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18.8 九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瑜 编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

印次2

装帧平装

货号6一2

上书时间2020-06-23

古沛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馆藏书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瑜 编
  •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9
  • 版次 1
  • ISBN 9787811013382
  • 定价 1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7页
  • 字数 238千字
  • 丛书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丛书
【内容简介】
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多数教师反映,虽然对新课程能说出很多观点,但是在实践新课程的时候仍然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需要实践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新课程的实践又能反过来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课程改革的意义深远、振奋人心,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新的理念落实,新的角色转变,新的学习方式的构建,给广大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带来挑战。新课程怎么教?新课程怎样设计?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太多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走进新课程的广大老师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
《给物理教师的10l条建议》一书,试图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讨论,以实践者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做法以及反思与广大物理教师交流,以期引起共鸣。
【作者简介】
王瑜,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任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扬州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分册”主编;江苏省第五期重点教研课题“建构基于新课标、新教材(苏科版)的新型初中物理教与学方式的实验研究”主持人。
参与“九五”国家级课题“新世纪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创新性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的研究,2002年12月该课题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鉴定;参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两项省级攻关课题的研究,成果现已被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充分肯定并加以应用;主编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该书由教育部师范司一审通过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主编《初中物理学习指导》、《初中物理精讲》、《中学物理实验手册》、(《新课程中考命题技术与试题研究——物理学科》等多本教研书。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物理教学》上发表论文两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并获省级优秀教科研论文一等奖十多篇。此外,投身新课程改革,参与国家课程标准教材的开发与研制,作为苏科版《物理》教材的核心组成员,主编国家课程标准教材《物理》8年级(上),参编国家课程标准教材《物理))9年级(上)以及开发与之配匹的“教学参考资源”12种。
【目录】
修炼专业化素养
1.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2.教师应具备必要的素质
3.让教育理念之树常青
4.让自己变得不可缺少
5.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6.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7.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8.享受教育的乐趣
9.做一个理性的人
10.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物理的乐趣
11.永不满足,永不停留
12.物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科学精神
13.物理教师的职业生命在于不断超越
14.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
15.保持一颗童心
16.爱惜自己的健康
终身备课探究
17.备课要关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18.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19.备课要体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20.备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1.不能轻视学习目标的制定
22.分析透教材依然是备好课的前提
23.课标、教材都是可以超越的
24.练就一双随处撷取课程资源的“慧眼”
25.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前准备
26.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轻视不得
27.物理课堂应开展合作学习
28.要想方设法多设计探究环节
29.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创生教学现场氛围
30.开个好头——一节好课的先兆
31.练就一双观察的慧眼(一)
32.练就一双观察的慧眼(二)
33.成功教师的标志是实行积极思维
34.课堂纪律与课堂氛围
35.戏有“戏眼”,课有“课眼”
36.高潮的设计技巧
37.掀起高潮的方法
38.再练高潮的设计技巧
39.鼓励学生与众不同
40.擦亮学生的眼睛
41.给她们以支点,她们可以撬动“地球”
42.关注课堂中的漫反射
4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物理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45.多研究新课的引入
46.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47.把握演示实验呈现的时机
48.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49.尽可能多上“公开课”
50.课堂“小实验”的运用
5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52.向同行学习
……
教然后多反思
融洽主体共生关系
营造校园文化生态
注重实践发展性评价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馆藏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