  秦国号在后世的影响兼说秦置秣陵无贬义

汉:“语日‘天汉’,其称甚美”

  项羽负约,立刘邦为汉王

  天汉、汉中、汉水

  几点结论及汉国号的影响

新:“应天作新王”

  “肇命于新都”

  以新德代替旧德

  新皇帝的新政、新名号情结与新国号

  新德让位于下一个新德:刘秀重建

  汉朝/船

“天下三分”:魏、汉、吴

  魏”代汉者当涂高”

  汉唯我正统

  吴”此盖时宜耳“

晋:“司马昭之心”

  溯源:先秦晋国

  “代汉者当涂高“关于“高都”与”晋“的应谶

纷纷扰扰“十六国”与此起

  彼伏“南北朝”

  “十六国”汉、赵、成、凉,燕、魏,秦,夏

  “南北朝”:宋、齐、梁,陈与魏、齐、周

隋:当初细加斟酌,后来备受议论

  杨坚弃“随”取”隋”

  先秦随国与周,唐间隋朝

唐:荡荡也,道德至大之貌

  周追封李虎为唐国公

  陶唐氏帝尧的传说与唐”荡荡也”的美义

  “神尧皇帝”李渊

周:女主遭遇的尴尬

  “武氏出自姬姓”及其他

  立周容易继周难

  “五代”与“十国”

  “五代”相承

  “十国”分立

  “等而下之”的称尊建国者

辽、夏、金:汉式国号与

  民族传统

  辽得名于辽水,契丹意为宾铁

  夏与白上:地域,政治,文化,民族的多重考虑

  金:地缘的体认与民族的特征

宋:“天地阴阳人事际会”

  宋国号“因所领节度州名也”

  有关宋国号的附会之说

  “火宋“及其附会之说在当世 的影响

大元:“大哉乾元”

  大元不等于蒙古汗国

  蒙古大汗国号的演变

  《建国号诏》

  大元国号释义

大明:“诸佛光明之王”

  反元复宋

  “明王出世”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大明之秘义”

  大明与中国历史上的火德附议

大清:借鉴历史,取典文化,服务现实,作用未来

  由“金”而”大清”

  胜过“大明”的”大清”国号

中华民国:开创国号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实

  相符的新型民主国家

与国号相关的两个问题的讨论

  对同名国号的处理

  对段时代与一批国家的统称

结语  为中国人说“中国”

附录一  释“中国”

  释“中”释“国”

  中国名号的起源

  地域概念的中国及其地域范围的扩大

  文化概念的中国及其文化意义的伟大

  秦汉及其以后中国概念的流变

附录二  说“支那(chilla)”

  关于“支那“缘起的各家说法

  “支那”缘起于”秦”

  “支那”释义及近现代中日有关“支那”之争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