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第二辑)(全25册) 978754792460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第二辑)(全25册) 9787547924600

考古书店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12800 8.0折 1600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越生文化

出版社上海书画

ISBN9787547924600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2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6000元

上书时间2021-03-17

考古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第二辑)》由越生文化主编,李超分卷主编,收录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近代数以千计的艺术类文献,涵盖了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金石等,以及西方艺术的各个门类,全面反映了中国近代艺术领域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艺术史学史、中国艺术发展史有着很高的价值。本书第一次大规模集中钩沉近代中国美术文献,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权威的整理出版;文献呈现了近代以来西方美术理论与创作实践进入中国的整体脉络和对中国传统美术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影响;经典美术文献的出版,符合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对于典藏与服务的现实需求。

李超,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班,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2年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1992年至2002年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任职。2002年至2007年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立足上海近现代国际化都市文化的历史影响和资源优势,对于其中美术教育、国际交流、大众传播、艺术市场等方面,形成相关近现代美术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库”重要基础建设,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持。

专家推荐语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忧外患交相侵袭,中国人民艰苦探索,顽强斗争,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取得伟大成就。近代中国的文化,处于古今转型、中外交融的关键期,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文化,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值得我们认真整理、研究,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镜鉴。长期以来,学术界在近代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丰富的成果,但近现代文献的保存和整理研究仍显得不足。据浙江越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见诸馆藏的各类近代出版物卷帙浩繁,单是文学艺术类书刊就接近五万种,而目前已经整理出版的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这对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瓶颈。从文献保护角度看,近代书刊因为印刷方式和纸张质量原因,大多因酸性过大,不易保存,有些几成碎片,急需拍照扫描,影印出版或制成电子文档,便于查阅,以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越生文化公司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精审的可行性论证,有眼光有情怀有担当,应予大力支持。期待相关出版物和数据库早日面世。

              ——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黄乔生

《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根据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传统延续、西画东渐、大众流布的演变主线,在学院化、国际化、社会化的视野中,对应着中国近现代美术丰富详实的历史内容,较为完整地呈现相关文献的知识性(具有一定美术学知识内涵的内容)、记录性(以文字、符号、图像等文献的记录手段和方式)、物质性(通过图书、期刊、画册、图录、教材等所构成的特定物质形态),对应着近现代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美术社团、美术传播、美术交游等诸多近现代本土美术生活和文化情境,为读者叙说着近代艺术中生动的“中国故事”。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李超

第二辑重点书目内容简介

一、《唐宋之绘画》((日) 金原省吾 著,傅抱石 译) 

本书是金原省吾所著《唐代之绘画》与《宋代之绘画》二书的合集。作者从唐宋两代绘画传统入手,并以唐代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王维、宋徽宗、马远等著名画家为例,系统地梳理了唐宋绘画的特质。金原省吾以“色”“线”“墨”三事,论其流变,详其蕴蓄,析其作品,道其影响,使读者明了唐宋绘画体系形成之关键所在。正如傅抱石指出的,此书“不在梳剔唐宋绘画之痕迹,而在研究唐宋代表作家之基因及发生。价值在此,重要亦在此。”

傅抱石在日本留学期间,翻译此书金原省吾极其满意,亲自写序并题书名二人即是师徒,又是知己。

二、《中国绘画理论》(傅抱石 辑译)

作者师法日本画论和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辑录了历代先贤名家关于中国绘画的精辟论述。全书共三部十六论,探讨了中国绘画的基础、设计、制作以及运作法则等问题。在中国画界、美术界均曾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一部代表性的美术史论著作。

三、《中国名画观摩记》(施翀鹏 著)

《中国名画观摩记》,1936年5月商务馆出版,作者署名施翀鹏。该书详细著录故宫从未公开过的藏画168幅,因此发行后引起轰动,很快售罄,五个月后又加印一次。这位施翀鹏,便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史论家、诗人施南池先生。成书时,年仅27岁。

我国的字画著录著作,自唐代《贞观公私通史》到清乾隆《石渠宝笈》,代有巨著。它辨真伪,判高下,为中国画史保存了大量资料。《中国名画观摩记》秉承这一传统,对著录的每幅画都注明尺幅,详载作品内容,鉴评真赝优次,辨别蹊径流派,登录历代题识,改核画家生平,遂使该书成为当代探究古代艺术的重要参政文献。

四、《欧洲名画大观》(刘海粟 辑撰)

民国25年(1936)原版、初版刘海粟编、徐志摩等校,中华书局印刷。《海粟从刊西画苑—欧洲名画大观》全套五册全,蔡元培题签,郑午昌协校,本书共收录有各时期欧洲名画共262幅,五彩及黑白印刷,并对各时期名家加以介绍及评论,为刘海粟游学欧洲之巅峰之作。

本书编者自云:“为使民众得接近艺术巨制之机缘,乃取东西古今数千年来天才巨匠之名作神品……供献于大众之前。”编为《海粟丛刊》分国画苑,西画苑两部分。此为“西画苑”部分。

五、《西方美术东渐史》((日)关卫 著,熊德山 译)

本书是一部研究西方国家美术传播至东亚的专著。发生于西域及欧洲的艺术潮流,都随着各时代之波传到了东方,且传到了极东的日本。但其传播的路径如何?本书就是想将该路径弄明白:西风东渐始于商旅,希腊的雕像、波斯的织艺、意大利的洋钟、葡萄牙的圣母画……它们出现在了东方人的视野里,东西的融合完成在艺术上,日本、中国、朝鲜,整个亚洲都弥漫着淡淡的西洋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